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43500-2023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1.1 通则
	    组织应通过以下方式对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实施第6章确定的措施,将其融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a)建立过程准则;
	    b)根据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组织应适时与其他相关组织沟通,协调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部分。
	    组织应对外部供应方提供的产品和/或服务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其符合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组织应对过程编制方案计划,保持和保留必要的文件化信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项计划都能获得并且可用。
	8.1.2 安全风险管控
	    组织应基于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见6.2.2)、分析和评价(见6.2.3)的结果,及时确定所需应对的风险,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必要时进行分级管控)。
	    组织应通过采用下列控制层级,建立、实施和保持用于降低安全风险的过程:
	    a)消除危险源;
	    b)用危险性低的过程、操作、材料或设备等替代;
	    c)采用技术控制和重新组织活动;
	    d)采用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培训;
	    e)增强防护。
	8.1.3 隐患排查治理
	    组织应基于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见6.2.3)的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见6.1),排查、评价安全隐患信息,及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案计划,实施和保持隐患排查治理过程。
	    组织的隐患排查应明确:
	    ——对象和范围;
	    ——内容和标准;
	    ——方法和频次。
	    在确定隐患排查需求和频次时,应考虑:
	    ——隐患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隐患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隐患自身可能发生的频率。
	    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应在各职能层次开展,需要时可进行分级排查。
	    组织应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采取治理措施。隐患治理措施应结合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1)执行,并满足改进要求(见10.2)。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结合绩效评价(见第9章)要求。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为了对所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见6.2.2)进行应急准备并做出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的过程,包括:
	    a)针对紧急情况建立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提供急救;
	    b)明确资源需求,并确保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c)提供相应培训;
	    d)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测试应急响应能力;
	    e)评价绩效,必要时(包括在测试之后,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后)修订应急预案;
	    f)与所有工作人员沟通明确其义务与职责,并提供有关信息;
	    g)与其他相关方沟通相关信息;
	    h)考虑所有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能力,适当时确保其参与制定应急预案,实现联动互助。
	    组织应保持和保留关于响应潜在紧急情况的过程和计划的文件化信息。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