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0-2010(2024年版)
2.2 符号
2.2.1 材料性能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C30——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HRB500——强度级别为5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RBF400——强度级别为400MPa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RRB400——强度级别为400MPa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HPB300——强度级别为300MPa的热轧光圆钢筋;
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fpyk——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C30——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HRB500——强度级别为5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RBF400——强度级别为400MPa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RRB400——强度级别为400MPa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HPB300——强度级别为300MPa的热轧光圆钢筋;
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fpyk——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fstk、fptk——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
fy、f'y——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py、f'w——预应力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δgt——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N——轴向力设计值;
Nk、N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Nu0——构件的截面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p0——预应力构件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
M——弯矩设计值;
Mk、M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cr——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T——扭矩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σs、σp——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
σpe——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σl、σ'l——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τ——混凝土的剪应力;
w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2.2.3 几何参数
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
h——截面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lab、la——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l0——计算跨度或计算长度;
s——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或箍筋的间距;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A——构件截面面积;
As、A's——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Ap、A'p——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Acor——箍筋、螺旋筋或钢筋网所围的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
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I——截面惯性矩;
W——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t——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α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γ——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即M/(Vh0);
ρ——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ρv——间接钢筋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φ——表示钢筋直径的符号,φ20表示直径为20mm的钢筋。
fy、f'y——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py、f'w——预应力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δgt——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N——轴向力设计值;
Nk、N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Nu0——构件的截面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p0——预应力构件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
M——弯矩设计值;
Mk、Mq——按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cr——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T——扭矩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σs、σp——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
σpe——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σl、σ'l——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τ——混凝土的剪应力;
w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2.2.3 几何参数
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
h——截面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lab、la——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l0——计算跨度或计算长度;
s——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或箍筋的间距;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A——构件截面面积;
As、A's——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Ap、A'p——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Acor——箍筋、螺旋筋或钢筋网所围的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
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I——截面惯性矩;
W——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t——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α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γ——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即M/(Vh0);
ρ——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ρv——间接钢筋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φ——表示钢筋直径的符号,φ20表示直径为20mm的钢筋。
条文说明
本次修订基本沿用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符号。一些不常用的符号在条文相应处已有说明,在此不再列出。
2.2.1 用“C”后加数字表达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HRB"、“HRBF"、“HPB"、“RRB”后加数字表达钢筋的牌号及强度等级。
在2010版规范中增加了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的符号“δgt”,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助钢筋》GB/T1499.2-2018,在钢筋力学性能规定中用“最大力总延伸率”代替了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助钢筋》GB1499.2-2007中“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为了不同行业表述的一致性,本次局部修订将符号“δgt”的释义修改为“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对应于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中的“Agt”。
2.2.4 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增大系数有两个:在考虑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时用“ηs”表示;考虑构件自身挠曲的二阶效应时用“ηns”表示。
增加斜体希腊字母符号“φ”,仅表示钢筋直径,不代表钢筋的牌号。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