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6.5 浅埋暗挖
6.5.1 按工程结构、水文地质、周围环境情况选择施工方案。
6.5.2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做好加固土层和降排水等开挖施工准备。
6.5.3 开挖前的土层加固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前小导管加固土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顺直,长度3~4m,直径40~50mm的钢管;
2)沿拱部轮廓线外侧设置,间距、孔位、孔深、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3)小导管的后端应支承在已设置的钢格栅上,其前端应嵌固在土层中,前后两排小导管的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m;
4)小导管外插角不应大于15º;
2 超前小导管加固的浆液应依据土层类型,通过试验选定;
3 水玻璃、改性水玻璃浆液与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取样进行注浆效果检查,未达要求时,应调整浆液或调整小导管间距;
2)砂层中注浆宜定量控制,注浆量应经渗透试验确定;
3)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15~0.3MPa之间,最大不得超过0.5MPa,每孔稳压时间不得小于2min;
4)注浆应有序,自一端起跳孔顺序注浆,并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发生串孔时应封闭相邻孔;
5)注浆后,根据浆液类型及其加固试验效果,确定土层开挖时间;通常4~8h后方可开挖;
4 钢筋锚杆加固土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稳定洞体时采用的锚杆类型、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及排列方式,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2)锚杆孔距允许偏差:普通锚杆±100mm;预应力锚杆±200mm;
3)灌浆锚杆孔内应砂浆饱满,砂浆配比及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锚杆安装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记录;
5)锚杆试验要求:同批每100根为一组,每组3根,同批试件抗拔力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锚固力。
6.5.4 土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激光准直仪控制中线和隧道断面仪控制外轮廓线;
2 按设计要求确定开挖方式,内径小于3m的管道,宜用正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
3 每开挖一榀钢拱架的间距,应及时支护、喷锚、闭合,严禁超挖;
4 土层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控制开挖长度;在稳定性较差的地层中,应采用保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核心土的长度不宜小于2.5m;
5 在稳定性差的地层中停止开挖,或停止作业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
6 相向开挖的两个开挖面相距约2倍管(隧)径时,应停止一个开挖面作业,进行封闭;由另一开挖面做贯通开挖。
6.5.5 初期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宜采用湿喷方式;
2 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且变形缝间距不宜大于15m;
3 支护钢格栅、钢架以及钢筋网的加工、安装符合设计要求;运输、堆放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安装前应除锈,并抽样试拼装,合格后方可使用;
4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钢格栅、钢架及钢筋网安装检查合格;
2)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3)检查管道开挖断面尺寸,清除松动的浮石、土块和杂物;
4)作业区的通风、照明设置符合规定;
5)做好排、降水;疏干地层的积、渗水;
5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采用防粘料的喷射机时,砂的含水率宜为7%~10%;
3)粗骨料应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
4)骨料级配应符合表6.5.5规定;
7)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8)应控制水灰比。
6 干拌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与砂石质量比宜为1:4.0~1:4.5,砂率宜取45~55%;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原材料按重量计,其称量允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均为±2%,砂和石均为±3%;
3)混合料应搅拌均匀,随用随拌;掺有速凝剂的干拌混合料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
7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流淌滑坠现象;喷射作业分段、分层进行,喷射顺序由下而上;
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应保持垂直于工作面,喷头距工作面不宜大于1m;
3)采取措施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损失;
4)一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侧壁宜为60~100mm,拱部宜为50~60mm;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喷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5)钢格栅、钢架、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20mm;
6)应在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冬期不得用水养护;混凝土强度低于6MPa时不得受冻;
7)冬期作业区环境温度不低于5℃;混合料及水进入喷射机口温度不低于5℃;
8 喷射混凝土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能力和输送距离应满足施工要求;
2)应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及耗风量的要求;
3)输送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压力,并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4)应保证供水系统喷头处水压不低于0.15~0.20MPa;
5)应及时检查、清理、维护机械设备系统,使设备处于良好状况;
9 操作人员应穿着安全防护衣具;
10 初期衬砌应尽早闭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应及时进行背后注浆,以防止土体扰动造成土层沉降;
