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 GB50681-2011
11.3 地面和楼面
11.3.1 地面和楼面面层材料,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类别及作用情况、防护层使用年限和使用过程中对面层材料耐腐蚀性能、温度和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施工与维修等综合因素确定,其与墙、柱交接处应设置高250mm与面层材料相同的踢脚板。
11.3.2 受液态介质作用的地面和楼面,应设朝向排水沟或地漏的排泄坡面。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不宜小于2%,楼面排泄坡面的坡度不宜小于1%。排水沟内壁与墙边、柱边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11.3.3 地漏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其上口直径不宜小于150mm,与地面的连接应严密。地漏中心与墙、柱、梁等结构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00mm,地漏间距不宜大于9m。
11.3.4 块材面层的结合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密实性。灰缝材料与结合层材料宜一致。
11.3.5 符合下列情况的地面和楼面,应设置隔离层:
1 受腐蚀性介质作用且经常冲洗的地面和楼面;
2 受大量易溶盐类介质作用且腐蚀性等级为强、中的地面;
3 受氯离子介质作用的楼层地面和苛性碱作用的底层地面;
4 采用水玻璃混凝土地面和采用水玻璃胶泥或砂浆砌筑的块材地面。
11.3.6 地面垫层材料应采用混凝土。室内地面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20mm。室外地面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厚度不应小于150mm。树脂砂浆、树脂细石混凝土、涂料等整体地面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厚度不应小于200mm。
11.3.7 支撑在地面和楼面上的钢构件、金属支架和钢柱,应固定在高度不小于300mm耐腐蚀底座上;钢梯、钢栏杆的底座高度不应小于100mm;其连接、安装和更换应方便。
11.3.8 地面和楼面的管道、吊装孔、楼梯孔周边应做150mm高的翻边挡水;各种管道穿越地面和楼面,应预先埋设高出地面150mm的套管。
11.3.9 有液态介质作用的地面,其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交界处、平台的孔洞边缘和平台边缘、地坑四周、排风沟出口与地面交接处及变形缝两侧,应设置挡水。
11.3.10 防腐蚀厂房地面不宜设变形缝。当必须设置变形缝时,应将其布置在地面最高处,且其构造应严密,伸缩片应采用橡胶、塑料或耐腐蚀金属等材料制作。排水沟不得穿越变形缝。
11.3.11 地沟和地坑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地面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地沟和地坑底面应坡向集水坑或地漏,地沟底面坡度宜为0.5%~1%,地坑底面坡度不宜小于2%。
11.3.12 排水沟和集水坑应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应与地面的隔离层连成整体。当地面无隔离层时,排水沟的隔离层应伸入地面面层下,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
11.3.13 排水沟宜采用明沟。沟宽大于300mm时,应设置耐腐蚀箅子板或沟盖板。
条文说明
11.3.1 防腐蚀地面、楼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腐蚀作用、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介质的品种、浓度、温度、作用量等腐蚀作用是设计的重要因素,是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腐蚀性介质的滴溅作用。正常生产中腐蚀性介质滴溅有下列几种情况:①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及泵类的盘根等处,由于有时密闭不严和垫圈、填函腐蚀后所产生的滴溅;②带有腐蚀性介质的物体,在搬运中产生滴溅,如电镀车间的物体,常用起重机从一个槽子吊到另一个槽子里;③设备检修时,也常有腐蚀性液体对楼面、地面的腐蚀作用。
地面、楼面面层材料,应根据腐蚀性介质作用的条件、各种不同介质作用下在耐腐蚀性能和技术经济方面综合考虑后,分别采用不同的耐腐蚀材料;选用这些材料时,应满足温度、物理机械作用的要求。
滴溅到楼面、地面上的介质,其温度一般为常温。虽然有的介质温度较高,但滴溅量不大时,落到地面后很快就会降至常温。若经常有温度较高的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则面层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温度的要求。
物理机械作用是指正常生产过程中,设备安装、检修以及车辆运输等对楼面、地面所产生的摩擦、冲击、压力等作用。
防腐蚀楼、地面与墙、柱的交接处应做耐腐蚀踢脚板,以避免腐蚀性介质沿交接处渗入地下。
11.3.4 如果块材地面的灰缝与结合层采用不同材料,当地面受到重力冲击时,会造成灰缝处开裂。
