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附录E 墙体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计算方法

E.1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E.1.1 墙体传热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Kp、K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K)];

    Ro·p、Ro·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阻[㎡·K)/W];

    Rp、R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构造系统热阻[㎡·K)/W],为各构造层热阻之和;

    Rj·p、Rj·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各构造层热阻[㎡·K)/W],小砌块砌体层应取砌体热阻Rma

    δj·p、δj·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各构造层厚度(m);

    λc·j·p、λc·j·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各构造层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W/㎡·K)];

    Ri——墙体内表面换热阻[㎡·K)/W],一般取Ri=0.11㎡·K)/W;

    Re——墙体外表面换热阻[㎡·K)/W],对于外墙外表面,一般取Re=0.04㎡·K)/W。

E.1.2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小砌块砌体是一个构造层次,计算导热系数λc为砌体的当量导热系数λe,可按本规程附录B中的计算公式(B.0.1-4)计算求出。若砌体热阻已知,可直接用砌体热阻Rma代入计算。

    2 结构性热桥部位主要是指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结构构件部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厚度按结构体系选择:

    1) 砖混和框架结构体系建筑以混凝土小砌块砌体的厚度为计算厚度δ;

    2) 框剪和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以剪支或剪力墙的厚度为计算厚度δ。

    3 计算内墙的传热系数时,内墙两侧面的表面换热阻Ri均取0.11㎡·K)/W。

E.2 墙体热惰性指标计算方法

E.2.1 墙体热惰性指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Dp、D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热惰性指标,为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各构造层热惰性指标Dj.p、Dj.b之和;

    Rj.p、Rj.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各构造层的热阻[㎡·K)/W];

    Sc.j.p、Sc.j.b——分别为墙体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各构造层材料的计算蓄热系数[W/㎡·K)]。

E.2.2 墙体热惰性指标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小砌块砌体是一个构造层次,计算蓄热系数Sc为砌体平均蓄热系数Sma,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计算公式计算求出;

    2 结构性热桥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厚度同该层的热阻计算厚度δ。

E.3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及平均热惰性指标计算方法

E.3.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及平均热惰性指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Km、Dm——分别为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K)]和平均热惰性指标;

    Kp、Kb——分别为外墙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K)],按本规程E.1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Dp、Db——分别为外墙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热惰性指标,按本规程E.2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A、B——分别为外墙主体部位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面积Fp、Fb在建筑外墙中(不含外门、外窗)所占的面积比值,可计算统计得出,亦可根据设计建筑的结构体系按表E.3.1选取。

表E.3.1 Fp和Fb在外墙中所占比值A和B

E.3.2 混凝土小砌块用作居住建筑的分户墙或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与非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时,分户墙或隔墙的传热系数亦应取平均传热系数Km,计算方法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相同,只是分户墙或隔墙两侧表面的换热阻Ri均取0.11㎡·K)/W。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