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10.8 桥梁变形监测
10.8.1 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桥梁结构类型按表10.8.1选择。
10.8.3 变形监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极坐标法、精密测距、导线测量、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电垂直梁法、激光准直法、水准测量等。
10.8.4 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必要时应同步观测梁体和桥墩的温度、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
10.8.5 桥梁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墩的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应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设在外边缘,也可布设在墩面上;每个桥墩的变形观测点数,根据桥墩大小应布设1个~4个点;
2 梁体的徐变、挠度观测点应在支点、跨中梁体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悬臂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应布设在每段梁体的前端截面,每个梁体截面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支架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应在桥墩和梁体的1/4、1/2、3/4处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
3 索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索塔底部的四角;索塔倾斜、摆动变形观测点宜在索塔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并沿索塔横向轴线对称布设;
4 斜拉桥、悬索桥桥面线形、挠度观测点应在桥墩(索塔)和拉索锚固点梁体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
5 桥梁两岸边坡变形观测点宜成排布设在边坡的顶部、中部和下部,点位间距宜为10m~20m。
10.8.6 桥梁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桥梁的类型、施工工序、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10.8.7 桥梁运营期的变形监测,每年应观测1次,也可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观测1次。当洪水、地震、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或遇船只碰撞等特殊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或持续观测。
表10.8.1 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
续表10.8.1
10.8.2 桥梁变形监测的精度应根据桥梁的类型、结构、用途等因素综合确定,特大型桥梁的监测精度不宜低于二等,大型桥梁不宜低于三等,中小型桥梁可采用四等。续表10.8.1
10.8.3 变形监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极坐标法、精密测距、导线测量、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电垂直梁法、激光准直法、水准测量等。
10.8.4 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必要时应同步观测梁体和桥墩的温度、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
10.8.5 桥梁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墩的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应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设在外边缘,也可布设在墩面上;每个桥墩的变形观测点数,根据桥墩大小应布设1个~4个点;
2 梁体的徐变、挠度观测点应在支点、跨中梁体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悬臂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应布设在每段梁体的前端截面,每个梁体截面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支架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应在桥墩和梁体的1/4、1/2、3/4处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
3 索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索塔底部的四角;索塔倾斜、摆动变形观测点宜在索塔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并沿索塔横向轴线对称布设;
4 斜拉桥、悬索桥桥面线形、挠度观测点应在桥墩(索塔)和拉索锚固点梁体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应布设2个~5个点;
5 桥梁两岸边坡变形观测点宜成排布设在边坡的顶部、中部和下部,点位间距宜为10m~20m。
10.8.6 桥梁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桥梁的类型、施工工序、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10.8.7 桥梁运营期的变形监测,每年应观测1次,也可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观测1次。当洪水、地震、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或遇船只碰撞等特殊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或持续观测。
条文说明
10.8.1 桥梁的种类较多,主要以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为主。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桥梁的变形监测成为桥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条按桥梁的类型分别列出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主要监测项目。
10.8.2 特大型、大型、中小型桥梁的划分方法,是根据相关公路、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标准的划分方法确定的。
10.8.3 卫星定位测量、极坐标法、精密测距、导线测量、前方交会法和水准测量是桥梁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正垂线法和电垂直梁法的解释说明,分别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10.4.7条和第10.4.13条。
10.8.4 温度因素是分析研究大桥结构及基础变形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对重要的特大型桥梁有必要建立与变形监测同步的温度量测系统,以便掌握大桥及其基础内的温度分布与温度变化规律。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等是引起桥梁变形的外界因素。
10.8.5 本条针对桥型、桥式、桥梁结构的不同,结合本标准表10.8.1的监测内容,分别给出了桥墩、梁体和构件(悬臂法浇筑或安装梁体、支架法浇筑梁体、装配式拱架)、索塔、桥面、桥梁两岸边坡等不同类型的变形点位布设要求,这些都是桥梁变形监测的重要特征部位。
10.8.6 由于各种类型桥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差别较大,建设周期不同,跨越的形式也不同(江河跨越、沟谷跨越),很难做出统一的要求。因此,对桥梁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周期不做具体规定。
10.8.7 对桥梁运营期的变形监测,要求每年观测1次或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观测1次,这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常规要求。洪水、地震、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要求在此阶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10.8.2 特大型、大型、中小型桥梁的划分方法,是根据相关公路、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标准的划分方法确定的。
10.8.3 卫星定位测量、极坐标法、精密测距、导线测量、前方交会法和水准测量是桥梁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正垂线法和电垂直梁法的解释说明,分别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10.4.7条和第10.4.13条。
10.8.4 温度因素是分析研究大桥结构及基础变形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对重要的特大型桥梁有必要建立与变形监测同步的温度量测系统,以便掌握大桥及其基础内的温度分布与温度变化规律。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等是引起桥梁变形的外界因素。
10.8.5 本条针对桥型、桥式、桥梁结构的不同,结合本标准表10.8.1的监测内容,分别给出了桥墩、梁体和构件(悬臂法浇筑或安装梁体、支架法浇筑梁体、装配式拱架)、索塔、桥面、桥梁两岸边坡等不同类型的变形点位布设要求,这些都是桥梁变形监测的重要特征部位。
10.8.6 由于各种类型桥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差别较大,建设周期不同,跨越的形式也不同(江河跨越、沟谷跨越),很难做出统一的要求。因此,对桥梁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周期不做具体规定。
10.8.7 对桥梁运营期的变形监测,要求每年观测1次或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观测1次,这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常规要求。洪水、地震、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要求在此阶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
- 下一节:10.9 滑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