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9.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9.3.1 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根据下列情况进行计算:
1 剪力墙的截面,应满足下式要求:
V≤0.25fgbh0 (9.3.1-1)
式中:V——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b——剪力墙截面宽度或T形、倒L形截面腹板宽度;
h0——剪力墙截面的有效高度。
2 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9.3.1-2)
λ=M/Vh0 (9.3.1-3)
式中:fvg——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第3.2.2条的规定采用;
M、N、V——计算截面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当N大于0.25fgbh时取N=0.25fgbh;
A——剪力墙的截面面积,其中翼缘的有效面积,可按表9.2.5的规定确定;
AW——T形或倒L形截面腹板的截面面积,对矩形截面取AW等于A;
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当λ小于1.5时取1.5,当λ大于或等于2.2时取2.2;
h0——剪力墙截面的有效高度;
Ash——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或网片的全部截面面积;
s——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
fyh——水平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3 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9.3.1-4)
9.3.2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连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时,连梁的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2 当连梁采用配筋砌块砌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梁的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Vb≤0.25fgbh0 (9.3.2-1)
2)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b≤0.8fvgbh0+fyv (Asv/s)h0 (9.3.2-2)
式中:Vb——连梁的剪力设计值;
b——连梁的截面宽度;
h0 ——连梁的截面有效高度;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f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s——沿构件长度方向箍筋的间距。
注:连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受弯构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当采用配筋砌块砌体时,应采用其相应的计算参数和指标。
条文说明
9.3.1 试验表明,配筋灌孔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剪受力性能,与非灌实砌块砌体墙有较大的区别:由于灌孔混凝土的强度较高,砂浆的强度对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少,这种墙体的抗剪性能更接近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除材料强度外,主要与垂直正应力、墙体的高宽比或剪跨比,水平和垂直配筋率等因素有关:
1 正应力σ0,也即轴压比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轴压比不大的情况下,墙体的抗剪能力、变形能力随σ0的增加而增加。湖南大学的试验表明,当σ0从1.1MPa提高到3.95MPa时,极限抗剪承载力提高了65%,但当σ0>0.75fm时,墙体的破坏形态转为斜压破坏,σ0的增加反而使墙体的承载力有所降低。因此应对墙体的轴压比加以限制。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规定σ0=N/bh0≤0.4f,或N≤0.4bhf。本条根据我国试验,控制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不大于0.12N。这是偏于安全的,而美国规范为0.25N。
2 剪力墙的高宽比或剪跨比(λ)对其抗剪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不同的应力状态和破坏形态,小剪跨比试件,如λ≤1,则趋于剪切破坏,而λ>1,则趋于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的墙体的抗侧承载力远大于弯曲破坏墙体的抗侧承载力。
关于两种破坏形式的界限剪跨比(λ),尚与正应力σ0有关。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试验资料中,大剪跨比试验数据较少。根据哈尔滨建筑大学所作的7个墙片数据认为λ=1.6可作为两种破坏形式的界限值。根据我国沈阳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同济大学等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的反映剪跨比影响的关系式,其中的砌体抗剪强度,是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砌块、砂浆和混凝土注芯率基础上,用砌体的抗压强度的函数()表征的。这和无筋砌体的抗剪模式相似。国际标准和美国规范也均采用这种模式。
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剪能力。其中水平钢筋(网)在通过斜截面上直接受拉抗剪,但它在墙体开裂前几乎不受力,墙体开裂直至达到极限荷载时所有水平钢筋均参与受力并达到屈服。而竖向钢筋主要通过销栓作用抗剪,极限荷载时该钢筋达不到屈服,墙体破坏时部分竖向钢筋可屈服。据试验和国外有关文献,竖向钢筋的抗剪贡献为0.24fyvAsv,本公式未直接反映竖向钢筋的贡献,而是通过综合考虑正应力的影响,以无筋砌体部分承载力的调整给出的。根据41片墙体的试验结果:
(4)
(5)
试验值与按上式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188,其变异系数为0.220。现取偏下限值,即将上式乘0.9,并根据设定的配筋砌体剪力墙的可靠度要求,得到上列的计算公式。
上列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主要因素。从砌体规范本身来讲是较理想的系统表达式。但考虑到我国规范体系的理论模式的一致性要求,经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协调,最终将上列公式改写成具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模式,但又反映砌体特点的计算表达式。这些特点包括: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vg,而不能像混凝土那样采用抗拉强度ft。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验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0.12,偏拉为-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fvg=0.208fg0.55则有fg0.55=(1/0.208)fvg;
②根据公式模式的一致性要求及公式中砌体项采用时,对高强砌体材料偏低的情况,也将调为fg0.55;
③将fg0.55=(1/0.208)fvg代入公式(2)中,则得到砌体项的数值(0.13/0.208)fvg=0.625fvg,取0.6fvg;
④根据计算,将式(2)中的剪跨比影响系数,由1.5/(λ+0.5)改为1/(λ-0.5)则完成了如公式(9.3.1-2)的全部转换。
9.3.2 本条主要参照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制定的。
配筋砌块砌体连梁,当跨高比较小时,如小于2.5,即所谓“深梁”的范围,而此时的受力更像小剪跨比的剪力墙,只不过σ0的影响很小;当跨高比大于2.5时,即所谓的“浅梁”范围,而此时受力则更像大剪跨比的剪力墙。因此剪力墙的连梁除满足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以避免连梁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剪力墙的延性降低。
对连梁截面的控制要求,是基于这种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应该具有一个上限值,根据我国的试验,并参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取为0.25fgbh0。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连梁的承载能力发挥和变形处在可控的工作状态之内。
另外,考虑到连梁受力较大、配筋较多时,配筋砌块砌体连梁的布筋和施工要求较高,此时只要按材料的等强原则,也可将连梁部分设计成混凝土的,国内的一些试点工程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定的模板工作量,但工程质量是可保证的。故本条增加了这种选择。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9.2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下一节:9.4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构造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