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渗沥液水质与水量
10.2.1 渗沥液水质参数的设计值选取应考虑初期渗沥液、中后期渗沥液和封场后渗沥液的水质差异。
10.2.2 新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可根据表10.2.2提供的国内典型填埋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确定,也可参考同类地区同类型的填埋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表10.2.2 国内典型填埋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mg/L)(pH除外)
注:表中均为调节池出水水质。
10.2.3 改造、扩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应以实际运行的监测资料为基准,并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
10.2.4 渗沥液产生量宜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填埋场所处气候区域、进场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场内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以及场内生活垃圾埋深等因素的影响。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10.2.5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指标应包括最大日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及逐月平均产生量的计算;
2 当设计计算渗沥液处理规模时应采用日平均产生量;
3 当设计计算渗沥液导排系统时应采用最大日产生量;
4 当设计计算调节池容量时应采用逐月平均产生量。
10.2.1 本条是关于渗沥液水质参数的设计值应考虑填埋场不同场龄渗沥液水质差异的原则规定。渗沥液的污染物成分和浓度变化很大,取决于填埋物的种类、性质、填埋方式、污染物的溶出速度和化学作用、降雨状况、填埋场场龄以及填埋场结构等,但主要取决于填埋场场龄和填埋场设计构造。
一般认为四、五年以下为初期填埋场,填埋场处于产酸阶段,渗沥液中含有高浓度有机酸,此时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营养物和重金属的含量均很高、NH3-N浓度相对较低,但可生化性较好,且C/N比协调,相对而言,此阶段的渗沥液较易处理。
五年至十年为成熟填埋场,随着时间的推延,填埋场处于产甲烷阶段,COD和BOD浓度均显著下降,但BOD/COD比下降更为明显,可生化性变差,而NH3-N浓度则上升,C/N比相对而言不甚理想,此一时期的垃圾渗沥液较难处理。
十年以上为老龄填埋场,此时COD、BOD均下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BOD/COD比处于较低的水平,NH3-N浓度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OD、BOD下降幅度,C/N比处于不协调,虽然此阶段污染程度显著减轻,但远远达不到直接排放的要求,并且较难处理。
10.2.2 本条是关于新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设计取值范围的规定。
10.2.3 本条是关于改造、扩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设计取值的原则规定。
10.2.4 本条是关于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的规定。
渗沥液产生量也可采用水量平衡法、模型法等进行计算,此时宜采用经验公式法或参照同类型的垃圾填埋场实际渗沥液产生量进行校核。
10.2.5 本条是关于渗沥液产生量计算用于渗沥液处理、渗沥液导排及调节池容量时的不同取值规定。
- 上一节:10.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0.3 渗沥液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