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7.5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

7.5.1  施工图设计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  自然灾害。

    2  不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不明地下障碍物等。

    3  工程结构变形、沉降和位移。

    4  工程施工偏差。

    5  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不适应。

    6  车辆、机电设备及系统选型与配置不当。

    7  工程运营功能调整。

    8  现场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条件限制。

7.5.2  在前期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应结合施工图设计方案再次进行建设风险辨识,编制工程建设风险清单。

7.5.3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建立风险评估层状或树状结构列表,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开展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包括:

    1  对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现状调查、检测和评估。

    2  编制工程建设风险和风险等级清单。

    3  对重大环境影响风险开展工程建设风险专项设计。

    4  地下结构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

    5  其他施工影响分析。

7.5.4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型车辆、新设备系统及关键单项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对建设中的关键工序或难点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7.5.5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针对周边重要环境影响区域,结合现场监控制定环境影响风险预警控制指标,编制施工注意事项说明及事故应对技术处置方案。

7.5.6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中,可采用的风险处置措施包括:

    1  实施风险等级审查制度。

    2  对重大建设风险进行多级审查。

    3  审查工程控制性节点风险控制方案。

    4  加强相关单位间的风险沟通与交流。

    5  建立施工图设计变更风险管理办法。

7.5.7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编制施工图设计风险记录文件,记录Ⅲ级及以上风险的名称、发生范围、风险等级、监控指标、控制方案及备注等信息。
 

条文说明

7.5.2、7.5.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可按照风险因素与风险的层状或树状结构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示例参见表9。表9中列出部分主要风险,对于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需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再次核准初步设计的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开展相应的设计风险分析与评估。

    对重大环境影响风险(Ⅰ级和Ⅱ级)应开展工程建设风险专项设计,编制重大环境影响风险专项设计文件。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析评价、工程环境监测控制标准、工程技术措施、环境影响保护设计措施和专项监控量测设计方案等,并满足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要求。针对Ⅱ级工程自身的风险和Ⅲ级(含)以下的环境影响风险,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风险分析评价和专项措施等专项内容,原则上可不再进行专项设计。同时,地下结构自身的风险控制各项措施和要求在施工设计文件中应体现。

    施工影响风险分析,应分析和预测工程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和设施带来的相关影响,提出施工控制指标要求。施工影响分析通常采用数值模拟、反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预测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附加荷载和附加变形影响,判断施工方法、加固措施等能否满足工程环境所允许的限定承载能力和容许变形能力等。

7.5.5  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中对重大环境影响的区域,应明确现场监控量测要求,提出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预警控制指标,并建议实施信息化施工,开展风险预警控制工作。另外,需配合建设单位招标、投标和建设管理,编制工程现场施工注意事项说明及事故应对技术处置方案。

7.5.6  在工程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期间,设计单位需充分注意施工配合工作,并向施工、监理等单位就设计意图、设计要求、设计条件等设计文件做设计交底,充分进行相关单位之间的风险沟通和交流。另外,配合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是否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落实情况或与设计条件不符的情况,设计单位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并要求责任相关单位及时改正。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