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3 设备的启动
	3.3.1 锅炉启动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 电气、控制设备供电正常;
	    2 燃煤锅炉煤斗上煤,或燃气锅炉启动燃气调压站,且送燃气至炉前;
	    3 仪表及操作装置置于工作状态;
	    4 锅炉给水制备完毕;
	    5 除尘脱硫系统具备运行条件。
	3.3.2 锅炉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的有关规定;
	    2 注水应缓慢进行。当注水温度大于50℃时,注水时间不宜少于2h;
	    3 热水锅炉注水过程中应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尽。蒸汽锅炉注水不得低于最低安全水位。
	3.3.3 补水泵在系统充满水,并达到运行要求的静压值后,方可启动热水锅炉。
	3.3.4 热水锅炉的启动与升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煤锅炉启动应按循环水泵、除渣设备、锅炉点火、引风机、送风机、燃烧设备的顺序进行;
	    2 燃气锅炉启动应按循环水泵、燃气调压站、引风机、送风机、排烟阀门、炉膛吹扫、锅炉点火、检漏、燃烧设备的顺序进行;
	    3 热水锅炉升温过程中,应按锅炉厂家提供的正压/负压控制炉膛压力。升温速度应根据锅炉和管网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锅炉点火后,锅炉的升温、升压应符合制造厂家提供的升压、升温曲线。
	3.3.5 蒸汽锅炉的启动与升温升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煤锅炉启动应按给水泵、除渣设备、锅炉点火、引风机、送风机、燃烧设备、并汽的顺序进行;
	    2 燃气锅炉启动应按给水泵、燃气调压站、引风机、送风机、炉膛吹扫、锅炉点火、检漏、燃烧设备、并汽的顺序进行;
	    3 蒸汽锅炉的升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锅炉投入运行,升至工作压力的时间宜控制在2.5h~4.0h;
	        2)蒸汽锅炉在升压期间,压力表、水位计应处于完好状态,并应监视蒸汽压力和水位变化;
	        3)当锅炉压力升至0.05MPa~0.10MPa时,应冲洗、核对水位计;
	        4)当锅炉压力升至0.10MPa~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管;
	        5)当锅炉压力升至0.15MPa~0.20MPa时,应关闭对空排气阀门;
	        6)当锅炉压力升至0.20MPa~0.30MPa时,应进行热拧紧,对下联箱应全面排污;
	        7)当锅炉压力升至工作压力的50%时,应进行母管暖管,暖管时间不得少于45min;
	        8)当锅炉压力升至工作压力的80%时,应对锅炉本体、蒸汽母管、燃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水位计应再次冲洗校对,并应做好并汽或单炉送汽准备。
	3.3.6 蒸汽锅炉并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并汽前应监视锅炉的汽压、汽温和水位的变化;
	    2 当锅炉压力升至小于蒸汽母管压力0.05MPa时,应缓慢开启连接母管主汽阀门,并应监视疏水过程。与蒸汽母管并汽完毕后,应即时关闭疏水阀门。
3.3.4 控制温升速度,是为了保持炉内温度均匀上升,承压部件受热均衡,膨胀正常。
3.3.5 蒸汽锅炉炉内的压力不能升得太快,这是因为:
1 压力升高太快,汽温上升太快,热应力急剧加大;
2 炉水、受热面、炉墙的储热需要一定的时间;
3 炉内燃烧稳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4 需保证水循环的稳定性。
3.3.6 蒸汽锅炉并汽过程中若发生水击,要立即停止并汽,减弱燃烧,加强疏水及检查,待恢复正常后重新并汽;并汽时,要严格监视锅炉及蒸汽母管的压力,防止出现水击。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2.1 运行维护管理
 - 2.2 运行维护安全
 - 2.3 运行维护保养
 - 2.4 经济、环保运行指标
 - 2.5 备品备件
 - 3 热源
 - 3.1 一般规定
 - 3.2 运行准备
 - 3.3 设备的启动
 - 3.4 运行与调节
 - 3.5 停止运行
 - 3.6 故障处理
 - 3.7 维护与检修
 - 4 供热管网
 - 4.1 一般规定
 - 4.2 运行准备
 - 4.3 管网的启动
 - 4.4 运行与调节
 - 4.5 停止运行
 - 4.6 故障处理
 - 4.7 维护与检修
 - 5 泵站与热力站
 - 5.1 一般规定
 - 5.2 运行准备
 - 5.3 泵站与热力站启动
 - 5.4 运行与调节
 - 5.5 故障处理
 - 5.6 停止运行
 - 5.7 维护与检修
 - 6 热用户
 - 6.1 一般规定
 - 6.2 运行准备
 - 6.3 系统的启动
 - 6.4 运行与调节
 - 6.5 故障处理
 - 6.6 停止运行
 - 6.7 维护与检修
 - 7 监控与运行调度
 - 7.1 一般规定
 - 7.2 参数检测
 - 7.3 参数的调节与控制
 - 7.4 计算机自动监控
 - 7.5 最佳运行工况
 - 7.6 运行调度
 - 附录A 热源厂运行维护记录
 - 附录B 供热管网运行维护记录
 - 附录C 泵站、热力站运行维护记录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