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10.5 构造要求

10.5.1 桥上轨道宜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当采用有砟道床时,轨道下枕底道砟厚度不应小于0.25m,当设置砟下胶垫层时应含胶垫层的厚度。
10.5.2 桥面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与更换。桥面应防止出现积水。双线桥桥面横向宜采用双侧排水坡,单线桥可设单向排水横坡,坡度不应小于2%。纵向宜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排水管道直径与根数应根据计算确定,且直径不宜小于150mm。排水管出水口不得紧贴混凝土构件表面,应设滴水檐防止水从侧面淌入梁、板底面。
10.5.3 桥面应设防水层。梁缝处应设伸缩缝,伸缩缝除应保证梁部能自由伸缩外,还应有效防止桥面水渗漏。
10.5.4 采用直流电力牵引和走行轨回流的高架结构,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 49的有关规定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10.5.5 桥下应设养护、维修便道,便道的宽度应满足自行走行升降式桥梁检修车能进行检修作业要求;高度超过20m、桥下无条件设置养护维修便道处,宜设置专门检查设备。
10.5.6 箱形结构应有进入箱内检查的孔道。箱梁腹板上应设置适当数量的直径为100mm的通风孔。
10.5.7 墩柱顶面应预留更换支座时顶梁的位置,并应设置3%的排水坡。
10.5.8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应能保证混凝土灌注及振捣质量。截面最小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的有关规定。
10.5.9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或管道间的净距、预应力筋或管道的保护层及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符合表10.5.9-1~表10.5.9-3的规定。

表10.5.9-1  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表10.5.9-1  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注:1 直接接触土体浇注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2 年平均气温大于20℃且年平均湿度大于75%的环境,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比表中提高一级,或保护层最小厚度增大5mm;
           3 处于流动水中或受水中泥沙冲刷的构件,其保护层厚度宜增加10mm~20mm;
           4 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值减少5mm。

表10.5.9-2  氯化物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表10.5.9-2  氯化物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注: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值减少5mm。

表10.5.9-3  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表10.5.9-3  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注:1 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2.5℃的地区,混凝土结构可不计冻融环境作用;
           2 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值减少5mm。
10.5.10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封锚及接缝处,应在构造上采取防水措施。对于结构有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应增设普通钢筋防止裂缝的发生。
10.5.11 北方地区设于路边或路中的桥墩,应按除冰盐溅射的腐蚀环境设计,遭雨水导致混凝土水饱和的部位应按冻融危害环境设计。酸雨地区的高架结构不应用硅酸盐水泥作为单一的胶凝材料。

条文说明
10.5.9 混凝土保护层是结构耐久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本次加以单列,要求除满足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外,还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要求。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