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停车需求预测
4.1.1 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为依据,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规划、交通出行特征、交通服务水平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素,预测城市停车(位)需求总量及空间分布。
4.1.2 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应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场规模和空间分布、停车场形式和停车位规模、路内停车位规模和分布、停车收费管理等信息;
2 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场供给能力、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标;
3 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城市道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等;
4 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计算停车需求生成率、平均停车时间、停车场供给能力、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现状停车位需求等停车特征指标;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4.1.3 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应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基本车位需求预测应结合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机动车保有量等,可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确定;出行车位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可采取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预测等方法确定。
4.1.4 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可采取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用地类别法等。
4.1.4 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与非机动车保有量、非机动车出行分担比例等因素紧密相关。
4.1.2 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应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场规模和空间分布、停车场形式和停车位规模、路内停车位规模和分布、停车收费管理等信息;
2 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场供给能力、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标;
3 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城市道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等;
4 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计算停车需求生成率、平均停车时间、停车场供给能力、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现状停车位需求等停车特征指标;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4.1.3 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应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基本车位需求预测应结合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机动车保有量等,可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确定;出行车位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可采取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预测等方法确定。
4.1.4 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可采取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用地类别法等。
条文说明
4.1.1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参考了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开展的停车规划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国家“九五”攻关专题项目《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中的研究成果。
4.1.2 停车调查是停车规划的基础,是停车规划量化分析的依据,应定期开展停车调查工作。
1 停车设施调查应包括:现状停车场的分布,现状停车场的规模(每个停车场的车位数和占地面积),现状停车场的形式及构成,停车场的收费情况,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及使用情况,停车场建设方式及管理体制,停车场附近的交通状况,停车场附近的环境条件,停车场服务对象及范围等。
2 停车特征调查应按平蜂日和高峰日分区域进行。停车特征调查应包括:停车地点到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停车调查初始时停车场内停车数量,车辆到达及离开停车场的时间,调查结束时停车场内停车数量等。
3 相关资料收集应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料,机动车保有量统计资料,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城市道路统计资料等。
4 停车场供给能力包括路外停车场供给能力和路内停车位供给能力,其中:
路外停车场供给能力是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i——第i个路外停车场的建筑面积或(和)供车辆停放的用地面积(㎡);
B——单个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按照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库四种形式计算。
路内停车位供给能力是某条允许停车路段提供的停车位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i——第i个路外停车场的建筑面积或(和)供车辆停放的用地面积(㎡);
B——单个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按照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库四种形式计算。
路内停车位供给能力是某条允许停车路段提供的停车位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Lp——允许停车路段的长度(m);
l——单个标准车停放占用道路的长度(m)。
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路内停车供给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Lp——允许停车路段的长度(m);
l——单个标准车停放占用道路的长度(m)。
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路内停车供给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Ck——第k条路段提供停车位数量(个);
K——该地区允许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路段数(条)。
平均停车时间是衡量停车场运营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平均停车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k——第k条路段提供停车位数量(个);
K——该地区允许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路段数(条)。
平均停车时间是衡量停车场运营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平均停车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j——第j辆车的停放时间(h);
N——调查期间停车场内实际停车数(辆)。
车位周转率β反映停车场平均每个停车位被使用的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tj——第j辆车的停放时间(h);
N——调查期间停车场内实际停车数(辆)。
车位周转率β反映停车场平均每个停车位被使用的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调查期间停车数量(辆);
Ci——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数(个)。
停车场利用率γ(%),停车场内的停车位使用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
S——调查期间停车数量(辆);
Ci——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数(个)。
停车场利用率γ(%),停车场内的停车位使用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i——第i辆车停放时间(min);
T——调查时间长度(min);
Cp——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个)。
停车集中指数λ表示某一时刻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的拥挤程度,分为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和平均停车集中指数,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i——第i辆车停放时间(min);
T——调查时间长度(min);
Cp——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个)。
停车集中指数λ表示某一时刻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的拥挤程度,分为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和平均停车集中指数,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Nj——停车高峰小时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数量(辆);
Cp——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个)。
平均停车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j——停车高峰小时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数量(辆);
Cp——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个)。
平均停车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多次调查所得实际停车总量(辆);
X——观测次数。
S——多次调查所得实际停车总量(辆);
X——观测次数。
4.1.3 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
基本车位需求应等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规划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应综合考虑影响机动车发展的政策,结合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预测。
出行车位需求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机动车出行比例和停车特征等紧密相关,其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可采取经验借鉴法、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法等预测。
停车位总需求应等于基本车位需求与出行车位需求之和。停车位总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D——停车位总需求(个);
D1——机动车保有量(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出行车位需求预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经验借鉴法经验借鉴法
通过借鉴类似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间的关系来估算出行车位需求,通常情况下出行车位需求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0%~30%。
D——停车位总需求(个);
D1——机动车保有量(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出行车位需求预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经验借鉴法经验借鉴法
通过借鉴类似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间的关系来估算出行车位需求,通常情况下出行车位需求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0%~30%。
式中:α——出行车位需求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通常为10%~30%。
2)用地类别法
用地类别法是通过调查现状不同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和停车位周转率等参数,依据用地规划指标来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用地类别法
用地类别法是通过调查现状不同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和停车位周转率等参数,依据用地规划指标来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辆/万㎡);
S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的建筑面积(万㎡);
β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的停车位周转率。
3)机动车出行分布法
机动车出行分布法是通过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来预测机动车出行矩阵,结合机动车高峰小时系数和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等参数,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辆/万㎡);
S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的建筑面积(万㎡);
βij——第i个停车分区第j类用地性质的停车位周转率。
3)机动车出行分布法
机动车出行分布法是通过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来预测机动车出行矩阵,结合机动车高峰小时系数和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等参数,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i——第i个停车分区吸引的机动车数量(辆);
χi——第i个停车分区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
βi——第i个停车分区停车位周转率。
Ai——第i个停车分区吸引的机动车数量(辆);
χi——第i个停车分区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
βi——第i个停车分区停车位周转率。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 停车需求预测与停车位供给
- 下一节:4.2 停车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