11 大断面分部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
6.5.6 施工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量测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1)开挖面土质和支护状态的观察;
2)拱顶、地表下沉值;
3)拱脚的水平收敛值;
2 测点应紧跟工作面,离工作面距离不宜大于2m,且宜在工作面开挖以后24h测得初始值。
3 量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据变化趋势等具体情况确定和调整;量测数据应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并注明当时管(隧)道施工情况以分析测点变形规律。
4 监控量测信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6.5.7 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衬砌检查合格后进行;
2 防水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道工程宜采用柔性防水层;
3 清理混凝土表面,剔除尖、突部位,并用于水泥砂浆压实、找平,防水层铺设基面凹凸高差不应大于50mm,基面阴阳角应处理成圆角或钝角,圆弧半径不宜小于50mm;
4 初期衬砌表面塑料类衬垫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垫材料应直顺,用垫圈固定,钉牢在基面上;固定衬垫的垫圈,应与防水卷材同材质,并焊接牢固;
2)衬垫固定时宜交错布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钉距防水卷材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衬垫材料搭接宽度不宜小于500mm;
5 防水卷材铺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牢固地固定在初期衬砌面上;采用软塑料类防水卷材时,宜采用热焊固定在垫圈上;
2)采用专用热合机焊接;双焊缝搭接,焊缝应均匀连续,焊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0mm;
3)宜环向铺设,环向与纵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相邻两幅防水卷材的接缝应错开布置,并错开结构转角处,且错开距离不宜小于600mm;
5)焊缝不得有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焊缝应经充气试验,合格条件为:气压0.15MPa,经3min其下降值不大于20%。
6.5.8 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水层验收合格后,结构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施作;
2 采取措施保护防水层完好;
3 伸缩缝应根据设计设置,并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止水带安装应在两侧加设支撑筋,并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有移动位置、卷边、跑灰等现象;
4 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前应经过检查,重复使用时应经修整;
2)模板支架预留沉落量为:0~30mm;
3)模板接缝拼接严密,不得漏浆;
4)变形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中心应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端头模板支设应垂直、牢固;
5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施工方案划分浇筑部位;
2)灌筑前,应对设立模板的外形尺寸、中线、标高、各种预埋件等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填写记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筑;
3)应从下向上浇筑,各部位应对称浇筑振捣密实,且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
4)应采取措施做好施工缝处理;
6 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塌落度为60~200mm;
2)碎石级配,骨料最大粒径≤25mm;;
3)减水型、缓凝型外加剂,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掺加防水剂、微膨胀剂时应以动态运转试验控制掺量;
4)骨料的含碱量控制符合本规范第6.5.5条的规定;
7 拆模时间应根据结构断面形式及混凝土达到的强度确定;矩形断面,侧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顶板应达到100%。
6.5.2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做好加固土层和降排水等开挖施工准备。
6.5.3 开挖前的土层加固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前小导管加固土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顺直,长度3~4m,直径40~50mm的钢管;
2)沿拱部轮廓线外侧设置,间距、孔位、孔深、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3)小导管的后端应支承在已设置的钢格栅上,其前端应嵌固在土层中,前后两排小导管的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m;
4)小导管外插角不应大于15º;
2 超前小导管加固的浆液应依据土层类型,通过试验选定;
3 水玻璃、改性水玻璃浆液与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取样进行注浆效果检查,未达要求时,应调整浆液或调整小导管间距;
2)砂层中注浆宜定量控制,注浆量应经渗透试验确定;
3)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15~0.3MPa之间,最大不得超过0.5MPa,每孔稳压时间不得小于2min;
4)注浆应有序,自一端起跳孔顺序注浆,并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发生串孔时应封闭相邻孔;
5)注浆后,根据浆液类型及其加固试验效果,确定土层开挖时间;通常4~8h后方可开挖;
4 钢筋锚杆加固土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稳定洞体时采用的锚杆类型、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及排列方式,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2)锚杆孔距允许偏差:普通锚杆±100mm;预应力锚杆±200mm;
3)灌浆锚杆孔内应砂浆饱满,砂浆配比及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锚杆安装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记录;
5)锚杆试验要求:同批每100根为一组,每组3根,同批试件抗拔力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锚固力。
