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4部分:均质钢化玻璃 GB15763.4-2009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附录A(规范性附录)均质处理过程及系统

A.1 均质处理过程
    均质处理过程包括升温、保温及降温三个阶段,如图A.1所示。
A.1.1 升温阶段
    升温阶段开始于所有玻璃所处的环境温度,终止于最后一片玻璃表面温度达到280℃的时刻。该阶段应按A.3进行校准时所确定的过程进行。
    炉内温度有可能超过320℃,但玻璃表面的温度不能超过320℃,应尽量缩短玻璃表面温度超过300℃的时间。
A.1.2 保温阶段
    保温阶段开始于所有玻璃表面温度达到280℃的时刻,保温时间至少为2h。在整个保温阶段中,应确保玻璃表面的温度保持在290℃±10℃的范围内。
A.1.3 冷却阶段
    当最后达到280℃的玻璃完成2h保温后,开始冷却阶段,在此阶段玻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当炉内温度降至70℃时,可认为冷却阶段终止。
    应对降温速率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玻璃由于热应力而引起的破坏。
A.2 均质处理系统
A.2.1 均质炉
    均质炉采用对流方式加热。热空气流应平行于玻璃表面并通畅地流通于每片玻璃之间,且不应由于玻璃的破碎而受到阻碍。在对曲面钢化玻璃进行均质处理过程,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玻璃的形状的不规则而导致的气流流通不通畅。
    空气的进口与出口也不得由于玻璃的破碎而受到阻碍。
A.2.2 玻璃的支撑
    可以采用竖直方式支撑玻璃,如图A.2所示。不得用外力固定或夹紧玻璃,应使玻璃处于自由支撑状态。
    竖直支撑可以是绝对竖直,也可以以与绝对竖直夹角小于15°的角度支撑。
    玻璃与玻璃不得接触。
A.2.3 玻璃间隔
    玻璃之间应该用不阻碍气流流通的方式进行间隔,间隔体也不应阻碍气流流通。一般情况下建议玻璃之间最小间隔尺寸为20mm,如图A.3所示。当玻璃尺寸差异较大,或有孔及/或凹槽的玻璃放在同一支架上时,为了防止玻璃破碎,玻璃间隔应该加大。
A.3 校准
    玻璃间隔距离、间隔体的布置、材料和形状、玻璃装载架类型和布置,生产过程中所用操作条件的校准参见附录C。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