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5 结构
6.15.1 系统内各设备的外部软缆和软线通过硬质材料电缆入口应有光滑的圆边,圆边的最小半径应大于0.5mm;电缆入口应适合于导线管(或电缆、软线)的保护套的引入,使芯线完全得到保护,并且当导线管(或电缆、软线)安装完成后,电缆入口的防尘或防水保护应与灯具的防护等级相同。
6.15.2 不使用工具不能将软缆(或软线)推入灯具、引起接线端子处软缆或软线位移;软缆或软线应承受25次拉力,拉力值如表4所示,拉时不能猛拉,每次历时1s。试验期间测量软缆或软线的纵向位移。第一次承受拉力时,在离软线固定架约20mm处的软缆或软线上作标记,25次拉力期间,标记的位移不能超过2mm;软缆或软线应能承受扭力,扭矩值如表4所示。
6.15.2 不使用工具不能将软缆(或软线)推入灯具、引起接线端子处软缆或软线位移;软缆或软线应承受25次拉力,拉力值如表4所示,拉时不能猛拉,每次历时1s。试验期间测量软缆或软线的纵向位移。第一次承受拉力时,在离软线固定架约20mm处的软缆或软线上作标记,25次拉力期间,标记的位移不能超过2mm;软缆或软线应能承受扭力,扭矩值如表4所示。
表4 扭矩值

6.15.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走线槽应光滑,不应存在可能磨损接线绝缘层的锐边、毛口、毛刺等类似现象。金属定位螺钉之类的零件不能凸伸到线槽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14 电磁兼容性能
- 下一节:6.16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分类
- 4.1 系统分类
- 4.2 灯具分类
- 5 防护等级
- 6 要求
- 6.1 总则
- 6.2 通用要求
- 6.3 系统与整机性能
- 6.4 充、放电性能
- 6.5 电池性能
- 6.6 重复转换性能
- 6.7 电压波动性能
- 6.8 转换电压性能(集中控制型系统除外)
- 6.9 充、放电耐久性能
- 6.10 绝缘性能
- 6.11 耐压性能
- 6.12 气候环境耐受性能
- 6.13 机械环境耐受性能
- 6.14 电磁兼容性能
- 6.15 结构
- 6.16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 6.17 主要部件性能
- 7 试验
- 7.1 总则
- 7.2 基本功能试验
- 7.3 充、放电试验
- 7.4 重复转换试验
- 7.5 电压波动试验
- 7.6 转换电压试验
- 7.7 充、放电耐久试验
- 7.8 绝缘电阻试验
- 7.9 接地电阻试验
- 7.10 耐压试验
- 7.11 高温试验
- 7.12 低温试验
- 7.13 恒定湿热试验
- 7.14 振动试验
- 7.15 冲击试验
- 7.16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7.17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7.18 电源瞬变试验
- 7.19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7.20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7.2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7.2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7.23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 7.24 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 7.25 抗冲击试验
- 8 检验规则
- 8.1 出厂检验
- 8.2 型式检验
- 9 标志
- 9.1 一般要求
- 9.2 产品标志
- 9.3 质量检验标志
- 10 使用说明书
-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2 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3 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4 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5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 A.6 消防应急灯具组成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疏散指示标志
- B.1 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图形与文字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产品型号
- C.1 产品型号代码
- C.2 型号编制方法
-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密封镉镍、氢镍可充蓄电池
- D.1 范围
- D.2 试验样品及试验程序
- D.3 试验
-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组
- E.1 范围
- E.2 试验样品及试验程序
- E.3 试验
-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研磨轮示意图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