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封塞
17.2.1 封塞施工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17.2.2 在洞罐和水幕巷道封塞施工前,应拆除所有的临时设施,清洗洞罐并清理水幕巷道。钢部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17.2.3 在封塞浇筑前应采用带压水冲洗所在表面、顶部、侧墙及底板。
17.2.4 封塞键槽开挖及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开挖断面应控制超挖,超挖值不应大于200mm,不得欠挖。
2 严禁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
3 封塞键槽开挖后应进行断面测量,键槽断面测量间距应小于500mm,并应按照断面测量数据对封塞设计进行调整。
17.2.5 钢筋加工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堵塞临近洞室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
17.2.6 竖井封塞模板应采用钢模板,钢模板应进行力学检算。竖井套管安装预埋件设置及检查应符合本规范第16.1.4条和第16.8.22条的规定。封塞完成后模板应拆除,当无法拆除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17.2.7 施工巷道封塞拱顶部位应按设计安装排气管和回填管,排气管端头应紧贴封塞最高点,回填注浆管应低于排气管且距离不宜小于50mm,排气管与回填注浆管直径不宜小于50mm。
17.2.8 应按设计埋设接触注浆管,接触注浆管距顶端面距离不宜大于50mm,直径不宜小于50mm。
17.2.9 施工封塞应预埋人孔,人孔可采用钢结构,人孔顶部应留设排气管。
17.2.10 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0.6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从拌制至浇注完毕时间应小于90min;
2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坍落度不宜高于180mm;
3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洗岩面,清除仓内松散岩体、杂物、积水等物体;
4 竖井封塞应分层浇注,两层混凝土接触面应凿毛处理,在上层混凝土浇注前应清除浮渣并洒水充分湿润;
5 施工巷道封塞应一次浇筑,当混凝土从最低的回填注浆管流出时方能结束浇注;
6 封塞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局部无法振捣部位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7 封塞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并进行温度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温升值在入模温度基础上不宜大于50℃。
17.2.11 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回填、接触注浆,回填、接触注浆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
17.2.12 膨润土封塞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膨润土泥浆应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沉降数量;
2 灌注前,膨润泥浆应搅拌均匀,不得干粉喷洒法施工;
3 膨润土沉降28d后最低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7.2.1 封塞是储库工程的重要工程结构,封塞施工顺序为:加固围岩→清洗围岩→钢筋制作安装→立模板→预埋件安装→验仓检查→浇筑混凝土→拆模板→拱部回填注浆→周边接触注浆→人孔管堵塞,工序繁杂,维修困难,因此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建设方批准后实施。
17.2.2、17.2.3 储库内的防腐措施应与储库设计寿命相适应。冲洗应除去所有松软岩石、沙砾、沙、泥以及任何在洞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或垃圾等。
17.2.4 本条第2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封塞结构为永久性结构,耐久性要求高,喷射混凝土由于掺加了速凝剂,提高了早强强度,不符合混凝土耐久性施工要求,影响洞库的使用功能。同时为了使围岩和混凝土之间接触良好,封塞区域开挖段禁止喷混凝土支护,仅允许周边锚杆支护和注浆加固围岩。
17.2.5 储库储品为化学物品,为避免钢筋腐蚀,参考法国《地下开挖工程通用规范》GSU-14的有关规定,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17.2.7 排气管应安装在封塞的顶部以排除凝固期间聚集的空气并且可以核实混凝土是否已到达顶部,回填管放置于任何可能存在空隙的位置,可以通过注浆回填达到混凝土密实。
17.2.8 接触注浆管是指对混凝土凝固收缩后混凝土和岩体之间空隙进行注浆的预埋管。
17.2.10 封塞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要求高,故本条对施工全过程施工时间及混凝土温升作出了规定,从而要求施工工艺措施满足相应规定。
1 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宜尽量放慢浇筑速度,但不得因浇筑速度过慢而使混凝土产生分层,从混凝土拌制到入仓的时间不宜超过90min,每小时的浇注量一般宜控制在5m3~10m3;
7 封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宜埋设温度计监测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温度计的总数不宜少于5个,在封塞的中心应埋设一个。
17.2.12 膨润土封塞的目的是增强混凝土封塞上部的密封性,防止水流向储库,同时给封塞上部套管防腐,因此要求膨润土应进行配合比试验,不得干粉喷洒,以保证其密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