6.5.4 土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激光准直仪控制中线和隧道断面仪控制外轮廓线;
2 按设计要求确定开挖方式,内径小于3m的管道,宜用正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
3 每开挖一榀钢拱架的间距,应及时支护、喷锚、闭合,严禁超挖;
4 土层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控制开挖长度;在稳定性较差的地层中,应采用保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核心土的长度不宜小于2.5m;
5 在稳定性差的地层中停止开挖,或停止作业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
6 相向开挖的两个开挖面相距约2倍管(隧)径时,应停止一个开挖面作业,进行封闭;由另一开挖面做贯通开挖。
6.5.5 初期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宜采用湿喷方式;
2 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且变形缝间距不宜大于15m;
3 支护钢格栅、钢架以及钢筋网的加工、安装符合设计要求;运输、堆放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安装前应除锈,并抽样试拼装,合格后方可使用;
4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钢格栅、钢架及钢筋网安装检查合格;
2)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3)检查管道开挖断面尺寸,清除松动的浮石、土块和杂物;
4)作业区的通风、照明设置符合规定;
5)做好排、降水;疏干地层的积、渗水;
5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采用防粘料的喷射机时,砂的含水率宜为7%~10%;
3)粗骨料应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
4)骨料级配应符合表6.5.5规定;
表6.5.5 骨料通过各筛径的累计质量百分数
5)应使用非碱活性骨料;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的总含碱量不应大于3kg/m³;
6)速凝剂质量合格且用前应进行试验,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7)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8)应控制水灰比。
6 干拌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与砂石质量比宜为1:4.0~1:4.5,砂率宜取45~55%;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原材料按重量计,其称量允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均为±2%,砂和石均为±3%;
3)混合料应搅拌均匀,随用随拌;掺有速凝剂的干拌混合料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
7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流淌滑坠现象;喷射作业分段、分层进行,喷射顺序由下而上;
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应保持垂直于工作面,喷头距工作面不宜大于1m;
3)采取措施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损失;
4)一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侧壁宜为60~100mm,拱部宜为50~60mm;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喷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5)钢格栅、钢架、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20mm;
6)应在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冬期不得用水养护;混凝土强度低于6MPa时不得受冻;
7)冬期作业区环境温度不低于5℃;混合料及水进入喷射机口温度不低于5℃;
8 喷射混凝土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能力和输送距离应满足施工要求;
2)应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及耗风量的要求;
3)输送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压力,并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4)应保证供水系统喷头处水压不低于0.15~0.20MPa;
5)应及时检查、清理、维护机械设备系统,使设备处于良好状况;
9 操作人员应穿着安全防护衣具;
10 初期衬砌应尽早闭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应及时进行背后注浆,以防止土体扰动造成土层沉降;
11 大断面分部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
6.5.6 施工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量测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1)开挖面土质和支护状态的观察;
2)拱顶、地表下沉值;
3)拱脚的水平收敛值;
2 测点应紧跟工作面,离工作面距离不宜大于2m,且宜在工作面开挖以后24h测得初始值。
3 量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据变化趋势等具体情况确定和调整;量测数据应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并注明当时管(隧)道施工情况以分析测点变形规律。
4 监控量测信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6.5.7 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衬砌检查合格后进行;
2 防水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道工程宜采用柔性防水层;
3 清理混凝土表面,剔除尖、突部位,并用于水泥砂浆压实、找平,防水层铺设基面凹凸高差不应大于50mm,基面阴阳角应处理成圆角或钝角,圆弧半径不宜小于50mm;
4 初期衬砌表面塑料类衬垫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垫材料应直顺,用垫圈固定,钉牢在基面上;固定衬垫的垫圈,应与防水卷材同材质,并焊接牢固;
2)衬垫固定时宜交错布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钉距防水卷材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衬垫材料搭接宽度不宜小于500mm;
5 防水卷材铺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牢固地固定在初期衬砌面上;采用软塑料类防水卷材时,宜采用热焊固定在垫圈上;
2)采用专用热合机焊接;双焊缝搭接,焊缝应均匀连续,焊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0mm;
