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及检查指引(应急消〔2021〕170号)
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
密室逃脱类场所是指在特定受限空间场景内进行真人逃脱、剧本杀、情景剧类活动的场所,常见主要火灾风险如下:
一、起火风险
(一)明火源风险
1.场所内员工及顾客违规吸烟,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
2.因场景剧情需要违规使用明火、点蜡、烧纸、焚香等行为。
3.为营造场景氛围违规燃放冷烟花、焰火等行为。
4.布景施工违规进行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二)电气火灾风险
1.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接头未采用接线端子连接;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线路受潮、水浸。
2.电气线路、电源插座、开关安装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上;配电箱未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箱内电气线路未按规定敷设;线路与插座、开关连接处松动,插头与插套接触处松动。
3.因场景剧情需要设置的电气设备,使用多个延长线电源插座串接设备,可能存在超负荷运行或接触不良。
4.选用或购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插座、充电器、用电设备等电器产品;场所内员工违规使用热得快、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为顾客制作简餐的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等电气设备未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在加热食物时无人值守。
5.场所内员工和顾客使用的手持电台较多,充电时未安排人员值守。
6.道具仓库内违规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灯具未按要求安装防护罩。
7.布景使用的电气设备、灯具及镇流器与易燃可燃装修装饰、道具未保持安全距离。
8.未在营业结束闭店时采取断电措施。
9.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等违规在场所内停放、充电,场所内员工将蓄电池带至场所内充电。
(三)可燃物风险
1.违规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
2.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彩钢板进行布景、用房搭建、室内分隔。
3.各主题房间为营造氛围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挂件、塑料仿真植物、氢气球、模型道具等装饰造型物。
4.道具仓库内大量堆放易燃可燃服装道具。
5.违规储存氢气罐、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彩带喷雾发泡剂等未安全存放、使用。
二、人员安全疏散风险
1.有的场所设置在地下室、人防工程,安全出口不足,没有手机通讯信号,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有序疏散难度极大。有的场所监控室设置在游玩场景区域,游玩场景区域发生火灾,利用监控室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会受到影响。
2.因场景剧情需要将安全出口封闭;疏散通道被各类道具物品占用、堵塞,部分通道需要顾客爬行通过;部分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处设置的门禁系统,发生火灾时无法正常开启。
3.特殊解谜类等主题房间,顾客在游玩时被限制在房间内,只有完成任务才能打开出口或由工作人员开门,发生紧急情况时房门无法从内打开;场所的密码锁、电子锁不能通过监控室一键启动全部开锁;密码锁未设置为同一密码,不便于应急广播时告知顾客开锁密码。
4.场所为营造氛围设置的黑暗环境、暗门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有的顾客长时间沉迷情境疏散反应能力弱,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安全疏散。真人逃脱、情景剧类场所未给顾客配备定位器,发生火灾因环境因素难以及时、准确搜救被困人员。
5.场所未采取营业高峰期人员限流措施;场所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走道宽度不足,影响安全疏散;疏散走道与其他功能区域防火分隔不符合要求。
6.场所应急照明未设置或数量不足、照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被遮挡。
7.场所道具、装修装饰、隔断等物品遮挡排烟口、火灾探测器、洒水喷头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影响人员疏散逃生。
8.场所布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自然排烟外窗被封闭或排烟设施无法正常开启,有毒高温烟气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9.场所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场所内员工不了解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不熟悉应急处置程序,组织疏散能力不足。
10.顾客对场所不熟悉,部分游戏进行时与外部无通讯联络。场所内未在明显部位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在游戏开始前未履行火灾风险提示和应急疏散的告知义务。
11.场所未设置应急广播,在发生火灾时无法及时广播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场所应急广播为所在建筑公共消防设施,发生火灾时,场所音响设备不能紧急切断关停,干扰应急广播作用发挥。
12.场所与所在建筑消防控制室未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系和应急联动机制,所在建筑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队员不熟悉场所内部情况,不能及时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13.顾客在预约时段开门进出,场所营业时大门关闭,一旦发生火灾,场所内外互相不清楚情况,不利于及时通知人员疏散。
三、火灾蔓延扩大风险
1.场所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毛毯、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以及使用易燃可燃物挂件、塑料仿真植物、模型道具、器具,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扩大和严重损失。
2.场所与其他毗邻区域未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不到位,场所改造时破坏原有的防火分隔措施,容易形成火灾蔓延。
3.场所与所在建筑的物业管理单位之间未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场所发生火灾或所在建筑其他部位发生火灾,互相不掌握情况,导致火灾蔓延,无法有效处置。
4.因场所装修分隔需要,拆除原有建筑消防设施,或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导致火灾发生后难以有效扑救。
5.消防设施运行不正常,场所内员工对消防设施器材操作不熟悉,发生火灾后不能早期预警、快速处置。
