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疑难问题解答(2025年版)(闽建消〔2025〕1号)
返 回
字变小
字变大
白底黑字

2.2 消防水源与设施设置

2.2.1 当设置有室外消火栓加压系统时,室外消防水池是否还要设置取水口(井)?室外消防水池每格(座)都应设置取水口吗?取水口与建筑物的距离如何确定?
    答:为确保消防车能够直接从水池内取水,室外消防水池每格(座)都应设置取水口;规范规定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确有困难无法满足时,可参照规范关于室外消火栓的规定,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一般不小于5m,当受平面布置条件限制时,可采取设置防护挑檐、防护棚等其他防坠落物砸伤的防护措施。

2.2.2 消防水池分格(座)的依据是按水池的储水总容积还是按消防有效储水容积?
    答:当消防水池和其他用水(如冷却水)合用时,应依据消防有效储水容积作为设两格(座)的判定条件,而不是依据水池的总储水量;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指水池中采取不被动用措施的消防水位至最低有效水位之间的水容积。

2.2.3 消防水泵房与生活水泵房是否应分开设置?
    答:消防水泵房与生活水泵房均应单独设置,其中与消防水池共用贮水池的加压水泵(如冷却用水、生产用水等)可设在消防水泵房内。

2.2.4 附设在建筑物地下室的消防水泵房,因为面积受限,是否可以采用降低水泵房地面标高至低于地下室其他部位的方法设置?
    答:不可以。消防水泵房设置的楼层和位置应合理确定,在实际火灾中,有不少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控制室因被淹或进水而无法使用,严重影响自动消防设施的灭火、控火效果,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因此,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于其所在楼层的低洼处。

2.2.5 当消防水池分两格时,每台消防泵能否单独设置吸水管伸进水池?
    答:每台消防泵可单独设吸水管伸进水池,参考国家标准图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19S910-52)。

2.2.6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消防水池只能采用半地下的方式时,其最高水位高出室外地面2m,最低水位低于室外地面2m,采用室外消火栓作为取水口是否可行?
    答:当半地下式消防水池检修口满足规范取水条件要求时,检修口可直接作为消防车取水口;当不能满足时,可采用取水栓代替取水口,其吸水管的管口应位于最低有效水位线以下,并应满足淹没深度的要求,取水栓口可采用专用产品;当采用室外消火栓作为取水栓口时,必须将泄水孔封闭或改为手动泄水阀,否则车载消防泵无法通过真空泵引水;取水栓口铭牌上应注明“消防水池取水口”(图2.2.6)。
2.2.7 单层的门卫、岗亭、配电房是否也要在取水口保护范围内?
    答: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室外消防水池的建筑,应位于取水口的保护范围内,未要求设置室外消防水池的建筑可不考虑。

2.2.8 当室外消防水池取水口能够保护所有范围时,可否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答:按《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第8.1.4、8.1.5和8.1.6条规定的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由供水设施、消火栓、配水管网和阀门等组成,故不能仅设置消防水池取水口代替室外消火栓系统。

2.2.9 稳压泵设计扬程如何取值?是否应按《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实施指南的要求,消防主泵零流量时对应的系统工作压力取值?
    答:《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关于稳压泵设计压力的要求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一致,具体取值按规范要求。计算方法可按国家标准图集《消防给水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17S205)。

2.2.10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第5.2.6条第9款规定“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应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应小于DN10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消火栓系统的设计流量为40L/s时,出水管管径采用DN100是否违反此条规定?
    答:高位消防水箱主要用于保证建筑发生火灾后初期灭火的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系统和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出水管管径采用DN100可满足要求,开式系统出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

2.2.11 (1)当建筑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配电间、电表间、弱电间等为本层服务的小电间是否需要设置自动灭火系统?(2)当多层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变配电室是否要设置自动灭火系统?(3)生活、消防水泵房是否需要设置喷头保护?(4)客房及宿舍内设置的独立卫生间的淋浴隔间是否需要设置喷头保护?(5)为高层建筑服务,但单栋独立设置的配电室是否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答:除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规定的生活、消防水泵房需要增设自动灭火系统以外,上述各部位属于可燃物较少且非规范规定的重要设备间,可不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2.2.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位于玻璃顶下方的洒水喷头公称动作温度如何确定?
    答:直接位于玻璃顶下方的喷头建议采用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

