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2 通风


9.2.1  并联电容器装置室的通风量,应按消除屋内余热计算。

9.2.2  并联电容器装置室的夏季排风温度,应根据电容器的环境温度类别确定,不应超过表9.2.2规定的电容器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

表9.2.2  电容器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

9.2.3  串联电抗器小间的通风量,应按消除屋内余热计算,夏季排风温度不宜超过40℃。

9.2.4  并联电容器装置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

9.2.5  在风沙较大地区,并联电容器装置室应采取防尘措施,进风口宜设置过滤装置。

9.2.6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方向,应减少太阳辐射热对电容器的影响,并宜布置在夏季通风良好的方向。

9.2.7  并联电容器装置室设置屋面保温层或隔热层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确定。

条文说明

9.2.1  控制电容器运行温度是保证电容器安全运行和使用年限的重要条件。运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介质击穿强度降低,或导致介质损耗(tanδ)的迅速增加。若温度继续上升,将破坏热平衡,造成热击穿,影响电容器的寿命。电容器一般都靠空气自然冷却,所以周围空气温度对电容器的运行温度影响很大。并联电容器装置室,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屋内余热。在进行电容器室的通风计算时,电容器室的余热量包括两项:电容器的散热量和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屋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计算电容器散热量时,主要考虑的是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转换的热量。介质损耗功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Ps——电容器介质损耗功率(kW);

          Qc——电容器室内安装的电容器容量(kvar);

          tanδ——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9.2.2  排风温度是以排热为主要目的的通风计算中的一个关键数据,它对通风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确定排风温度是十分重要。在确定排风温度时,首先考虑电容器安全运行适用的环境温度,又要与电容器屋内布置的其他设备,适用的环境温度以及通风系统的经济性做统一考虑。参照采暖通风标准的规定,电容器以及与其有关的电气设备的适用环境温度,本条了对排风温度的工程采用值做了规定。为使得对排风温度的规定更加明确,本次修订增加了电容器运行环境温度的规定,此规定应用了现行国家标准《标称电压1000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GB/T 11024.1中的规定。

9.2.3  串联电抗器小间的通风,以排除屋内余热为主要目的。由于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屋内的热量与电抗器散热量相比甚小,所以,在进行电抗器小间通风量计算时,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屋内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电抗器适用的环境温度,参照油浸式变压器的有关规定,本条对电容器室的排风温度和排风温差做了规定。

9.2.4  自然通风是安全可靠的通风方式,有效而又节能,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方式。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达不到排除屋内余热所需要的通风量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一般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由于电容器屋内电容器台数较多,布置分散,所以散热比较均匀,因而需要均匀地多设置一些进、排风口,合理地组织气流,以期得到较好的通风效果。一般来说,电容器室的机械排风口不会设置很多,因此,多设置一些进风口并合理地组织气流显得非常重要。

9.2.5  在风沙较大的地区,进风口设置防尘措施,可以与进风过滤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在一般地区的电容器室设置的防雨百叶窗、双层百叶窗加遮雨棚、出风弯管等是防止雨雪飘入屋内的有效措施,在进、排风口加铁丝网则是防止小动物进入屋内的有效方法。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利用。

9.2.6  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在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时,应予以综合考虑。布置电容器室应尽量避免夏季西晒,利用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影响,使尽可能多的自然风进入电容器室,以获得最好的夏季通风效果。屋外电容器组布置时,应尽量使电容器的小面朝向太阳直射时间最长的方向,减少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温升,同时,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设计时,也应考虑利用夏季主导风向的通风散热作用,求得二者兼顾的优良效果。

9.2.7  严寒和高温地区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室,应考虑室内的保温或隔热,其屋面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情况下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可起到控制室温的作用,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有利,屋面结构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7-2017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