6.场所内部暗门较多,内部隔墙或隔断不具备防火防烟功能,容易造成火势和浓烟快速蔓延。
一、起火风险
(一)明火源风险
1.场所内员工及顾客违规吸烟,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
2.因场景剧情需要违规使用明火、点蜡、烧纸、焚香等行为。
3.为营造场景氛围违规燃放冷烟花、焰火等行为。
4.布景施工违规进行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二)电气火灾风险
1.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接头未采用接线端子连接;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线路受潮、水浸。
2.电气线路、电源插座、开关安装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上;配电箱未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箱内电气线路未按规定敷设;线路与插座、开关连接处松动,插头与插套接触处松动。
3.因场景剧情需要设置的电气设备,使用多个延长线电源插座串接设备,可能存在超负荷运行或接触不良。
4.选用或购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插座、充电器、用电设备等电器产品;场所内员工违规使用热得快、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为顾客制作简餐的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等电气设备未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在加热食物时无人值守。
5.场所内员工和顾客使用的手持电台较多,充电时未安排人员值守。
6.道具仓库内违规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灯具未按要求安装防护罩。
7.布景使用的电气设备、灯具及镇流器与易燃可燃装修装饰、道具未保持安全距离。
8.未在营业结束闭店时采取断电措施。
9.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等违规在场所内停放、充电,场所内员工将蓄电池带至场所内充电。
(三)可燃物风险
1.违规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
2.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彩钢板进行布景、用房搭建、室内分隔。
3.各主题房间为营造氛围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挂件、塑料仿真植物、氢气球、模型道具等装饰造型物。
4.道具仓库内大量堆放易燃可燃服装道具。
5.违规储存氢气罐、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彩带喷雾发泡剂等未安全存放、使用。
二、人员安全疏散风险
1.有的场所设置在地下室、人防工程,安全出口不足,没有手机通讯信号,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有序疏散难度极大。有的场所监控室设置在游玩场景区域,游玩场景区域发生火灾,利用监控室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会受到影响。
2.因场景剧情需要将安全出口封闭;疏散通道被各类道具物品占用、堵塞,部分通道需要顾客爬行通过;部分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处设置的门禁系统,发生火灾时无法正常开启。
3.特殊解谜类等主题房间,顾客在游玩时被限制在房间内,只有完成任务才能打开出口或由工作人员开门,发生紧急情况时房门无法从内打开;场所的密码锁、电子锁不能通过监控室一键启动全部开锁;密码锁未设置为同一密码,不便于应急广播时告知顾客开锁密码。
4.场所为营造氛围设置的黑暗环境、暗门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有的顾客长时间沉迷情境疏散反应能力弱,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安全疏散。真人逃脱、情景剧类场所未给顾客配备定位器,发生火灾因环境因素难以及时、准确搜救被困人员。
5.场所未采取营业高峰期人员限流措施;场所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走道宽度不足,影响安全疏散;疏散走道与其他功能区域防火分隔不符合要求。
6.场所应急照明未设置或数量不足、照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被遮挡。
7.场所道具、装修装饰、隔断等物品遮挡排烟口、火灾探测器、洒水喷头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影响人员疏散逃生。
8.场所布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自然排烟外窗被封闭或排烟设施无法正常开启,有毒高温烟气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9.场所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场所内员工不了解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不熟悉应急处置程序,组织疏散能力不足。
10.顾客对场所不熟悉,部分游戏进行时与外部无通讯联络。场所内未在明显部位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在游戏开始前未履行火灾风险提示和应急疏散的告知义务。
11.场所未设置应急广播,在发生火灾时无法及时广播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场所应急广播为所在建筑公共消防设施,发生火灾时,场所音响设备不能紧急切断关停,干扰应急广播作用发挥。
12.场所与所在建筑消防控制室未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系和应急联动机制,所在建筑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队员不熟悉场所内部情况,不能及时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13.顾客在预约时段开门进出,场所营业时大门关闭,一旦发生火灾,场所内外互相不清楚情况,不利于及时通知人员疏散。
三、火灾蔓延扩大风险
1.场所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毛毯、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以及使用易燃可燃物挂件、塑料仿真植物、模型道具、器具,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扩大和严重损失。
2.场所与其他毗邻区域未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不到位,场所改造时破坏原有的防火分隔措施,容易形成火灾蔓延。
3.场所与所在建筑的物业管理单位之间未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场所发生火灾或所在建筑其他部位发生火灾,互相不掌握情况,导致火灾蔓延,无法有效处置。
4.因场所装修分隔需要,拆除原有建筑消防设施,或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导致火灾发生后难以有效扑救。
5.消防设施运行不正常,场所内员工对消防设施器材操作不熟悉,发生火灾后不能早期预警、快速处置。
6.场所内部暗门较多,内部隔墙或隔断不具备防火防烟功能,容易造成火势和浓烟快速蔓延。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 上一节:前言
- 下一节: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