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6.5 腹板开孔要求

6.5.1 腹板开孔梁应满足整体稳定及局部稳定要求,并应进行下列计算:
    1 实腹及开孔截面处的受弯承载力验算;
    2 开孔处顶部及底部T形截面受弯剪承载力验算。
6.5.2 腹板开孔梁,当孔型为圆形或矩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孔孔口直径不宜大于梁高的0.70倍,矩形孔口高度不宜大于梁高的0.50倍,矩形孔口长度不宜大于梁高及3倍孔高。
    2 相邻圆形孔口边缘间的距离不宜小于梁高的0.25倍,矩形孔口与相邻孔口的距离不宜小于梁高及矩形孔口长度。
    3 开孔处梁上下T形截面高度均不宜小于梁高的0.15倍,矩形孔口上下边缘至梁翼缘外皮的距离不宜小于梁高的0.25倍。
    4 开孔长度(或直径)与T形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12。
    5 不应在距梁端相当于梁高范围内设孔,抗震设防的结构不应在隅撑与梁柱连接区域范围内设孔。
    6 开孔腹板补强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圆形孔直径小于或等于1/3梁高时,可不予补强。当大于1/3梁高时,可用环形加劲肋加强[图6.5.2(a)],也可用套管[图6.5.2(b)]或环形补强板[图6.5.2(c)]加强;
    2) 圆形孔口加劲肋截面不宜小于100mm×10mm,加劲肋边缘至孔口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12mm;圆形孔口用套管补强时,其厚度不宜小于梁腹板厚度;用环形板补强时,若在梁腹板两侧设置,环形板的厚度可稍小于腹板厚度,其宽度可取75mm~125mm;
    3) 矩形孔口的边缘宜采用纵向和横向加劲肋加强,矩形孔口上下边缘的水平纵向加劲肋端部宜伸至孔口边缘
图6.5.2 钢梁圆形孔口的补强
图6.5.2 钢梁圆形孔口的补强
以外单面加劲肋宽度的2倍,当矩形孔口长度大于梁高时,其横向加劲肋应沿梁全高设置;
    4) 矩形孔口加劲肋截面总宽度不宜小于翼缘宽度的1/2,厚度不宜小于翼缘厚度;当孔口长度大于500mm时,应在梁腹板两面设置加劲肋。
    7 腹板开孔梁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应大于420N/mm2
条文说明
6.5.1 本条只给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实际腹板开孔梁多用于布设设备管线,避免管线从梁下穿过使建筑物层高增加的问题,尤其对高层建筑非常有利。
6.5.2 本条提出的梁腹板开洞时孔口及其位置的尺寸规定,主要参考美国钢结构标准节点构造大样。
    用套管补强有孔梁的承载力时,可根据以下三点考虑:(1)可分别验算受弯和受剪时的承载力; (2)弯矩仅由翼缘承受;(3)剪力由套管和梁腹板共同承担,即:
  
    式中:Vs——套管的受剪承载力;
              Vw——梁腹板的受剪承载力。
    补强管的长度一般等于梁翼缘宽度或稍短,管壁厚度宜比梁腹板厚度大一级。角焊缝的焊脚长度可取0.7t,t为梁腹板厚度。
    研究表明,腹板开孔梁的受力特性与焊接截面梁类似。当需要进行补强时,采用孔上下纵向加劲肋的方法明显优于横向或沿孔外围加劲效果。钢梁矩形孔被补强以后,弯矩可以仅由翼缘承担,剪力由腹板和补强板共同承担。对于矩形开孔,美国Steel Design Guide Series 2中给出了下面一些计算公式:
    1 不带补强的腹板开孔梁最大受弯承载力Mm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见图6(a)]:
    式中:Mp——塑性极限弯矩,Mp=fyZ(N·mm);
             
As——腹板开孔削弱面积,△As=h0tw(mm2);
              
h0——腹板开孔高度(mm);
              
tw——腹板厚度(mm);
              e——开孔偏心量,取正值(mm);
              Z——未开孔截面塑性截面模量(m
m3);   
              
fy——钢材的屈服强度(N/mm2)。
图6 腹板开孔梁计算几何图形
图6 腹板开孔梁计算几何图形
    2 带补强的腹板开孔梁最大受弯承载力Mm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见图6(b)]:
带补强的腹板开孔梁最大受弯承载力Mm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As——腹板开孔削弱面积,Ash0tw—2Ar
            Ar——腹板单侧加劲肋截面积。
    上式中带补强指的是腹板矩形开孔上下用加劲肋对称补强的情况,对其他形状的孔可以适当简化成矩形孔的情况进行处理。更多的情况详见美国Steel Design Guide Series 2。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