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 GY5082-2010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6.1 一般规定

6.1.1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可由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监控及调度用房、公共区域用房、业务及技术用房和其他用房等组成。各类用房可增减或合并。主要用房的分区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功能分区。网管设备机房区域、监控与调度用房区域的位置应合理,有温、湿度要求的网管设备机房区域和监控区域应相对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
    2 应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分隔要求。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 平面设计应满足系统工艺要求。充分考虑网络设备安装及维护的要求,从建筑构造、层高、内部交通、消防、楼面荷载、设备运输等方面为远期设备用房的扩充与调整创造条件。各层平面应具有通用性和兼容性。
6.1.2 各等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和《广播电影电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Y 5060等有关规定执行。
6.1.3 甲级及甲级以上的监控及调度用房宜采用不小于9m的柱网,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宜采用不小于6m的柱网。
6.1.4 人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流安排应合理。保证外来人员的有序进出及疏散,防止外来人员人流和内部人流的交叉;
    2 设备货流、人流之间的运行路线安排应合理,货流、人流路线应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6.1.5 营业大厅、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宜分别设置出入口。
6.1.6 搬运设备的竖向和水平交通空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电梯多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内应有一部兼供搬运设备的楼梯,其净宽不应小于1.5m,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8m,楼梯间的门净宽不宜小于1.4米,高度不应小于2.2m;
    2 三层及三层以上,宜设电梯。且宜有一部兼顾运输网管设备的电梯,电梯轿厢净尺寸、载重量及梯门尺寸宜根据最大设备的载重量及尺寸确定,其位置应临近网管设备机房区域,但不宜贴邻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
    3 搬运设备的走道门净宽不宜小于1.4米,净高不宜小于2.2米,还应满足能够运输最大设备的尺寸:
    4 搬运设备的楼梯及走道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3.0kN/㎡,还应满足能够运输最大设备的重量。
6.1.7 门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开向室外的门窗宜设置纱门、纱窗;
    2 底层的外门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 对于常年需要空调且无人值守的网管系统设备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设置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窗应为双层玻璃固定窗,开启扇应有良好的气密性,符合节能要求;窗宜与内墙面齐平,不宜设窗台。UPS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4 各种安装网络设备和网络电源设备的房间外门,净宽不宜小0.9m,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门宜为保温密闭防火门;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的门应加设闭门器,无窗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的保温密闭门上宜设观察窗,门应采用耐久、不易变形的材料,外形应平整光洁。
6.1.8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监控及调度用房的建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宜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低层;
    2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机房区内不宜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宜穿越机房区域;
    3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宜采用矩形平面;
    4 上层房间的地面应有防水措施;
    5 不应与电磁干扰源为邻;
    6 应减少外墙面积,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选型应满足使用要求、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7 与网管系统设备机房无关的设备和管线不宜放置或穿越;
    8 建筑物的变形缝不应穿过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和监控及调度用房内部;
    9 有组织排水屋面的水落管,不宜在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和监控及调度用房内通过,当必须通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10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用房和监控及调度用房设于地下时,应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并宜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
    11 监控及调度用房、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的层高设计应根据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规模、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
    12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设在顶层时,屋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13 当监控及调度用房屋面工程采用轻型屋面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4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监控及调度用房应有防鼠、防虫措施。
6.1.9 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相关规定。
6.1.10 有较大噪音的用房,如锅炉房、冷冻机房、通风机房、水泵房等,均宜设在地下室内或室外单设,并应对建筑及设备采取吸声、隔声及减振措施。空调机房、新风机房、冷却塔不宜贴邻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
6.1.11 屋面设计宜按上人屋面设计。屋面需安装天线基础(包括轨道)或空调室外机及工艺孔洞时,还应考虑上述设备的荷载和构造措施,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漏措施。
6.1.12 建筑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相关规定。

条文说明
6.1.1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是功能性较强的广播电视建筑之一,由于所在地区、使用性质、服务对象、管理方式等因素,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型制和模式,因此必须根据本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使用制宜,合理确定其等级和规模,并以此为基础决定其内容和房间组成。
