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盾构法施工评价
5.4.1 盾构法施工评价应包括盾构选型及配置、盾构工作竖井、盾构始发与到达、盾构掘进、联络通道施工5个评价项目。
5.4.2 盾构法施工评价可按本标准表B.0.4的规定进行评价。
5.4.3 盾构法施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阅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2 查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
3 查阅施工监测记录、特殊部位或结构施工检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查阅施工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5 现场检查,逐项打分。
(Ⅰ) 盾构选型及配置
5.4.4 盾构选型及配置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盾构及配套设施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厂商制造,并应具有相关合格证书。
2 应对所选盾构及重要配套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并应有记录。
(Ⅱ) 盾构工作竖井
5.4.5 盾构工作竖井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盾构工作竖井周围应设置防淹墙和安全栏杆。
2 应对提升架和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和保养,并应有相应记录。
(Ⅲ) 盾构始发与到达
5.4.6 盾构始发与到达评价应包括盾构组装调试、盾构始发和盾构接收3个分项。
5.4.7 盾构组装调试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盾构机在进场前应完成工厂组装调试,并应有记录。
2 盾构机现场组装应有专项方案,并应经审批或论证。
3 盾构起重、组装作业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负责,并应设专人指挥。
4 盾构基座安装应满足设计方案要求,盾构组装完成后应对各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并应有验收记录。
5 施工过程中,应对盾构机定期检修和保养,并应有记录。
5.4.8 盾构始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盾构始发的专项方案,并应经审批或论证。
2 应有盾构始发的施工验收记录。
3 盾构始发掘进时,应加强盾构姿态和推力的监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应有相应记录。
5.4.9 盾构接收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盾构接收的专项方案,并应经审批或论证。
2 盾构机进入接收工作井后,应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之间的间隙,并应有记录。
3 应有完整的盾构接收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Ⅳ) 盾构掘进
5.4.10 盾构掘进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盾构掘进施工方案,并应经论证;施工过程中应按施工方案进行,并应有完整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2 盾构掘进过程中应针对盾构姿态产生重大偏差、遇有障碍物、管片发生破损与渗漏、变形过大等突发状况编制应急预案。
3 应针对特殊地段和地层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及监测方案,并应有施工及监测记录。
4 盾构掘进中应实时监测掘进姿态,应及时预警和纠偏,并应有相应记录。
5 盾构刀具更换应制定专项方案,应有专门的开仓作业流程,并应有实施记录。
6 管片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的有关规定和设计的要求;针对管片出现破损或渗漏,应制定处理方案,并应有处理记录。
7 同步注浆应严格控制注浆参数,并应有注浆记录。
8 应有盾构调头、过站和解体的专项方案,并应经审批,同时应有完整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9 应有隧道内运输的专项方案,并应经审批。
10 盾构及配套设施应定期检修和保养,并应有记录。
(Ⅴ) 联络通道施工
5.4.11 联络通道施工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编制联络通道施工的专项方案,并应经论证。
2 联络通道施工应按专项方案进行,并应有完整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Ⅰ) 盾构选型及配置
5.4.4 本条说明如下:
1 为保证盾构及配套设备的质量,并确保安全而有效地组织现场施工,盾构及主要配套设备应由专业厂家设计及制造。盾构在工厂内制造完成后,必须进行整机调试,检查核实盾构设备的供油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的状况,调试机械运转状态和控制系统的性能,确保盾构出厂具备良好的性能,防止设备缺陷造成施工困难。
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第4.4.1条的规定:盾构选型及配套设备应根据隧道功能、外径、长度、埋深等参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形、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环境条件以及对地层变形的控制要求,结合开挖、衬砌、施工安全、经济和工期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Ⅱ)盾构工作竖井
5.4.5 采用盾构法施工时,一般需在盾构掘进的始端和终端设置工作井,按工作井的用途,分为盾构始发工作井和盾构接收工作井,而在竣工后多被用作地铁车站、排水、通风等永久性结构,工作竖井一般都设在隧道轴线上。盾构工作竖井地面上应设置雨棚,井口周围应设置防淹墙和安全栏杆,并应对提升架和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和保养。
(Ⅲ) 盾构始发与到达
5.4.7
4 盾构是集机、电、液、控为一体的复杂大型设备,包含了多个不同功能系统,若在掘进中发生问题,处理十分困难且易导致地层坍塌。因此,在现场组装后,必须首先对各个系统进行空载调试,使其满足设计功能要求。然后必须进行整机联动调试,使盾构整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确保盾构始发掘进的顺利进行。
5.4.8 盾构始发进入起始段施工,一般为50m~100m,起始段是掌握、摸索、了解、验证盾构适应性能及施工规律的过程。在此段施工中应根据控制地表变形和环保要求,沿隧道轴线和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横断面,布设地表变形量测点,施工时跟踪量测地表的沉降、隆起变形;并分析调整盾构掘进推力、控制速度、盾构正面土压力及壁后注浆量和压力等掘进参数,从而为盾构后续掘进阶段取得优化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操作经验。
(Ⅳ) 盾构掘进
5.4.10 本条说明如下:
5 盾构长距离掘进,或掘进过程中,地层条件发生变化,尤其通过砂卵石地层时,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需要更换刀具,应具备专项方案和专门的开仓作业流程。更换刀具作业顺序一般为先除去土仓内的泥水、渣土,清除刀头上粘附的砂土,设置脚手架,确认需要更换的刀头,运入工具、刀具、器材,进行拆卸、更换刀具。
6 管片拼装过程中按各块管片位置,应缩回相应位置千斤顶,形成管片拼装空间使管片到位,然后伸出千斤顶完成底块管片的拼装作业。盾构司机在反复伸缩千斤顶时,必须保持盾构不后退、不变坡、不变向。
7 同步注浆是在盾构掘进的同时通过安装在盾构壳体外侧的注浆管和管片的注浆孔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同步注浆是在掘进后迅速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二次补强注浆是对壁后注浆的补充,其目的是充填注浆后未填充部分,补充注浆材料收缩体积减小部分,处理渗漏水和处理由于隧道变形引起的管片、注浆材料、地层之间产生剥离状态进行填充注浆,使其形成整体,提高止水效果等。注浆方法、工艺和单、双液材料等应根据地层性质、地面荷载、允许变形速率和变形值等进行合理选定。惰性浆液一般不宜用于对环境地表和隧道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8 盾构调头、过站可选择方案较多,可根据竖井尺寸、盾构直径、重量及移动距离等决定。由于盾构重量大、体积大,起吊、移动调头工作时间长,因此必须预先编制安全、可靠的调头和过站技术方案。当盾构在工作井内调头时,可采用临时转向台调头;小直径且重量轻的盾构,可用起重机直接起吊调头。当盾构在井下通过车站移动至另一个区间掘进施工时,其移动距离较大,可采用移车台,或在预设轨道上使用顶推、牵引等方法调头。
9 隧道内水平运输一般采用轨道运输,使用电机车牵引,运输能力应满足盾构施工计划进度的要求,可根据隧道净空选用单轨、双轨运输,并按施工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编组列车。通常应配备专用管片运输车、出渣斗车等。当使用平板车装运管片、轨料、钢管等大尺寸材料时,必须固定牢靠,不得超载、超限。
(Ⅴ) 联络通道施工
5.4.11 联络通道是指连接左、右线隧道的横向通道,应编制联络通道施工的专项方案,并严格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施工,有完整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 上一节:5.3 暗挖法施工评价
- 下一节:5.5 高架车站及区间施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