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地下水勘察
1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性质、层数和厚度。
2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位变化规律和变化幅度。
3 查明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和水力坡度。
4 调查泉水出露的位置、类型、流量和动态变化。
5 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6 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评价其对混凝土结构物的侵蚀性。
7 调查当地地下水的利用和既有地下排水设施的使用情况。
8 评价地下水对公路的影响。
6.2.2 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大型滑坡、深路堑等重点工程初步勘察时,宜设置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其工程方案有重大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现场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必要时可设置观测孔,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
6.2.3 地下水的流向可用几何法量测,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量测点不应少于3个测孔(井)。3个测点时,最小夹角不宜小于40°。测点间距应根据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宜为50~150m。应同时量测各孔(井)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
6.2.4 地下水的流速可采用指示剂着色法测定,也可采用已知的水力坡度和渗透系数由计算确定。采用指示剂着色法测定时,宜在观测孔两侧各布置一个辅助观测孔,防止指示剂不流经下游观测孔。试验孔与观测孔的距离应根据含水层条件确定,一般细砂层宜为2~5m,含砾粗砂层宜为5~15m,裂隙岩层宜为10~15m,岩溶水可大于50m。指示剂可采用各种盐类、着色颜料等,用量应根据地层的透水性和渗透距离确定。
6.2.5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可采用下述室内或野外试验方法确定:
1 根据代表性岩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值,结合当地经验确定。代表性岩土渗透系数经验值可参考表6.2.5。
2 通过室内常水头或变水头渗透试验确定。
3 在野外对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后计算确定;对非饱和松散岩土层可采用渗水试验确定。
表6.2.5 代表性岩土渗透系数kh经验值
6.2.6 泉水出露处的水流量可根据流量大小选择容积法、三角堰法或梯形堰法测定。
6.2.7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渗水试验等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的规定,室内渗透试验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的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6.3 地下排水设施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总体要求
- 4 路界地表排水
- 4.1 一般规定
- 4.2 路面表面排水
- 4.3 中央分隔带排水
- 4.4 起高段排水
- 4.5 坡面排水
- 5 路面内部排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 5.3 排水基层
- 5.4 排水垫层
- 6 路界地下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下水勘察
- 6.3 地下排水设施
- 7 公路构造物、下穿道路及沿线设施排水
- 7.1 桥面排水
- 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 7.3 隧道排水
- 7.4 下穿道路排水
- 7.5 沿线设施排水
- 8 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
- 8.1 多年冻土地区
- 8.2 膨胀土地区
- 8.3 黄土地区
- 8.4 盐渍土地区
- 8.5 滑坡路段
- 8.6 水环境敏感路段
- 9 水文与水力计算
- 9.1 水文计算
- 9.2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 9.3 泄水口水力计算
- 9.4 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 附录A 各种排水构造物用圬工材料强度要求
- 附录B 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 附录C 开口式泄水口截流率计算诺谟图
-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