    1 功能分区合理、相对集中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功能布局重要原则之一。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应自成一区或独占一层,有利于防止其他部门人流、物流的干扰,有利于创造和保持洁净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的环境质量,因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与不少相关区域有内在联系,为提高技术管理质量与效率,宜使相关区域联系方便,途径短捷,又使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区域、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分别自成一区,干扰最少,特作此条规定;
    2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功能布局方案时,要特别考虑网管设备机房区域可持续发展性,这也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特点之一;
    3 建筑平面应考虑设备安装及维护方便,尽量提高平面利用率和机房通用性及兼容性,设备机房平面不宜过小,在满足消防规范等条件,设备机房采用较大的矩形平面有利于提高平面的利用率。
6.1.2 在确定各等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时,除满足本条规定外,还应满足当地建设行政部门的有关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
6.1.3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主体结构形式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在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择优选择受力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考虑到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结构形式宜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必要时可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等结构体系。监控及调度用房宜采用不小于9m的柱网,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宜采用不小于6m的柱网,并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6.1.4 本条是流线设计原则,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是功能性较强的广播电视建筑之一,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监控及调度用房、公共区域用房、业务及技术用房和其他用房的运行路线,使各种人流和货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设计要达到上述要求,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系统工艺设计,从使用功能上确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采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合理安排各部门间的关系和日常工作流程,用以指导设计。在当前,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化的过渡阶段,尚没有一个定型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工艺要求为指南,供广大设计工作者遵循。为此,要求建筑师或设计师应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首先提出一个符合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实际,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方案和详尽的设计任务书。
6.1.5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营业大厅的外来人流比较多,宜单独设置出入口,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安保要求比较高也宜单独设置出入口。故此本条强调出入口分设。
6.1.6 本条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搬运设备的竖向和水平交通空间的设计原则:
    1 对于无电梯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楼梯设计原则;
    2 对于有电梯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电梯设计原则。多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内可逐情设置可供运送设备用的电梯。电梯轿厢净尺寸、载重量及梯门尺寸可根据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筑内最大设备的载重量及尺寸考虑。
6.1.7 本条主要强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门窗设计的基本原则;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的建筑设计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常年需要空调的设备机房不设窗或不设开启窗,必要时可设双层窗或中空玻璃窗,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6.1.8 本条主要强调网管系统设备机房、监控及调度用房的建筑布置的设计原则:
    1 本条主要考虑结构荷载因素;
    2 本条强调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应集中布置,有利于节能、方便维护管理;
    3 平面应考虑设备安装及维护方便,尽量提高平面利用率和机房通用性及兼容性,机房采用矩形平面有利于提高平面的利用率和机房通用性及兼容性,反之,采用圆形或三角形平面机房无法利用的面积较多,不利于提高平面的利用率;
    4 网管系统设备机房内设备上层房间不应布置有水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必须布置时应有防水措施,避免产生由上层漏水造成机房内设备毁坏的隐患;
    11 监控区域、设备机房的层高,应由工艺生产要求的净高、结构层、建筑层和风管及管网等高度构成。仅考虑风管底标高尚不够,在工程实践中证明固定式灭火系统等其他管网底标高也应考虑在内;
    12 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高度不应小于0.30m,并应通风流畅: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
    13 为避免暴雨和上人屋面对监控及调度用房的噪声影响,作此规定。
6.1.9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的使用特点是重要设备比较多,温湿度要求比较高,运行时间不间断,降低建筑物的日常运行费用和能耗是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对建筑节能的指标,应按规定取值,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建筑设计中要贯彻执行有关规定。
6.1.10 对于在一个建筑内有噪声源的锅炉房、冷却塔、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各种泵房、排烟机房等噪声比较大的动力用房,为确保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的安静并阻止噪声对其的干扰,必须采取一定的防火、消声、隔声、减振技术措施,或远离监控及调度用房区域。
6.1.11 这里强调屋面设计应考虑相关专业内容和设施的设计原则。
6.1.12 为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员,除总平面上考虑对出入口、道路的特殊要求外,建筑设计中也要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设施。有营业厅还应设置残疾人轮椅通道。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