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 GB50681-2011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4.7 屋面排水

4.7.1 屋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排水方式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雨量大小、檐口高度、生产性质及屋面排水坡度、排水面积等条件确定;
    2 当采用有组织排水时,宜采用外排水;
    3 除金属压型板屋面外,屋面的排水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当沟内纵坡坡向变形缝、防火墙时,应在两侧设置雨水口;
    4 易积灰的屋面宜采用无组织排水;当采用有组织排水时,应采取防堵措施。 
4.7.2 下列情况之一时,屋面宜采用有组织排水:
    1 年降雨量小于或等于900mm地区,且檐口距地面大于8m; 
    2 天窗跨度大于12m;
    3 相邻屋面高差大于或等于4m时的高处檐口;
    4 年降雨量大于900mm地区,且檐口距地面大于5m或相邻屋面高差大于或等于3.5m时的高处檐口;
    5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屋面;
    6 采暖地区有露天起重机跨的一侧;
    7 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天窗的天窗屋面。
4.7.3 雨水口和雨水管的布置及其截面,应按汇水面积计算确定。每一屋面或天沟的雨水口不宜少于2个。雨水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100mm。雨水口中心距端部女儿墙内边不宜小于500mm。雨水管距墙面不应小于20mm,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不应大于200mm,并应设45°弯头。
4.7.4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20℃严寒地区的屋面雨水,宜采用内排水。其雨水管应接入雨水排水管网,接口应封接严密,不得与污水管道连接。屋面天沟端头,应设溢水口。
4.7.5 平屋面时,靠近天沟、檐沟200mm~500mm范围内的屋面坡度宜为5%,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应大于或等于40mm。在雨水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宜小于5%,雨水口应用防水涂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雨水口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且应嵌填柔性密封材料。
4.7.6 多跨厂房的中间天沟,应结合建筑物伸缩缝布置,并应采用两端山墙外排水;出山墙部分的天沟墙壁,应设溢水口。
4.7.7 金属板屋面内檐沟及内天沟的坡度宜为0.5%。出墙部分的天沟墙壁,应设溢水口。寒冷地区的内天沟、檐沟,应采取防积雪冰冻措施。
4.7.8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屋面雨水管,应直接接入专设的雨水明沟或雨水管道。
4.7.9 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屋面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应设雨篷。
4.7.10 低层建筑屋面当屋面伸出墙面且采用无组织排水时,其散水宽度应大于屋面伸出宽度300mm。
4.7.11 屋面采用内排水时,雨水管应采用明管,且应减少弯曲,不得砌在承重墙内或预埋在混凝土柱内。屋面雨水口应装疏水箅子,其雨水管下端或接横向管处应设有密封口的检修孔。
 
条文说明
4.7.1 目前屋面的防水设计中,开始注重整体设防概念,并建立起防排结合、刚柔共济、节点密封、复合防水、多道设防的新理念和新设计原则,由过去孤立的防水层设计转向根据基层特点,防、排结合一体化设计,其中屋面排水系统非常重要,必须克服过去对屋面排水重视不够,使屋面长期积水,产生防水节点渗漏的严重状况。本条规定了屋面排水的设计要求。
    1 为了使雨水不经过屋面浸入到室内,除了对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和防水材料、功能、施工技术等进行充分研究、合理设计外,还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年降雨量大小、檐口高度、生产性质及屋面排水坡度、排水面积等条件确定屋面的汇水面积大小、流动方向、排水沟的位置、大小及雨水管数量和管径等排水方式;
    2 当采用有组织排水时,从安全使用和维修方便考虑,宜采用外排水:
    3 根据历次全国屋面防水工程调查和全国征求意见都认为排水天沟纵向坡度小于1%,施工难以保证,又易使天沟、檐沟积水普遍,致使防水材料因浸泡而发生霉烂,加速损坏,故规定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天沟、檐沟经过变形缝,则构造节点复杂又难以施工,保证防水很困难,所以规定不得经过,也不得通过防火墙,否则防火墙会失去作用;
