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
5.4 加热供冷管系统的安装
5.4.1 加热供冷管应按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加热供冷管应保持平直,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加热供冷管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供冷管的选型、管径、壁厚,并应检查加热供冷管外观质量,管内部不得有杂质。加热供冷管安装间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5.4.2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5.4.3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弯曲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弧的顶部应用管卡进行固定;
2 塑料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6倍,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
3 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管道外径的11倍;
4 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铜管应采用专用机械弯管。
5.4.4 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
5.4.5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损坏、渗漏等现象时,应当整根更换,不应拼接使用。
5.4.6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且两端做好密封;装饰层表面应有检修标识;
3 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4 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
5.4.7 加热供冷管应设固定装置。加热供冷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供冷管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500mm~700m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
5.4.8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
5.4.9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供冷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加热供冷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
5.4.10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面层。加热供冷管或供暖板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阀门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应高出面层150mm~200mm。
5.4.11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塑料管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5.4.12 加热供冷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5.4.13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加热供冷管敷设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
5.4.14 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应与加热供冷管的安装同步或在填充层施工前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预设木板条待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取出,缝槽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2 伸缩缝宜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
3 伸缩缝应有效固定,泡沫塑料板也可在铺设辐射面绝热层时挤入绝热层中。
5.4.15 输配管与其配水、集水装置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其紧密连接。
5.4.16 供暖板的配水、集水装置可采用暗装方式,也可采用明装方式。采用暗装方式时,宜与供暖板一起埋在面层下;采用明装方式时,配水、集水装置宜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
5.4.2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5.4.3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弯曲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弧的顶部应用管卡进行固定;
2 塑料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6倍,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
3 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管道外径的11倍;
4 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铜管应采用专用机械弯管。
5.4.4 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
5.4.5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损坏、渗漏等现象时,应当整根更换,不应拼接使用。
5.4.6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且两端做好密封;装饰层表面应有检修标识;
3 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4 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
5.4.7 加热供冷管应设固定装置。加热供冷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供冷管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500mm~700m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
5.4.8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
5.4.9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供冷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加热供冷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
5.4.10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面层。加热供冷管或供暖板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阀门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应高出面层150mm~200mm。
5.4.11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塑料管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5.4.12 加热供冷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5.4.13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加热供冷管敷设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
5.4.14 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应与加热供冷管的安装同步或在填充层施工前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预设木板条待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取出,缝槽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2 伸缩缝宜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
