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50364-2018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4.1 一般规定

4.1.1 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民用建筑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因素;在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全体组合和空间环境时,应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单体或建筑全体,主朝向宜为南向。建筑群体和空间组合应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紧密结合,并应为接收较多的太阳能创造条件。

4.1.2 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热水供应方式、集热器安装位置和系统运行等因素,经综合比较确定。

4.1.3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其他部位,不得影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并应与建筑一体化,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

4.1.4 建筑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提供必要的条件。

4.1.5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不得穿越其他用户的室内空间。

4.1.6 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应避免对投射到太阳能集热器上的阳光造成遮挡。

条文说明

4.1.1 本条是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民用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应结合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确定建筑物朝向、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建筑密度和建筑布局、道路组织、绿化和空间环境及其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些均与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的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建筑朝向、布局、空间组合及太阳能集热器设置的朝向,应使集热器充分接收太阳光照,避免集热器被遮挡。

    集热器设置位置应满足建筑造型、建筑使用功能和防护功能等要求,避免对周围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规划设计时,建筑物的朝向宜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以及建筑的体形或空间组合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均为使集热器充分接收阳光。由于城市高楼密集,楼群之间相互遮挡,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光照环境。可通过日照模拟软件针对冬季日照,对单栋建筑在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日照环境进行分析。一方面从冬季去考虑日照资源的不足进行建筑的布局;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夏季日照利用阴影的时间差和方位差对居住外环境进行设计,以了解集热器上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

4.1.2 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选择,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不仅创造新颖美观的建筑外观、确定集热器的安装位置,还需结合建筑功能及其对热水供应方式的需求,综合环境、气候特征、太阳能资源、能耗、施工条件等因素,比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造价、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应与系统使用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气候特征相适应,在保证系统全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选择的集热器性价比最高。

    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热水方式分为分散供热水和集中供热水系统。分散系统由用户自行管理,且用户之间热水用量不平衡,使得系统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而造成浪费,并存在集热器布置分散、零乱、造价高等缺点。集中供热水系统相对分散系统,节约投资、用户间热水用量可以平衡、集热器布置易整齐有序,且集中管理维护,可分户计量,因此,建筑设计应综合比较,酌情选定。

4.1.3 太阳能集热器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设置在建筑屋面、阳台栏板、外墙墙面或其他建筑部位,如女儿墙、建筑屋顶的披檐、遮阳板屋顶飘板等能充分接收阳光的位置。建筑设计需将集热器作为建筑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统一和谐的外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当集热器作为屋面板、墙板或阳台栏板时,应具有该建筑部位的承载、保温、隔热、防水及防护能力。

4.1.4 安装在建筑上的集热器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而建筑的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集热器和系统其他部件在构造、形式上应利于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安装,便于维护、检修和局部更换。建筑设计要为系统的安装、维修、日常保养、更换提供必要的安全条件。如平屋面设置屋面出口或人孔,便于安装、检修人员出入;坡屋面屋脊的适当位置可预留金属钢架或挂钩,方便固定安装检修人员系在身上的安全带,确保人员安全。

4.1.5 太阳能热水系统管线应布置在公共空间且不得穿越用户室内空间,以免管线渗漏影响用户使用,也便于管线维修。当无法避免时,可采用竖向管井解决,以保证户界清楚。

4.1.6 在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种植时,应避免对投射到集热器上的阳光造成遮挡,以保证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