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地面防滑构造
4.3.1 混凝土防滑地面,应由混凝土基层和防滑面层构成 (图4.3.1),防滑面层可采用细石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压印混凝土、渗透硬化剂等。地下停车场、工业厂房等重荷载地面结构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的规定。
图4.3.1 水泥混凝土防滑地面构造
1—混凝土基层;2—防滑面层
4.3.2 砂浆防滑地面,应由基层、界面层和防滑面层构成(图4.3.2),防滑面层可采用聚合物水泥找平砂浆、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树脂自流平砂浆、聚合物水泥磨石。
图4.3.2 砂浆防滑地面构造
1—基层;2—界面层;3—防滑面层
4.3.3 聚合物(树脂)防滑地面,应由基层、底涂层、中涂层和防滑面层构成(图4.3.3),防滑面层可采用环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乙烯基等树脂涂料。
图4.3.3 聚合物(树脂)防滑地面构造
1—基层;2—底涂层;3—中涂层;4—防滑面层
4.3.4 板块防滑地面构造,应由基层、找平层、粘结层和防滑面层构成(图4.3.4),防滑面层可采用石材、陶瓷地砖及塑胶、亚麻、橡胶地板。
图4.3.4 板块材料防滑地面构造
1—基层;2—找平层;3—粘结层;4—板块防滑面层
4.3.5 防滑坡道应由基层、找坡层、粘结层和防滑面层构成(图4.3.5),防滑面层除应采用防滑材料外,还应在面层上按相关标准做构造处理。
图4.3.5 防滑坡道结构
1—基层;2—找坡层;3—粘结层;4—防滑面层
4.3.6 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及踏步、台阶设置的变形缝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的有关规定,并应与结构施工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个构造层。
- 上一节:4.2 地面防滑技术要求
- 下一节:5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