3 伸缩缝应有效固定,泡沫塑料板也可在铺设辐射面绝热层时挤入绝热层中。
5.4.15 输配管与其配水、集水装置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其紧密连接。
5.4.16 供暖板的配水、集水装置可采用暗装方式,也可采用明装方式。采用暗装方式时,宜与供暖板一起埋在面层下;采用明装方式时,配水、集水装置宜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
条文说明
5.4.1 本条贯彻了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的基本要求,旨在确保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管间距误差不大于10mm,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的。为了避免安装好后,一旦发现问题而引起返工,要求安装前作详细检查。
5.4.2 管道切割不好,断口不平整,与管轴线不垂直,都会影响管道的连接质量,造成渗漏或通过截面减小,为此,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
5.4.3 加热供冷管、输配管应做到自然释放,不允许出现扭曲现象,以免管道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影响加热供冷管的使用寿命。管道允许最小弯曲半径与安装的环境温度有关,且弯曲半径过小,会造成机械损伤,以及弯处出现“死折”,使水流不通畅。平行型布置的管间距决定了加热供冷管所需的最大弯曲半径,当不满足最小弯曲半径限制时可采用回折型布置,在中心区较小范围内,因弯曲半径的限制可能减少了一点布管长度,但对环路总长影响不大。弯曲半径也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实际敷设长度小于设计值过多。在弯曲过程中,若对圆弧顶部不加力予以限制,则极易出现“死折”,即无弧度的折弯。
5.4.4 工程实践证明,仅要求按设计间距施工,仍然会出现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严重不符、使房间供热量不足的现象。因此保证加热管长度的其他措施除按第5.4.3条控制最大弯曲半径,选择适宜的布置方式之外,还应注意墙面旁边的加热管不得距离墙面过远,宜保持在100mm。最后应核对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与设计图纸的最大误差不应大于8%。
5.4.5 根据我国现状,即使热熔连接也会因质量问题而漏水,为了消除隐患,规定埋于填充层内的加热供冷管和输配管不应有接头(不包括输配管与供暖板配、集水装置之间的接头)。同时与《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相一致。
5.4.6 本条提出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供冷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为确保各种接头与加热供冷管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为防止接头再一次渗漏,规定在装饰层表面留出检修标识。
5.4.7 加热供冷管固定的目的是使其定位,防止在铺设填充层或面层时产生位移。加热供冷管固定装置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常采用的几种通常做法如下:
1 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供冷地面的加热供冷管:
1)用固定卡将加热供冷管直接固定在发泡水泥绝热层或泡沫塑料类绝热层(包括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2)用扎带将加热供冷管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上的钢丝网格上;
3)直接将加热供冷管卡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2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辐射供暖地面时,用铝箔板将敷设在保温板沟槽内的加热供冷管表面与保温板粘接固定。
3 采用供暖板辐射供暖地面,填充板需现场开槽时,应采用开槽器;敷设在填充板的凹槽内的输配管,在其上方局部用铝箔胶带与填充板粘接固定。
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固定输配管的填充板可预开槽或在现场开槽,当现场开槽时使用开槽器,可使尺寸准确、槽内光滑,便于输配管安装。输配管用带胶铝箔与填充板固定,是为了避免拐弯处等起鼓。
本条对固定点间距作了规定。固定点间距过大,加热供冷管反弹较大;不易定形的管材,其固定点的间距应根据需要加密。
5.4.9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往往汇集较多的管道,其他如门洞、走道等部位,有时也会有较多加热管通过,由于管道过多,容易形成局部地面温度过高,设置套管后,随着热阻的增大,地面温度将相应降低。一般采用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波纹套管。
5.4.10 为了保护加热供冷管,露明部分管道通常应加套聚氯乙烯(PVC)塑料管。
5.4.11 用于一般采暖或生活热水埋地管材的PP-R管中的PP数值对铜离子非常敏感,铜离子会使PP的降解(老化)速度成百倍的增加,温度越高,越为严重,因此规定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5.4.12 本条提出加热供冷管穿越伸缩缝时,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柔性套管。这项措施是确保加热管在填充层内发生热胀冷缩变化时的自由度。
5.4.13 分水器、集水器在开始铺设加热供冷管之前安装的目的是保证柔性加热供冷管精确转向和通入分水器、集水器内。分水器、集水器安装示意图如图17所示。
5.4.14 混凝土填充层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地面热胀冷缩而被破坏,是热水地面供暖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x10-6m/(m·℃),间距为6m时,其膨胀量约为2.7mm;考虑施工方便,规定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
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应采用压缩强度较小的材料,例如可采用密度不大于20kg/m3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伸缩缝填充材料的设置方法举例:
1 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满填弹性膨胀膏时,可用8mm×80mm(高)木板先做伸缩缝,填充层终凝后取出,再填充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2 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可在铺设泡沫塑料类绝热层时留出伸缩缝位置,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插入其内,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起到固定伸缩缝填充材料的作用。
5.4.15 供暖板配水、集水装置的接头为倒锥锯齿形,与加热管和输配管的连接只能采用专用工具才能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连接非常紧密;连接后可承受极高的水压而不发生泄漏,采用明装或暗装都没有问题。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此规定操作,否则会存在漏水隐患,给用户造成损失,检修处理也很困难。
5.4.16 暗装的供暖板配水、集水装置出厂前与供暖板内的加热管已连接固定,位于供暖板内,施工时只需与输配管相连接,最后与供暖板一起埋在地面面层下。
明装供暖板配水、集水装置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采用明装方式时,一般将配水、集水装置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并将其接头分别与供暖板内留出的足够长的小加热管以及输配管相连接,最后用装饰物加以遮盖。
明装供暖板配水、集水装置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采用明装方式时,一般将配水、集水装置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并将其接头分别与供暖板内留出的足够长的小加热管以及输配管相连接,最后用装饰物加以遮盖。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5.3 绝热层的铺设
- 下一节:5.5 加热电缆系统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