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原因调查指南 XF/T812-2008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15 爆炸

15.1 概述
    爆炸是物质迅速发生性质、状态变化或体积膨胀,而造成压力急剧上升的一种现象。从动力学角度看,爆炸是物质的内能到动能的突然转换,是产生压力和释放压力的过程。
15.2 爆炸分类
    根据爆炸现场特征分类,爆炸主要分为:
    ——固体物质爆炸;
    ——气体爆炸;
    ——粉尘爆炸;
    ——容器爆炸。
15.3 爆炸现场勘验
15.3.1 爆炸现场勘验内容
    主要包括确定炸点、认定爆炸物和引火源、确定原因等。
15.3.2 爆炸现场的安全
    火灾现场安全事项也适用于爆炸现场,除此之外爆炸现场还有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其中包括:
    a) 爆炸使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甚至会发生整体坍塌;
    b) 燃气或粉尘爆炸常常是多级爆炸,首批到场的人员应时刻警惕再次爆炸的发生;
    c) 调查开始之前需对泄漏气体或可燃液体油层、空气中或物体表面的有毒物质进行安全处理。
15.3.3 现场初步勘验
15.3.3.1 确认爆炸或火灾以及爆炸物类型
    根据现场破坏痕迹特征,判断是先发生爆炸还是先发生火灾,并根据爆炸的具体的位置,是在地面,还是在空间,或是在容器内,初步判断爆炸物类型。
15.3.3.2 分析爆炸特征
15.3.3.2.1 固体爆炸特征
    固体爆炸主要特征包括:
    ——固体爆炸的炸点明显;
    ——炸点附近的抛出物细碎且量多;
    ——爆炸冲击波强度大,传播方向均匀,衰减快,能够导致人、畜等内脏器官的机械损伤;
    ——部分固体爆炸在炸点和抛出物的表面上有比较明显的烟痕。
15.3.3.2.2 气体爆炸特征
    气体爆炸特征包括:
    a) 现场没有明显的炸点。可以根据现场抛出物分布情况推断引爆点。
    b) 击碎力小,抛出物块大、量少、抛出距离近。可以使墙体外移、开裂,门窗外凸、变形等。
    c) 爆炸燃烧波作用范围广,能够使人、畜呼吸道烧伤。
    d) 不易产生明显的烟熏。
    e) 易产生燃烧痕迹。
15.3.3.2.3 粉尘爆炸现场特征
    粉尘爆炸特征与气体爆炸特征类似,但具有较大的破坏程度和爆炸威力。
    工业场所的粉尘爆炸的发生常常是多级爆炸。最初的着火和爆炸一般比随后的次级爆炸轻,然而首次爆炸使得其他的粉尘悬浮,容易导致再次爆炸。
15.3.3.2.4 容器爆炸现场特征
    在容器爆炸现场中,容器裂片明显,而且抛出物数量不多、块大、距离不定,有时没有抛出物,只是容器整体抛出或移位。其爆炸冲击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指向容器裂口。
15.3.3.3 确定炸点
    根据爆炸冲击波方向,应用爆炸动力学进行分析,沿着力的方向从损坏程度最轻的地区到最严重的地区进行勘验,确定炸点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通常将破坏最严重的区域认定为炸点,而有时炸点也包括炸坑或其他局部严重损坏区域。气体和蒸气爆炸,其炸点一般定为密闭容器或起爆房间。
15.3.3.4 确定爆炸物来源
通过如下途径来确认爆炸物质来源:
    a) 根据现场残留爆炸物分析确定爆炸种类。
    b) 燃气设施或盛装易燃液体的罐体的状况、位置。
    c) 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粉尘,主要包括:
        • 农产品;
        • 碳质的物质,如煤和焦炭;
        • 化学品;
        • 药品,如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
        • 染料和颜料;
        • 金属粉,如铝、锰和钛;
        • 塑料以及树脂,如合成橡胶等。
    d) 易爆容器的情况。
15.3.3.5 确定引爆源
    根据爆炸类型,确定引爆源。引爆源主要包括:
    ——固体爆炸:引爆源可能是雷管或其他烟火装置等;
    ——泄漏燃气和粉尘爆炸:要确定潜在的引爆源,如热表面、电弧、静电、明火、火花、化学物质等;
    ——易爆容器爆炸:要考虑容器内部压力上升的原因。
15.3.4 细项勘验
15.3.4.1 勘验内容
    借助初步勘验结果,对爆炸的破坏和残骸进行更详尽的检查和分析。与火灾调查一样,火灾调查人员应对发现物进行详尽的标注、照相、绘图,并按9.2与9.3的要求对样品进行收集和保存。
15.3.4.2 确认爆炸前或爆炸后所致损坏
    确认火烧或热损坏是由爆炸前发生的火灾还是爆炸的热效应引起的。
15.3.4.3 确定爆炸的破坏效应
    爆炸产生的扩散型热波和压力波导致了爆炸特有的破坏效应。仔细检查现场,分析现场的破坏来自下述哪种效应。爆炸破坏效应主要包括:
    ——冲击波效应:破坏和死伤的主要原因;
    ——霰效应: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和人员损伤,而且霰弹片常常能割断电线、切断煤气或其他易燃燃料供应管道,扩大爆炸后火灾的范围和强度或引起连带的爆炸;
    ——热效应:燃烧爆炸释放出的大量热能够将周围空气加热,并能点燃附近的可燃物或烧伤附近的人员;
    ——震动效应:爆炸导致建筑物倒塌撞击地面产生的震动能够对建筑及其地下设施、管道、油罐或电缆产生额外的破坏作用。
15.3.4.4 分析爆炸破坏因素
    爆炸对建筑的破坏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爆炸物种类;
    ——爆炸物浓度;
    ——紊流效应;
    ——封闭空间体积;
    ——点火源的大小位置;
    ——通风;
    ——建筑物的强度。
15.3.4.5 物证定位和确认
    爆炸的威力大,物证碎片的分散范围会很大,应对物证进行定位和确认,主要方法有:
    ——应当提取爆炸受伤者的衣服用于检查和分析;
    ——应当记录受损和移位的建筑构件状态和位置,如墙体、天花板、地板、屋顶、房地基、支撑柱、门、窗、走道、车道以及院落的情况;
    ——应记录任何受损或被置换的建筑的内部物品的状态和位置;
    ——应当记录公共设备的任何损坏和移动的情况和位置。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