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B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
B.0.1 渗沥液最大日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及逐月平均产生量宜按下式计算,浸出系数应结合填埋场实际情况选取。
式中:Q——渗沥液产生量(m³/d);
I——降雨量(mm/d)。当计算渗沥液最大日产生量时,取历史最大日降雨量;当计算渗沥液日平均产生量时,取20年平均日降雨量;当计算渗沥液逐月平均产生量时,取20年逐月平均降雨量;
C1——正在填埋作业单元浸出系数,宜取0.5~0.8,填埋场地区气候干旱、进场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低、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低及埋深小时宜取低值;填埋场地区气候湿润、进场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生活垃圾降解程度高及埋深大时宜取高值。
A1——正在填埋作业区汇水面积(㎡);
C2——已中间覆盖区浸出系数。当采用膜覆盖时宜取(0.2~0.3)C1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低或埋深小时宜取低值,生活垃圾降解程度高或埋深大时宜取高值;当采用土覆盖时宜取(0.4~0.6)C1,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小、整体密封性好、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低及埋深小时宜取低值,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整体密封性较差、生活垃圾降解程度高及埋深大时宜取高值;
A2——已中间覆盖区汇水面积(㎡);
C3——已终场覆盖区浸出系数,宜取0.1~0.2,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小、整体密封性好、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低及埋深小时宜取低值,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整体密封性较差、生活垃圾降解程度高及埋深大时宜取高值;
A3——已终场覆盖区汇水面积(㎡);
Md——计算周期内日平均填埋量(t/d),新建填埋场应根据本标准第5.2.2条确定,运行中的填埋场应根据填埋物进入填埋场的计量统计量确定;


B.0.2 当A1、A2、A3随不同填埋时期取不同值时,A1、A2、A3的取值应使得Q最大。
B.0.3 当生活管理区污水纳入渗沥液处理设施时,渗沥液设计处理规模宜在产生量基础上乘以适当系数。
- 上一节:附录A 填埋库容与有效库容计算
- 下一节:附录C 调节池容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