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快线设计标准 CJJ/T298-2019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11.3 区间救援疏散

11.3.1 当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或阻塞事故时,疏散救援的组织及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列车出现故障状态尚未失去动力时,应继续驶入前方车站进行疏散及救援;
    2 当列车因失去动力无法驶入前方车站时,区间疏散救援设施应满足火灾或阻塞工况下列车乘客疏散救援要求;
    3 保持动力的列车应根据超长区间线路条件及区间疏散救援设施,采取最有效、安全和快捷的疏散救援方案,且应满足在最不利疏散救援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11.3.2 区间疏散设施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乘客在60min内安全疏散的要求。
11.3.3 地下及高架区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600mm的纵向应急疏散平台,疏散平台高度宜低于列车地板100mm~150mm。超长区间疏散平台应根据限界条件加宽至900mm~1200mm。
11.3.4 两条平行的单线区间隧道内应设联络通道,普通区间和长区间的相邻两个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超长区间的相邻两个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联络通道内应设并列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防火门宽度不应小于900mm。
防火门的承压应满足本标准第7.7.3条的规定。
11.3.5 疏散平台应连续设置,并应与区间联络通道、车站站台平顺衔接,且联络通道处应设置乘客由道床到达疏散平台的楼梯;当疏散平台受道岔区、人防门、防淹门等阻隔时,应设置疏散平台至道床面的衔接楼梯。
11.3.6 当区间隧道需要设置区间风井时,在井内必须设置直通地面的防烟楼梯,地面出入口应具备安全疏散和救援的场地条件。
11.3.7 当区间隧道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时,疏散通道与行车隧道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3h的防火隔墙,且疏散通道应按避难通道设计。疏散通道及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2m,高度不应小于2.2m。
11.3.8 高架区间宜每隔3km设置一处直达地面的紧急疏散楼梯,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2m。

条文说明
11.3.1 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事故(含火灾及阻塞)且未丧失动力时,应继续驶入前方车站疏散,利用车站疏散救援能力相对较大的设施进行疏散及救援。当列车发生事故且失去动力时,需在区间隧道内就地疏散,虽然该事故工况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发生,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极大,因此应完善区间救援疏散设施。
    对于超长区间非故障的阻塞列车,在确认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转线运行,提高疏散救援和故障恢复效率。
11.3.2 区间疏散设施如排烟风机的耐温时间、应急照明电源的持续供电时间、防灾报警系统的反应时间等,应与人员的疏散时间相匹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对耐火等级为一级的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为3h,对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要求为1.5h;A类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为1.5h。《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对于设置消防水池的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延续时间规定为2h;对于区间隧道事故、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50℃时能连续工作1h(《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为280℃时连续工作1h);地下线路的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A类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为1.5h。
    根据相关计算,列车上的乘客(AW3)经疏散平台或者列车端门疏散出列车的时间一般不大于30min,按然后疏散至安全区域(对侧隧道、车站或中间风井出地面)的时间一般也不大于30min,总时间可控制在60min内。
    本标准针对地铁快线长区间和超长区间的疏散特点,提出工程可实施、投资可控、疏散时间与疏散设施的能力及耐火时限相匹配,并考虑了一定的裕量。
    本条所规定的疏散时间是指乘客由事故列车疏散至相对安全区域(亚安全区)的时间,如:①相邻车站;②经联络通道进入对侧具备疏散条件的隧道(无烟气污染、无高速运行列车);③中间疏散通道(结合中间风井设置的疏散通道、独立设置的疏散通道)。
11.3.3 为便于乘客由列车下至疏散平台,并可由疏散平台下至道床疏散,故作此规定。超长区间为缓解空气压力波,通常需加大隧道断面,同时超长区间疏散时间较长,疏散条件较差,存在加宽疏散平台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1.3.4 联络通道内的甲级防火门应针对地铁快线专门设计,门铰、门锁等构件应能承受列车快速运行产生的风压影响。
11.3.5 为保证事故列车上的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疏散平台需连续,且与联络通道、站台平顺衔接。在道岔区、人防门、防淹门等确需断开处,应设置楼梯下至道床面。在联络通道处,为方便乘客疏散至相邻区间,应设置道床至疏散平台的楼梯。
11.3.6 地铁快线的区间较长,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事故时乘客疏散的难度更大,尤其对于设置中间风井的区间隧道,其乘客的疏散距离必然更长。但单独设置疏散楼梯间的代价较大,从工程投资及运营管理考虑可能不尽合理,因此当设置中间风井时,利用中间风井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一般为最佳方案。中间风井处埋深较深,采用防烟楼梯间可以确保乘客疏散安全,同时,为确保消防人员通过该防烟楼梯间快速进入隧道进行救援,地面出入口应具备疏散和救援的场地条件。
11.3.8 对于高架区间,疏散及救援的条件相对地下区间较好,但区间长度大于3km时,其防灾疏散及运营巡检的难度较大,宜每隔3km设置一处直达地面的楼梯,该楼梯可结合中间风井统一考虑。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