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设计标准 GB/T51375-2019
2.1 术语
2.1.1 公用互联网 Internet
面向公众用户提供服务,可承载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类业务的IP网络。
面向公众用户提供服务,可承载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类业务的IP网络。
2.1.2 网络节点 network node
构成IP网络的基本单元之一。提供与其他网络节点的连接,提供节点之间的路由选择机制,转发IP数据包。网络节点提供一种或多种网络功能,一般由位于同一机房的一台或几台互相本地连接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组成。
构成IP网络的基本单元之一。提供与其他网络节点的连接,提供节点之间的路由选择机制,转发IP数据包。网络节点提供一种或多种网络功能,一般由位于同一机房的一台或几台互相本地连接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组成。
2.1.3 中继电路 trunk
构成IP网络的基本单元之一。连接网络的不同网络节点,提供网络节点之间通信的物理或逻辑媒介。
构成IP网络的基本单元之一。连接网络的不同网络节点,提供网络节点之间通信的物理或逻辑媒介。
2.1.4 业务接入控制系统 service access control system
将用户和业务接入互联网网络,并实现用户和业务接入的认证、授权和计费等功能,实现服务质量控制、组播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将用户和业务接入互联网网络,并实现用户和业务接入的认证、授权和计费等功能,实现服务质量控制、组播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2.1.5 运行维护支撑系统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支撑网络、保障正常运行的系统,主要包括网管系统和安全系统等。
支撑网络、保障正常运行的系统,主要包括网管系统和安全系统等。
2.1.6 安全系统 security system
保障各类网元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信息在IP网络上安全传输,保障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保障业务安全的有关系统。
保障各类网元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信息在IP网络上安全传输,保障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保障业务安全的有关系统。
2.1.7 网管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保障网元及网络正常运行,实现配置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2.1.8 双栈 dual stack
在服务器或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中同时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的技术。
在服务器或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中同时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的技术。
2.1.9 数据包 packet
通过IP网络传送数据的分组,是IP网络端到端的传输单元。
通过IP网络传送数据的分组,是IP网络端到端的传输单元。
2.1.10 骨干网 backbone network
互联网网络的骨干部分,主要用于各城域网的广域互联,并与其他IP网络进行网间互联,同时可直接接入大型IDC、大型业务系统和重要用户。
互联网网络的骨干部分,主要用于各城域网的广域互联,并与其他IP网络进行网间互联,同时可直接接入大型IDC、大型业务系统和重要用户。
2.1.11 城域网 metro area network
城域范围内的IP网络,位于骨干网与城域接入网之间,是IP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地区,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接入及用户接入的网络。
城域范围内的IP网络,位于骨干网与城域接入网之间,是IP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地区,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接入及用户接入的网络。
2.1.12 连通度 connectivity
断开一对节点之间所有通路所需要去掉的最少节点数。
断开一对节点之间所有通路所需要去掉的最少节点数。
2.1.13 路由器 router
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联、工作在IP层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标准中主要指支持TCP/IP协议簇和(或)MPLS相关协议。
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联、工作在IP层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标准中主要指支持TCP/IP协议簇和(或)MPLS相关协议。
2.1.14 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 bandwidth mean peak utilization ratio
在一天业务最忙的一个小时内,每个统计粒度下的电路带宽利用率的算术平均值。
在一天业务最忙的一个小时内,每个统计粒度下的电路带宽利用率的算术平均值。
2.1.15 自治域 autonomous system
包含一组由一系列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互联而成的子网,构成网络拓扑一个可连接的分段。这些子网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一般都由一个单一的操作维护管理组织来控制,拥有单一和明确的路由政策,并使用一个自治域号来标识。
包含一组由一系列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互联而成的子网,构成网络拓扑一个可连接的分段。这些子网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一般都由一个单一的操作维护管理组织来控制,拥有单一和明确的路由政策,并使用一个自治域号来标识。
