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T50155-2015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3.2 围护结构与热负荷

3.2.1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板和门窗等。分内、外围护结构两类。
3.2.2 空气间层 air space
    封闭在围护结构中较薄的空气层。
3.2.3 传热 heat transfer
    热量以传导、对流、辐射方式,从物体的高温侧向低温侧转移的过程。
3.2.4 稳态传热 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均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也称稳定传热。
3.2.5 非稳态传热 un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均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也称不稳定传热。
3.2.6 热流量 heat flow rate
    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3.2.7 导热系数 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匀质材料的热流量,也称热导率。
3.2.8 热扩散率 thermal diffusivity
    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比热和密度乘积的比值,表征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曾称导温系数。
3.2.9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
    物体阻抗热传导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2.10 表面传热系数 surfac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物体表面与其所接触的流体之间,在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流量。
3.2.11 表面传热阻 surface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表面传热系数的倒数。
3.2.12 传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在稳态条件和物体两侧的冷热流体之间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通过的热流量。
3.2.13 传热阻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传热系数的倒数。
3.2.14 最大传热系数 maximum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上限值。
3.2.15 最小传热阻 minimum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最大传热系数的倒数。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的下限值。
3.2.16 经济传热阻 economic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通过对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及能量消耗的分析、优化,确定的围护结构传热阻。
3.2.17 蓄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accumulation of heat
    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用以表征材料储存热量能力或热稳定性优劣的物理量。
3.2.18 热惰性指标(D值)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value D)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量纲一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3.2.19 衰减倍数 damping factor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振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谐波温度振幅的比值。
3.2.20 延迟时间 heat lag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之差。
3.2.21 蒸汽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vapor permeability
    单位厚度的物体,在两侧单位水蒸气分压力差作用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
3.2.22 蒸汽渗透阻 resistance to water vapor permeation
    蒸汽渗透系数的倒数,表征物体阻抗水蒸气渗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2.23 耗热量 heat loss
    通过围护结构向室外传递的热流量,分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3.2.24 基本耗热量 basic heat loss
    在稳态传热条件下,由于室内外温差作用,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流量。
3.2.25 附加耗热量 additional heat loss
    基于风力和房间朝向及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基本耗热量所采取的附加或折减量。
3.2.26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factor of envelope
    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
3.2.27 温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沿某一方向上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幅度。
3.2.28 朝向修正率 correction factor for orientation
    基于太阳辐射的有利作用和房间朝向,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29 风力附加率 additional factor for wind force
    基于较大的室外风速会引起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增大,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30 外门附加率 additional factor for exterior door
    基于建筑物外门构造及开启的频繁程度,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31 高度附加率 additional factor for room height
    基于房间高度及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与其他附加耗热量之和的百分率。
3.2.32 间歇附加率 additional factor for intermittent heating
    在对间歇供暖房间进行预热的时间内,为迅速提高室内温度所需增加供给的热流量占热负荷的百分率。
3.2.33 冷风渗透耗热量 heat loss by infiltration
    在风压、热压作用下,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被加热至室温所消耗的热量。
3.2.34 通风耗热量 ventilation heat loss
    室内通风换气所消耗的热量。
3.2.35 供暖热负荷 heating load
    根据供暖房间耗热量和得热量的平衡计算结果,需要供暖系统供给的热流量。
3.2.36 热水供应热负荷 hot-water heating load
    生活及生产耗用热水的热负荷。
3.2.37 热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for load estimation
    单位建筑面积的设计热负荷、按单位体积计算的设计热负荷或按单位产品计算的设计热负荷。
3.2.38 供暖面积热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floor area
    单位供暖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3.2.39 供暖体积热指标 space-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
    单位供暖建筑物外围体积在单位室内外设计温差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3.2.40 通风体积热指标 ventilation 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
    按单位建筑物外围体积计算的通风设计热负荷。
3.2.41 累计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计算时间为年的耗热量。
3.2.42 供暖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space-heating
    供暖系统或供暖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热量。
3.2.43 通风年耗热量 heat consumption on ventilation during heating period
    一个通风热用户或供热系统中所有通风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热量。
3.2.44 生产工艺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process heating
    一个生产工艺热用户或供热系统中所有生产工艺热用户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3.2.45 热水供应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hot-water supply
    所有热水供应热用户在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3.2.46 热负荷图 heating load diagram
    供热系统中热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或柱状图。
3.2.47 热水供应日耗水量图 hourly variation graph of hot-water consumption in one day
    热水供应系统在一昼夜间所消耗水量逐时变化的曲线图或柱状图。
3.2.48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heating load duration graph
    全年或供暖期内不同室外温度下的热负荷变化情况及与之对应的延续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或柱状图。
3.2.49 户间传热负荷 heating load between neighborhood
    住宅建筑通过户间的隔墙及楼板,由于温差形成的供暖热负荷。

条文说明
3.2.4、3.2.5 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从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是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以把传热过程分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考虑到计算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传热负荷时经常应用这两个概念和术语,故本标准予以收录,并根据国内传热学方面的权威著述,把过去惯用的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正名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以突出传热的状态特征。
3.2.12、3.2.13 传热系数、传热阻
    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把以前惯用的传热系数定名为[总]传热系数,这是考虑到其量值与该物体本身的导热和两侧冷热流体边界层的换热等因素有关,是对各种复杂问题笼统概括的。同时,该标准规定在不致发生混淆的情况下,方括号中的“总”字可以省略。根据传统习惯,故仍将本条术语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阻一词原系译自俄文сопративление теплопередаче,由于传热阻等于物体本身的热阻及两侧换热阻之和,英文著述中有时也称为总热阻,考虑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一直称其为传热阻,并已与有关标准规范作了协调,取得了一致,故本术语仍按传统习惯定名。
    在传热阻应用时,对于某一具体过程,应区别对待。例如:由于表面换热引起的热阻,应称为表面热阻或表面传热阻、材料的热阻应称为材料热阻或导热热阻。
3.2.28~3.2.32 关于附加耗热量的各种修正率
    关于这些术语的英译名,如correction factor for orientation(朝向修正率)等都是参照国外有关英文著述推荐的,其内涵也是与汉语名称的内涵一致的。考虑到这些修正率都是计算过程中采用的系数,故一律用factor相对照,而没有推荐additional heat loss for.……(……附加耗热量)的译名。
3.2.37~3.2.40 关于热指标
    这里提出了供暖面积热指标和体积热指标两个概念。在实际使用时,面积热指标又分为:基于总建筑面积的热指标(以建筑的总热负荷与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之比——包含了非供暖区域的建筑面积)和基于供暖建筑面积的热指标(以建筑的总热负荷与供暖区域的建筑面积之比——不含非供暖区域的建筑面积),这两者在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相同的。同理,体积热指标也分为:基于建筑总体积的热指标和基于供暖或通风区域体积的热指标两种情况。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