2.2.1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 55024-2022第2.0.3条第4款“电气设备的正上方不应设置水管道”,对于采用水喷淋系统保护的柴油发电机房是否也需满足此条要求?
    答:当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时,管道不应设置在电气设备的正上方;当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灭火时,该系统为开式系统,平时管道内无水,可设置在柴油发电机的上方。

2.2.14 学校、酒店、餐饮类等项目的厨房冷藏间(库),温度低于4℃,其他区域满布喷淋系统,此房间面积比较小,是否需要和如何设置喷头?
    答:冷藏间(库)一般是单独围护结构,单独围护结构与土建顶板之间为技术夹层,喷头布置可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第7.1.11条执行,冷库内部可不设置喷头,若要设置时,进入冷库内部的喷头可采用干式喷头。

2.2.1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第7.1.2条注1“单排洒水喷头”是否仅指走道布置单排喷头还是包括房间布置单排喷头的场所?
    答:指仅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不包括满布喷淋建筑中仅设单排喷头的电梯厅、走道或房间。

2.2.16 当附设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储油间是否可以直接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答:储油间的油箱为密闭箱,可以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2.2.17 当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设有自动喷淋系统的空调与排风、排烟合用机房,屋顶消防水箱设置高度不能满足其最不利点喷头重力流要求时,可采用设置稳压设施保证吗?
    答:可以。

2.2.18 办公、商业(非商业服务网点)建筑的隔间内部设置跃层,采用开敞楼梯连接上下层,且隔间总建筑面积不大于300㎡时,消火栓如何设置?
    答:参照商业服务网点,该上下层可视为同一空间,在满足任何部位均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的前提下,跃层设置消火栓可不少于1支,但不作为保护下层使用,同时保护该处的消火栓应带消防软管卷盘。

2.2.19 要求2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住宅建筑,公共部位设置的消火栓有一股水柱能到达,另一支消火栓拉到住宅内最远卫生间门的行走距离超过了22.5m,是否可行?
    答:考虑到住宅户内隔墙较多,操作空间狭小,对于住宅(含底层商业服务网点)内面积小于5㎡的卫生间,应保证至少一条消防水龙带到达卫生间门口,另一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覆盖卫生间即可。

2.2.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8.2.4条: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当住宅公共部位的消火栓箱内已配置消防软管卷盘时,户内是否还需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答:当消火栓箱内已配置消防软管卷盘时,住宅户内可不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2.2.21 采用减压阀分区的消防给水系统,低区给水管道是否可以按阀后压力选择管材,还是必须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第8.2.8条规定,根据系统的工作压力选择管材?
    答:减压阀应设置两组,互为备用,当一组减压阀出故障时可关闭维修;减压阀后的管材及阀门的压力等级,应不小于减压阀后安全阀(或泄压阀)的动作压力值;安全阀(或泄压阀)的规格选用应能保证减压阀失效时泄去超压的水量,保证系统安全。

2.2.22 在土地盐碱度较高地区,当室内设置轻便消防水龙或消防软管卷盘系统时,消防给水管径为DN25~DN40,室内埋地部分的消防管材若采用镀锌钢管则耐腐蚀性较差,而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或球墨铸铁管时无该规格管径,能否采用不锈钢管或其他塑料管材代替?
    答:当无规范推荐使用的管材时,满足使用压力要求、耐腐蚀并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以采用。

2.2.23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第12.0.1条规定:消火栓、水泵结合器两侧沿道路方向各5m范围内禁止停放机动车。是否指设置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位置的前方道路一侧内5m范围禁止停放机动车,而不是要求室外栓、水泵结合器应距离车位四周5m以上。
    答:是指消防设施前方的车行道处禁止停放机动车,以免影响取用延误救援;本条是属于“使用与维护”章节,由其他相关专业或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图2.2.23)。
2.2.24 采用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当通透面积占吊顶总面积的比例小于70%时,喷头应如何布置?
    答:格栅吊顶上、下方均应布置喷头,下方下垂型喷头的上方应设置挡水板,挡水板可紧贴在格栅吊顶内底面安装。当净空高度h>8m时,喷水强度应根据试验确定,或在格栅吊顶内底加设密闭板封闭格栅通透部位。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京ICP备2021037427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