    4 易积灰屋面灰尘易堵塞排水沟和雨水口,为了使屋面灰尘易被风吹雨刷,宜采用无组织排水;当采用有组织排水时,为了排水通畅,排水沟和雨水口不被堵塞,应采取防堵措施。
4.7.2 为避免因檐口距地面过高或因年降雨量过大,使雨水飘入室内影响使用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因雨水对墙基基础的渗漏造成基础易产生不均匀下沉,使墙身开裂、渗水;避免采暖地区车间一侧有露天吊车时,屋面雨水因冬天结冻影响吊车使用以及为避免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天窗易使室内飘雨,故规定上述条件下的屋面应采用有组织排水。
4.7.3 雨水口和雨水管的数量、管径布置及截面均受到汇水面积的制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通过雨水口的排水量及每根雨水管的屋面汇水面积计算确定。实践证明,目前雨水管的内径普遍偏小,造成排水不通畅且易堵塞,为使排水及时和防止雨水管堵塞及经久耐用,宜加大雨水管的内径,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100mm。每一屋面或天沟不宜少于2个雨水口,主要是考虑屋面常年因积灰、落叶和大雪等原因有可能使一个雨水口堵塞后仍能安全排水。为了施工方便,规定雨水口中心距端部女儿墙内边不宜小于500mm。雨水管距离墙面不应小于20mm,雨水管的底端部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不应大于200mm,并应设45°弯头,是为了保证雨水不溅到外墙勒脚造成渗漏影响墙基。
4.7.4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20℃严寒地区,为了避免雨水口和雨水管冻裂和冰冻堵塞,导致排水不畅,甚至影响墙体损坏,规定宜采用内排水。
    为了保证雨水排泄通畅,雨水管应接入雨水排水管网,为防雨水渗漏,雨水管接口须封接严密。从城市环保及雨水再利用等要求雨水与污水应采取分流制,所以,雨水管不得与污水管道连接。考虑严寒地区屋面积雪过厚,冰冻堵塞雨水口和雨水管较严重,冰冻融化时雨水一时排泄不畅,所以,屋面天沟端头还应设溢水口以减小屋面的积水。
4.7.5 平屋面时,为了避免常发生雨水在屋面和雨水口处积水排水不畅,故靠近天沟、檐沟200mm~500mm范围内屋面坡度宜为5%,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应大于或等于40mm。在雨水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宜小于5%,体现了防排结合的原则。雨水口与基层交接处,因混凝土收缩常出现裂缝,故在雨水口周围的混凝土上应预留凹槽,并嵌填柔性密封材料,避免雨水口处的渗漏发生。
4.7.6 为了使多跨厂房中间天沟的雨水尽快排出,不产生积水,最好不设或减少中间天沟雨水口的设置,所以,规定了多跨厂房中间天沟应结合建筑物伸缩缝布置,并应采用两端山墙外排水;出山墙部分的天沟墙壁,应设溢水口。
4.7.7 根据目前国内机械工业厂房普遍采用的金属压型板屋面工程实例,屋面外檐沟在条件不允许时可不找坡,内檐沟及内天沟的坡度宜为0.5%,但出山墙部分的天沟墙壁应设溢水口。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内天沟、檐沟考虑因积雪冰冻堵塞常使雨水排泄不畅,所以,应采取防积雪冰冻措施。
4.7.8 水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地基破坏影响很大,为了保障机械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安全,对该地区落水管应直接接入专设的雨水明沟或雨水管道,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4.7.9 当建筑物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为了防止屋面雨水排泄溅污墙面,影响墙体结构和外装饰,甚至使室内墙面受潮霉变影响使用,规定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其屋面伸出墙面长度不宜小于600mm。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出入口处的雨水飘入室内和方便人员出入不至雨淋,规定了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应设雨篷。
4.7.10 为减少底层建筑物外墙墙基不受雨水的常年浸蚀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故作本条规定。
4.7.11 屋面采用内排水如处理不当较易产生排水不畅隐患,为使屋面排水系统保持畅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又便于管理、维修、保养,严防屋面雨水口、雨水管下端或接横向管处堵塞,造成屋面长期积水和大雨时溢水,作本条规定。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