11.3.5 设置隔离层可提高地面的抗渗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防腐蚀地面工程的可靠性。因此,当受到各种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应设置隔离层。
11.3.6 有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地面,其垫层应比一般工业垫层提出较高的要求。混凝土垫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防腐蚀面层的使用效果。本条对各部位混凝土垫层的强度及厚度提出了相应要求。
11.3.7 支承在楼面、地面上的钢构件等,应设置耐腐蚀的支座,以防止楼面、地面的腐蚀性液体对钢构件下部的腐蚀。
11.3.8 为了防止腐蚀性液体的扩散或向下层的溢流,所有孔洞周边应设挡水。一般情况下,孔洞边缘的挡水高度为150mm便可满足使用要求。
11.3.9 两种不同材料楼面、地面的交接处应设置挡水,主要是由介质作用情况决定的。例如:部分地面、楼面有酸类介质作用选用了水玻璃类等耐酸材料,另一部分地面、楼面没有腐蚀性介质作用选用了普通水泥砂浆等非耐酸材料,就应用挡水分隔,否则酸性介质流到水泥砂浆面层上产生腐蚀破坏。不同材料及室内外交界处的挡水也不应太高。因此,挡水的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规范不作硬性规定。
11.3.11 地沟或地坑的坡度,应既能迅速排除侵蚀污水,又不致因地沟较长、两端高差过大,给工程带来困难和提高造价,因此对坡度作了规定。
11.3.12 排水沟和集水坑的面层材料一般与地面一致,因腐蚀性液体从地面排入,其性质与地面大多数是一致的。但是,排水沟和集水坑有液态介质长期作用且有泥砂等沉积需要清理,易发生机械磨损,其使用条件比地面更为恶劣,为了提高其抗渗性,应设置隔离层,且隔离层还应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为了保护不设隔离层的地面不受侵蚀,规定当地面无隔离层时,排水沟的隔离层应伸入地面面层,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
11.3.13 排水沟采用明构是为了便于清理。加盖板是安全及生产操作的需求。
地面、楼面面层材料,应根据腐蚀性介质作用的条件、各种不同介质作用下在耐腐蚀性能和技术经济方面综合考虑后,分别采用不同的耐腐蚀材料;选用这些材料时,应满足温度、物理机械作用的要求。
滴溅到楼面、地面上的介质,其温度一般为常温。虽然有的介质温度较高,但滴溅量不大时,落到地面后很快就会降至常温。若经常有温度较高的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则面层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温度的要求。
物理机械作用是指正常生产过程中,设备安装、检修以及车辆运输等对楼面、地面所产生的摩擦、冲击、压力等作用。
防腐蚀楼、地面与墙、柱的交接处应做耐腐蚀踢脚板,以避免腐蚀性介质沿交接处渗入地下。
11.3.4 如果块材地面的灰缝与结合层采用不同材料,当地面受到重力冲击时,会造成灰缝处开裂。
11.3.5 设置隔离层可提高地面的抗渗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防腐蚀地面工程的可靠性。因此,当受到各种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应设置隔离层。
11.3.6 有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地面,其垫层应比一般工业垫层提出较高的要求。混凝土垫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防腐蚀面层的使用效果。本条对各部位混凝土垫层的强度及厚度提出了相应要求。
11.3.7 支承在楼面、地面上的钢构件等,应设置耐腐蚀的支座,以防止楼面、地面的腐蚀性液体对钢构件下部的腐蚀。
11.3.8 为了防止腐蚀性液体的扩散或向下层的溢流,所有孔洞周边应设挡水。一般情况下,孔洞边缘的挡水高度为150mm便可满足使用要求。
11.3.9 两种不同材料楼面、地面的交接处应设置挡水,主要是由介质作用情况决定的。例如:部分地面、楼面有酸类介质作用选用了水玻璃类等耐酸材料,另一部分地面、楼面没有腐蚀性介质作用选用了普通水泥砂浆等非耐酸材料,就应用挡水分隔,否则酸性介质流到水泥砂浆面层上产生腐蚀破坏。不同材料及室内外交界处的挡水也不应太高。因此,挡水的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规范不作硬性规定。
11.3.11 地沟或地坑的坡度,应既能迅速排除侵蚀污水,又不致因地沟较长、两端高差过大,给工程带来困难和提高造价,因此对坡度作了规定。
11.3.12 排水沟和集水坑的面层材料一般与地面一致,因腐蚀性液体从地面排入,其性质与地面大多数是一致的。但是,排水沟和集水坑有液态介质长期作用且有泥砂等沉积需要清理,易发生机械磨损,其使用条件比地面更为恶劣,为了提高其抗渗性,应设置隔离层,且隔离层还应与地面隔离层连成整体。为了保护不设隔离层的地面不受侵蚀,规定当地面无隔离层时,排水沟的隔离层应伸入地面面层,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
11.3.13 排水沟采用明构是为了便于清理。加盖板是安全及生产操作的需求。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11.2 承重及围护结构
- 下一节:11.4 防腐蚀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