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 GB55026-2022
7.2 输配水
7.2.1 输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应满足使用的要求。
7.2.2 当城市原水输水采用2条及以上管道时,应按事故用水量设置连通管;当采用单管时,应具备多水源或设置调蓄设施,并应保证事故用水量。
7.2.3 长距离管道输水系统的选择应在输水线路、输水方式、管材、管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安全论证,并应对管道系统进行水力过渡过程分析,采取水锤综合防护措施。
7.2.4 当原水管道埋设在河底时,管内水流速度应大于不淤流速。
7.2.5 配水管网应保障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需求,并应满足消防时和事故时用水需求。
7.2.6 消防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要求。
7.2.7 设计事故供水量不应小于设计水量的70%。
7.2.8 城市配水管网干管应成环状布置。
7.2.9 城市给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位置,应保证供水安全,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距离应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
7.2.10 在有冰冻风险的地区,给水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
7.2.11 金属管道的内外壁应采取防腐蚀保护措施。
7.2.12 敷设在城市综合管廊的给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管道进出综合管廊处,应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
2 应选择安全可靠、适应内压、耐久性强、便于运输安装的管材。
3 管线引出管廊沟壁处应采取适应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4 非整体连接型给水管道三通、弯头等部位,应与管廊主体设计结合,并应采取保护管道稳定的措施。
条文说明
7.2.1 明确输配水管道的基本功能。输水管道按输送介质分,包括原水输水管道和清水输水管道。原水输水管道为给水厂提供原水,清水输水管道为配水管网提供清水。原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给水厂高日平均时的供水量加上输水管道的漏损水量和自用水量,管道沿程漏损水量与管材、管径、长度、压力和施工质量等有关,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资料和已建工程的数据确定。给水厂的自用水量,应根据给水厂内的水量平衡计算确定,没有排泥水回用和处理工艺的给水厂一般可取给水厂供水量的5%~10%。原水输水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按各种输水量时的最不利工况考虑。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考虑中途加压泵站内的水量调蓄设施的容量是否满足用水户的水量要求。满足要求时,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按加压泵站服务区域用户的高日平均时需水量考虑;不满足要求时,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加压站服务区域用户的高日高时需水量考虑。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压力按设计流量条件下加压泵站的水位和压力要求确定。配水管道的用户是管网未梢的用水户。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和压力应满足用户在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条件下的最小服务水头,经管网平差水力计算后确定。
多水源供水的城市,各水厂至管网的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条件下综合考虑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各个水源的分配水量、管网调节构筑物的设置情况后确定。直接供水管网用户最小服务水头按建筑物层数确定。
7.2.2 本条规定了输水管道根数的确定原则以及输水管道为满足事故时水量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城市给水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能中断;即使在事故等特殊情况下也要保证具备城市事故用水量的供水能力,事故用水量一般为设计水量的70%。在给水厂具备多水源和调蓄设施条件下,当输水管道发生事故但给水厂仍可保证事故供水量时,可不设双管。当输水管道必须设置双管时,为保证在事故时输水管道仍具备70%以上输送能力,可在各条输水管道之间设连通管,保证管道的任何一段断管时,管道输水能力不小于事故水量。
7.2.3 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选择输水线路时,要使管线尽可能短,管线水平和竖向布置要尽量顺直,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区,减少穿越山川和水域。管材选择要依据水量、压力、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管材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管径选择时要进行不同管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的优化分析。输水工程应该能保证事故状态下的输水量不小于设计水量的70%。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要根据上述条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和安全论证,选择可靠的管道运行系统。
7.2.2 本条规定了输水管道根数的确定原则以及输水管道为满足事故时水量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城市给水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能中断;即使在事故等特殊情况下也要保证具备城市事故用水量的供水能力,事故用水量一般为设计水量的70%。在给水厂具备多水源和调蓄设施条件下,当输水管道发生事故但给水厂仍可保证事故供水量时,可不设双管。当输水管道必须设置双管时,为保证在事故时输水管道仍具备70%以上输送能力,可在各条输水管道之间设连通管,保证管道的任何一段断管时,管道输水能力不小于事故水量。
7.2.3 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选择输水线路时,要使管线尽可能短,管线水平和竖向布置要尽量顺直,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区,减少穿越山川和水域。管材选择要依据水量、压力、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管材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管径选择时要进行不同管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的优化分析。输水工程应该能保证事故状态下的输水量不小于设计水量的70%。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要根据上述条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和安全论证,选择可靠的管道运行系统。
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要对管路系统进行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研究输水管道系统在非稳定流状态下运行时发生的各种水锤现象。其中停泵、启泵、关阀水锤,尤其是管道系统中伴有水柱分离而发生的断流弥合水锤,是造成诸多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水锤防护的技术各有特长,应发挥其各自优势综合采用。通常消除正压水锤(减轻水锤升压)可采用不同的泄压手段,如水泵出口设压力预置泄压阀和缓闭止回阀、管路上设双向稳压塔和管线末端设溢流设施等;消除负压水锤(防止负压)则可在管路上设空气阀、缓冲空气罐、单向稳压塔、双向稳压塔和管线末端设调蓄水池等。而水锤一旦出现,正压和负压水锤会交替发生。因此,需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7.2.4 原水管道的待处理水常有一定的含砂量,埋设河底时,通常采用倒虹吸敷设,泥沙易沉积于管道低处管底,冲洗清理困难,因此,管内水流速度要大于不淤流速,防止泥沙淤积管道。
