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辐射面传热量的计算
3.4.1 辐射面传热量应满足房间所需供热量或供冷量的需求。辐射面传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全部顶棚供暖时:
地面供暖、顶棚供冷时:
墙面供暖或供冷时:
地面供冷时:
式中:q——辐射面单位面积传热量(W/㎡);
qf——辐射面单位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辐射面单位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辐射面表面平均温度(℃);
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室内空气温度(℃)。
3.4.2 混凝土填充式热水辐射供暖地面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当辐射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其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按本规程附录B确定。
3.4.3 辐射供冷地面向上供冷量应根据地面构造、供冷管敷设间距、供回水温度、室内空气温度等通过计算确定。
3.4.4 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及毛细管网辐射表面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以及向下传热量应按产品检测数据确定。
3.4.5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1——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W/㎡);
Q1——房间所需地面向上的供热量或供冷量(W);
Fr——房间内敷设供热供冷部件的地面面积(㎡);
β——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房间热负荷或冷负荷(W);
Q2——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传热量(W)。
3.4.6 确定供暖地面向上供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第3.1.3条规定的限值。地表面平均温度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t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n——室内空气温度(℃);
q——单位地面面积向上的供热量(W/㎡)。
3.4.7 确定辐射面向上供冷量时,应校核辐射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低于本规程第3.1.4条规定的限值。顶棚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可按式(3.4.7-1)计算,地面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可按式(3.4.7-2)计算:
式中: tpj——辐射表面平均温度(℃);
tn——室内空气温度(℃);
q——单位辐射面积向上供冷量(W/㎡)。
3.4.8 辐射供暖供冷房间热媒供热量或冷媒供冷量,应包括辐射面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和向下传热量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3.4.9 当辐射系统为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共用时,为了同时满足夏季供冷与冬季供暖的需要,应综合考虑房间冷热负荷和辐射面的供冷量与供热量。
3.4.7 校核辐射表面平均温度的近似公式是根据ASHRAE手册提供的计算方法,经回归得到的。其中,地面辐射供冷多工况计算条件为:管材为PE-X,管径20×2mm;管间距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面层分别为瓷砖、塑料面层、木地板、地毯;聚苯乙烯塑料板绝热层厚度20mm;填充层为50mm厚混凝土;室内空气温度26℃;平均水温15℃~19℃。顶棚辐射供冷多工况计算条件为:填充层为20mm厚砂浆;管材为PE-X,管径Φ14×1.5mm;管间距分别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聚苯乙烯塑料板绝热层厚度20mm;室内空气温度为26℃;平均水温15℃~19℃。
- 上一节:3.3 房间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
- 下一节:3.5 水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