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12 基 础

12.0.1  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等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一般情况下,铁塔可以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岩石地区可采用锚筋基础或岩石嵌固基础;软土地基可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或沉井等基础;运输或浇筑混凝土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或金属基础;电杆及拉线宜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

    2  山区线路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铁塔和不等高基础配合使用的方案。

12.0.2  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12.0.3  基础的上拔和倾覆稳定,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γf——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应按表12.0.3的规定确定;

          TE——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

          A(γk、γS、γC…)——基础上拔或倾覆的承载力函数;

          γ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γS——土的重度设计值(取土的实际重度);

          γC——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取混凝土的实际重度)。

表12.0.3  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γf

12.0.4  基础底面压应力,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式中: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fa——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取γrf=0.75。

    2  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按本规范公式(12.0.4-1)计算外,还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max——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

12.0.5  现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级。

12.0.6  岩石基础的地基应逐基鉴定。

12.0.7  基础的埋深应大于0.5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当地基土具有冻胀性时应大于土壤的标准冻结深度,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的有关要求。

12.0.8  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基础,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必要时考虑冲刷作用和漂浮物的撞击影响,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2.0.9  对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的高杆塔基础及特殊重要的杆塔基础、8度及以上地区的220kV及以上耐张型杆塔的基础,当场地为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均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抗震措施。

12.0.10  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应采取预偏措施,预偏后的基础顶面应在同一坡面上。
 

条文说明


12.0.1  随着我国输电线路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线路基础选用经验日益丰富,选用的基础型式也逐渐增多。但总体来看,原状土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混凝土基础仍然是主要的基础型式。

    1  原状土基础包括岩石基础、机扩桩基础、掏挖(半掏挖)基础、爆扩桩基础和钻孔桩基础等。它们能充分地发挥原状土的承载性能,承载力大、变形小、用料省。其中以钻孔桩基础造价较高,约为板式基础的1.5倍~1.8倍,因此,它只适用于要求承载力特别大、地基又较差的塔位,或者当其他基础型式在技术上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近年来,斜掏挖基础和带翼板的掏挖基础也在工程中有所应用,其应用前景值得关注。原状土基础对环境的破坏较小,符合绿色工程的理念。

    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通常由配筋的底板及立柱组成,由于混凝土量小,造价较低,在一般地质条件下,对受力较大的铁塔基础常选用这种型式。混凝土基础的一般形式为台阶式基础,每个台阶应满足刚性角等要求,不需要配筋,施工比较简单,是一般地质条件下受力较小,或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铁塔基础所选用的型式。由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方便施工,因而使用范围较广。

    2  为适应山区地形,山区线路工程普遍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铁塔。基础设计时需在基础型式和基面设计方面多做优化工作,尽量采用合理的基础型式,尽可能少开挖或不开挖基面,保护环境、减少植被破坏和水上流失。

12.0.2  按照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和经验,对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12.0.3  基础的附加系数是按照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和经验对各类基础的安全度换算而来的。表达式中的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TE,对可变荷载计入了荷载分项系数1.4,对永久荷载计入了荷载分项系数1.2或者1.0。土壤分类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相一致。

12.0.4  根据杆塔的风荷载(可变荷载)为主的特点,经过测算,基础底面压力极限状态表达式本规范公式(12.0.4-1)、(12.0.4-2)右端项需除以0.75(相当于乘以1.33)后才能保持基础下压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基础底面尺寸与按容许应力法设计基本上相衔接。

12.0.5  线路施工点分散,施工条件较差,对现浇基础不论配筋与否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规定不应低于C20。

12.0.6  线路沿线岩石地基的岩性和完整程度通常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在线路勘测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野外对岩石地基的鉴别存在局限性,所以,对配置岩石基础的杆塔位,在基坑开挖后必须进行鉴定。条文中强调了必须对岩石逐基鉴定,保证设计的岩石基础安全、可靠,这也是对选择合适基础型式、正确取定计算参数的验证。

12.0.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其标准冻结深度可由地质资料提出,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确定。多年冻土地区所涉及的区域较少,本规范不作详细规定。

12.0.8  洪水冲刷、流水动压力等计算时洪水频率:500kV大跨越杆塔基础可采用50年一遇;500kV输电线路和110kV~330kV大跨越杆塔基础可采用30年一遇;其他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无冲刷、无漂浮物的内涝积水地区的杆塔基础可采用5年一遇;当有特殊要求时,应遵循相关标准确定。

12.0.9  本条是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防治措施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的规定。

12.0.10  转角塔、终端塔的预偏要根据杆塔结构的变形和基础设计时地基出现的变形综合考虑确定,或根据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经验确定。

    杆塔的变形与杆塔结构型式、转角度数、地基情况、导线型号以及张力大小等有关,而加工因素和施工过程也会对杆塔的变形产生影响。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