3)宜环向铺设,环向与纵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相邻两幅防水卷材的接缝应错开布置,并错开结构转角处,且错开距离不宜小于600mm;
5)焊缝不得有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焊缝应经充气试验,合格条件为:气压0.15MPa,经3min其下降值不大于20%。
6.5.8 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水层验收合格后,结构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施作;
2 采取措施保护防水层完好;
3 伸缩缝应根据设计设置,并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止水带安装应在两侧加设支撑筋,并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有移动位置、卷边、跑灰等现象;
4 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前应经过检查,重复使用时应经修整;
2)模板支架预留沉落量为:0~30mm;
3)模板接缝拼接严密,不得漏浆;
4)变形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中心应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端头模板支设应垂直、牢固;
5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施工方案划分浇筑部位;
2)灌筑前,应对设立模板的外形尺寸、中线、标高、各种预埋件等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填写记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筑;
3)应从下向上浇筑,各部位应对称浇筑振捣密实,且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
4)应采取措施做好施工缝处理;
6 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塌落度为60~200mm;
2)碎石级配,骨料最大粒径≤25mm;;
3)减水型、缓凝型外加剂,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掺加防水剂、微膨胀剂时应以动态运转试验控制掺量;
4)骨料的含碱量控制符合本规范第6.5.5条的规定;
7 拆模时间应根据结构断面形式及混凝土达到的强度确定;矩形断面,侧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顶板应达到100%。
条文说明
6.5.1 本条规定浅埋暗挖法施工应按工程结构、水文地质、周围环境情况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本次修编过程中,对暗挖法(含浅埋暗挖)施工给排水管道是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所在是暗挖法的初次衬砌不能计入结构永久性受力,因此暗挖法施工的给排水管道的工程投资将会增加。但考虑到各地采用暗挖法施工给排水管道工程已很普遍,为控制暗挖法施工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本规范在各地实践基础上给出具体的规定。
6.5.3 本条第1款给出超前小导管加固注浆规定,在砂卵石中超前小导管长度宜为2~3m,管径也应小些;采用双排小导管时,第2排管的外插角应大于15º;当现场不具备注浆量试验条件时,砂层注浆量每延米导管注浆液宜控制在30~50L范围。
6.5.5 本条中第7款喷射混凝土作业规定,分层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在前一层喷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在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喷层表面应用水汽清洗。
本条第10款初次衬砌结构背后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背后注浆作业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5m;
2 注浆管宜在拱顶至两侧起拱线以上的范围内布置;
3 浆液材料、配合比和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要求。
本条第11款规定大断面开挖时应根据施工需要施作临时仰拱或横隔板等临时性支护措施,并应在初期衬砌完成后拆除。
6.5.6 本条中监控量测时态曲线分析与隧道受力状态评价可参考如下规定:
1 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可认为管道受力基本稳定:
1)拱脚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
2)拱顶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mm/d。
2 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应认为管道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
1)时态曲线的变化没有变缓的趋势;
2)量测数据有突变或不断增大的趋势;
3)支护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
6.5.3 本条第1款给出超前小导管加固注浆规定,在砂卵石中超前小导管长度宜为2~3m,管径也应小些;采用双排小导管时,第2排管的外插角应大于15º;当现场不具备注浆量试验条件时,砂层注浆量每延米导管注浆液宜控制在30~50L范围。
6.5.5 本条中第7款喷射混凝土作业规定,分层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在前一层喷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在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喷层表面应用水汽清洗。
本条第10款初次衬砌结构背后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背后注浆作业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5m;
2 注浆管宜在拱顶至两侧起拱线以上的范围内布置;
3 浆液材料、配合比和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要求。
本条第11款规定大断面开挖时应根据施工需要施作临时仰拱或横隔板等临时性支护措施,并应在初期衬砌完成后拆除。
6.5.6 本条中监控量测时态曲线分析与隧道受力状态评价可参考如下规定:
1 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可认为管道受力基本稳定:
1)拱脚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
2)拱顶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mm/d。
2 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应认为管道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
1)时态曲线的变化没有变缓的趋势;
2)量测数据有突变或不断增大的趋势;
3)支护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6.4 盾构
- 下一节:6.6 定向钻及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