7.2.5 作为给水系统的一部分,配水管网工程应具备“满足城镇用水对水质、水量和水压需求”功能,并应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最不利点供水压力是否满足来评价。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管网水力平差计算,还应按消防、最大转输和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三种工况进行流量和压力的校核,确保管网末梢等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应满足供水规划确定的直接供水建筑层数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
7.2.4 原水管道的待处理水常有一定的含砂量,埋设河底时,通常采用倒虹吸敷设,泥沙易沉积于管道低处管底,冲洗清理困难,因此,管内水流速度要大于不淤流速,防止泥沙淤积管道。
7.2.5 作为给水系统的一部分,配水管网工程应具备“满足城镇用水对水质、水量和水压需求”功能,并应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最不利点供水压力是否满足来评价。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管网水力平差计算,还应按消防、最大转输和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三种工况进行流量和压力的校核,确保管网末梢等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应满足供水规划确定的直接供水建筑层数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
配水管网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设计水量可按管网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水量的70%计算。
7.2.6 本条为关于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的规定,要按消防的相关标准确定。
7.2.7 本条强调了给水管网输配水的安全性。必须保证输配水管道出现事故时输配水量不小于设计水量的70%。
7.2.8 安全供水是配水管网最重要的原则,配水管网干管环状布置是保障管网配水安全诸多措施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7.2.9 输配水管道与建(构)筑物及其他工程管线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输水干管的供水安全性十分重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埋地输水干管,需要防止其中一条断管,由于水流的冲刷危及另一条管道的正常输水,所以两条埋地管道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输水量大、运行压力高、敷设在松散土质中的管道,须加大安全距离。若两条干管的间距受占地、建(构)筑物等因素控制,不能满足防冲距离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保证输水干管的安全运行。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规定了给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可在实施时作为参考,但最终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受设施类型、现场条件的限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2.10 在有冰冻风险的地区,埋地管道要埋设在冰冻土层以下;架空管道要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保证管道在正常输水和事故停水时管内水不冻结。
7.2.11 本条为关于金属管道防腐措施的原则规定。金属管道防腐处理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水体的卫生安全以及管道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
7.2.12 给水管道运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应能够快速可靠地通过阀门进行控制,为便于管线维护人员操作,一般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井,将控制阀门布置在管廊外部的阀门井内。
为保证管道运行安全,综合管廊内的给水管道管材应充分考虑耐久性和可靠性,选择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的管材,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并应尽量采用减少支墩所占空间的连接方式。
在管廊内部分岔的管道贯通廊壁的位置,存在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破损的可能性,因此应当采取安装可挠性伸缩接头等措施。
由于作用于非整体连接型给水管道三通、弯头等部位的不平衡力也作用于管廊结构,特别是大口径管道以及高压管的场合,管廊在设计施工阶段要格外考虑到对这些部位的保护。
7.2.6 本条为关于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的规定,要按消防的相关标准确定。
7.2.7 本条强调了给水管网输配水的安全性。必须保证输配水管道出现事故时输配水量不小于设计水量的70%。
7.2.8 安全供水是配水管网最重要的原则,配水管网干管环状布置是保障管网配水安全诸多措施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7.2.9 输配水管道与建(构)筑物及其他工程管线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输水干管的供水安全性十分重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埋地输水干管,需要防止其中一条断管,由于水流的冲刷危及另一条管道的正常输水,所以两条埋地管道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输水量大、运行压力高、敷设在松散土质中的管道,须加大安全距离。若两条干管的间距受占地、建(构)筑物等因素控制,不能满足防冲距离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保证输水干管的安全运行。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规定了给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可在实施时作为参考,但最终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受设施类型、现场条件的限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2.10 在有冰冻风险的地区,埋地管道要埋设在冰冻土层以下;架空管道要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保证管道在正常输水和事故停水时管内水不冻结。
7.2.11 本条为关于金属管道防腐措施的原则规定。金属管道防腐处理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水体的卫生安全以及管道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
7.2.12 给水管道运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应能够快速可靠地通过阀门进行控制,为便于管线维护人员操作,一般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井,将控制阀门布置在管廊外部的阀门井内。
为保证管道运行安全,综合管廊内的给水管道管材应充分考虑耐久性和可靠性,选择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的管材,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并应尽量采用减少支墩所占空间的连接方式。
在管廊内部分岔的管道贯通廊壁的位置,存在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破损的可能性,因此应当采取安装可挠性伸缩接头等措施。
由于作用于非整体连接型给水管道三通、弯头等部位的不平衡力也作用于管廊结构,特别是大口径管道以及高压管的场合,管廊在设计施工阶段要格外考虑到对这些部位的保护。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