2.1.16 网间互联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使用IP协议把多个IP网络连接起来,在网络层提供相互转发IP包和路由信息服务,使一个IP网络中的用户能够与所连接的IP网络中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所连接的IP网络中的各种业务应用资源。
使用IP协议把多个IP网络连接起来,在网络层提供相互转发IP包和路由信息服务,使一个IP网络中的用户能够与所连接的IP网络中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所连接的IP网络中的各种业务应用资源。
2.1.17 转接方式 transfer mode
提供方互联单位向客户方互联单位提供必要的路由信息,并提供IP数据包转发服务,使客户方互联单位可以访问提供方互联单位IP网络内的业务与应用资源,并通过提供方互联单位的IP网络实现对其他IP网络的访问。
提供方互联单位向客户方互联单位提供必要的路由信息,并提供IP数据包转发服务,使客户方互联单位可以访问提供方互联单位IP网络内的业务与应用资源,并通过提供方互联单位的IP网络实现对其他IP网络的访问。
2.1.18 对等方式 peer mode
两个互联单位之间进行平等互联,交换双方IP网络的路由信息并实现双方IP网络内用户与业务应用的互访,不转接与第三方互联单位之间的流量。
两个互联单位之间进行平等互联,交换双方IP网络的路由信息并实现双方IP网络内用户与业务应用的互访,不转接与第三方互联单位之间的流量。
2.1.19 隧道 tunnel
一种协议封装到另外一种协议中的技术,通过在荷载数据报文前封装传送数据报头建立点到点的传送通道,实现荷载数据在传送报文网络中传送。
一种协议封装到另外一种协议中的技术,通过在荷载数据报文前封装传送数据报头建立点到点的传送通道,实现荷载数据在传送报文网络中传送。
2.1.20 翻译 protocol translation
将一种数据包中的每个字段与另一种数据包中的每个字段建立起一一映射的关系,从而在两个网络的互联处实现数据报文转换的技术。
将一种数据包中的每个字段与另一种数据包中的每个字段建立起一一映射的关系,从而在两个网络的互联处实现数据报文转换的技术。
2.1.21 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将IP数据包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
将IP数据包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
2.1.22 IP地址 IP address
按照IP协议分配的固定长度数字标识符,用于标识数据发送的源和目的地,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
按照IP协议分配的固定长度数字标识符,用于标识数据发送的源和目的地,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
2.1.23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是一种将域名映射为某些预定义类型资源记录的分布式IP网络服务系统,网络中域名服务系统间通过相互协作实现域名到相应资源记录的解析。
域名系统是一种将域名映射为某些预定义类型资源记录的分布式IP网络服务系统,网络中域名服务系统间通过相互协作实现域名到相应资源记录的解析。
2.1.24 IP包传输时延 IP packet transfer delay
IP数据包从网络一个节点进入到离开网络另一个节点所需要的传输时间。
IP数据包从网络一个节点进入到离开网络另一个节点所需要的传输时间。
2.1.25 IP包时延变化 IP packet delay variation
IP包传输时延不超过概率为1一10-3的上限减去IP包传输时延的最小值。
IP包传输时延不超过概率为1一10-3的上限减去IP包传输时延的最小值。
2.1.26 IP包误差率 IP packet error ratio
错误IP包传送结果与成功IP包传送加错误IP包传送结果之和的数量比值。
错误IP包传送结果与成功IP包传送加错误IP包传送结果之和的数量比值。
2.1.27 IP包丢失率 IP packet loss ratio
丢失的IP包传送结果与所有IP包的数量比值。
丢失的IP包传送结果与所有IP包的数量比值。
2.1.28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IP网络承载业务所需要的资源保证。服务质量采用指标来表征,可包括丢包率、时延、时延变化、链路传输码率及其精度等。
IP网络承载业务所需要的资源保证。服务质量采用指标来表征,可包括丢包率、时延、时延变化、链路传输码率及其精度等。
2.1.29 接入连接建立成功率 access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success ration
有线接入方式下为在用户账号、密码正确的前提下,接入服务器的接通次数与用户申请建立连接的总次数之比;无线接入方式下为无线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并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与无线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之比。
有线接入方式下为在用户账号、密码正确的前提下,接入服务器的接通次数与用户申请建立连接的总次数之比;无线接入方式下为无线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并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与无线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之比。
2.1.30 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 user access authentication average response time
有线接入方式下为用户申请建立网络连接时,从用户提交完账号和密码起,至接入服务器完成认证并返回响应止的时间平均值;无线接入方式下为从用户提交完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时起,至网络返回连接响应时止的时间平均值。
有线接入方式下为用户申请建立网络连接时,从用户提交完账号和密码起,至接入服务器完成认证并返回响应止的时间平均值;无线接入方式下为从用户提交完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时起,至网络返回连接响应时止的时间平均值。
2.1.31 有线接入速率 wired access rate
有线接入方式下,从用户终端到接入服务器之间的接入速率。
有线接入方式下,从用户终端到接入服务器之间的接入速率。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