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8.5 桥梁施工测量

Ⅰ 桥梁控制测量
8.5.1 桥梁施工项目应建立桥梁施工专用控制网。对于跨越宽度较小的桥梁,也可利用勘测阶段所布设的等级控制点,但应经过复测,并应满足桥梁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要求。
8.5.2 桥梁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应根据桥梁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确定,桥梁首级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应符合表8.5.2的规定。
表8.5.2 桥梁首级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m)
表8.5.2 桥梁首级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m)
    注:1 L为桥的总长(m);
           2 l为跨越的宽度指桥梁所跨越的江(河、峡谷)的宽度。
8.5.3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应根据线路测量控制点定位;
    2 控制网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三角形网或导线网等形式,可采用一次布网,也可采用分级布网;
    3 控制网的边长宜为主桥轴线长度的50%~150%;
    4 当控制网跨越江河峡谷时,每岸控制点不应少于3点;
    5 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有关规定。
8.5.4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岸的水准测量路线应组成一个统一的水准网;
    2 每岸水准点不应少于3点;
    3 跨越江河峡谷时,根据需要可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4 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有关规定。
8.5.5 桥梁控制网在使用过程中应检测,检测周期宜为1年,检测精度应与首次测量精度相同。

Ⅱ 桥梁施工放样
8.5.6 桥梁施工放样前,应根据桥梁施工设计图和施工的特点确定放样方法。平面位置放样宜采用极坐标法、多点交会法等,高程放样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8.5.7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7的规定。
表8.5.7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表8.5.7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续表8.5.7
续表8.5.7
    注:1 d为桩径(mm);
           2 h为沉井高度(mm);
           3 允许偏差是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偏差。
8.5.8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8的规定。
表8.5.8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表8.5.8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8.5.9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9的规定。
表8.5.9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表8.5.9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mm)
    注:1 L为跨径(mm);
           2 H为索塔高度(mm)。

条文说明
Ⅰ 桥梁控制测量
8.5.1 桥梁控制精度要求与桥梁长度和墩间最大跨距有关。根据桥梁施工单位的经验统计,一般对于跨越宽度大于500m的桥梁,需要建立桥梁施工专用控制网;对于500m以下跨越宽度的桥梁,当勘察阶段控制网的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20000时,即可利用原有等级控制点,但应须经过复测方能作为桥梁施工控制点使用。
8.5.2 桥梁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网等级的选取,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中桥梁施工测量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标准第3章的基本技术指标确定的。
    公路桥梁施工,一般要求桥墩中心线在桥轴线方向上的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5mm。铁路桥梁施工,一般要求主桥轴线长度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0mm。
    对于大桥、特大桥,在完成控制网的图上设计及精度、可靠性估算后,考虑到经济实用因素,对精度等级可做适当调整。
8.5.5 由于桥梁施工周期较长,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控制点位有可能发生位移,因此,定期检测是必要的。

Ⅱ 桥梁施工放样
8.5.6 采用极坐标法、交会法放样平面位置和水准测量方法放样高程,是较常用的放样方法。具体作业时,在满足放样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其他作业方法。
8.5.7~8.5.9 本标准将桥梁施工允许偏差的40%(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8.3.11条),作为桥梁施工测量的精度指标。表14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统计出的桥梁施工允许偏差。
表14 桥梁施工允许偏差统计(mm)
表14 桥梁施工允许偏差统计(mm)
续表14
    注:d为桩径、L为跨径、H为索塔高度,单位均为mm。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