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21.5 软件基本要求
21.5.1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软件系统应在成熟、可靠、开放的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按运营需求开发应用软件。
21.5.2 系统软件应提供良好、通用的开放性接口。
21.5.3 系统软件应符合当前计算机软件、通信、自动化等技术发展趋势。
21.5.4 数据组织和展现方式应满足地铁系统监控的特点,应采用面向对象(设备)的大容量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数据应采用层次化模型结构。
21.5.5 数据流的控制应清晰,数据传输机制应可靠、稳定、高效。
21.5.6 系统软件应支持工程的长期和分阶段现场调试,单站的调试不应影响已运行的系统运行。
21.5.7 软件系统应基于模块化、组件化结构,采用层次性模型,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21.5.8 软件系统应支持不同方式的硬件集成环境及软件配置形态,并应具备与其他系统有一定的互连能力。
21.5.9 软件系统底层通信服务运行应高效稳定,并可支持各种标准的通用通信协议及易于扩展专用协议的开发,并应支持计算机、通道、设备等多层冗余。
21.5.10 系统软件应采用冗余、容错、自恢复等技术。
21.5.11 软件体系应具备完整的系统维护和诊断功能,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21.5.12 应用软件应按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及数据应用层编制。
21.5.2 系统软件应提供良好、通用的开放性接口。
21.5.3 系统软件应符合当前计算机软件、通信、自动化等技术发展趋势。
21.5.4 数据组织和展现方式应满足地铁系统监控的特点,应采用面向对象(设备)的大容量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数据应采用层次化模型结构。
21.5.5 数据流的控制应清晰,数据传输机制应可靠、稳定、高效。
21.5.6 系统软件应支持工程的长期和分阶段现场调试,单站的调试不应影响已运行的系统运行。
21.5.7 软件系统应基于模块化、组件化结构,采用层次性模型,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21.5.8 软件系统应支持不同方式的硬件集成环境及软件配置形态,并应具备与其他系统有一定的互连能力。
21.5.9 软件系统底层通信服务运行应高效稳定,并可支持各种标准的通用通信协议及易于扩展专用协议的开发,并应支持计算机、通道、设备等多层冗余。
21.5.10 系统软件应采用冗余、容错、自恢复等技术。
21.5.11 软件体系应具备完整的系统维护和诊断功能,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21.5.12 应用软件应按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及数据应用层编制。
条文说明
21.5.1 BAS所采用的软件应是成熟的、通用的、平台级商用产品。系统软件是一个分层、分布式SCADA系统,数据加工和处理应由事件驱动型数据库软件实施。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原则:
(1)支持多种硬件构成形式,软件结构不依赖于硬件环境;
(2)采用的技术符合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技术趋势,并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2)采用的技术符合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技术趋势,并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3)系统软件运用冗余、容错、自恢复等技术,充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尽量选用成熟COTS软件作为构成BAS系统软件的基础,要求软件模块化、组件化,采用层次性模型,应用开发和设计应符合标准化、易于扩展的原则;
(5)系统组件和通信协议遵从国际标准,应采用标准、开放的中间件作为BAS系统软件体系的通信“软总线”,使各层接口便利、通用;
(6)系统软件平台必须在保证稳定、可靠、先进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满足BAS不断发展的需要;
(7)系统软件应提供良好、通用的开放性接口,能有效支撑轨道交通应用功能的开发,其中数据库、接口驱动和人-机界面的开放性尤为重要。除操作系统软件外,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下列软件:
中央级应用软件;
车站级应用软件;
PLC或DCS应用软件;
通信接口软件;
数据库生成与管理软件;
人机接口软件;
系统组态软件;
系统维护及诊断软件;
通信管理和网管软件。
车站级应用软件;
PLC或DCS应用软件;
通信接口软件;
数据库生成与管理软件;
人机接口软件;
系统组态软件;
系统维护及诊断软件;
通信管理和网管软件。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21.4 硬件设备配置
- 下一节:21.6 系统网络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