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设计
4.2.1 垫层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并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量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性材料。
2. 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且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的粉质黏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或石块等。
3.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石灰宜选用新鲜的消石灰,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土料宜选用粉质黏土,不宜使用块状黏土,且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土料应过筛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mm。
4. 粉煤灰。选用的粉煤灰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性的要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m~0.5m。粉煤灰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应采取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矿渣。宜选用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等高炉重矿渣。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应小于11kN/m3,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得超过5%。垫层设计、施工前应对所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确认性能稳定并满足腐蚀性和放射性安全的要求。对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
6. 其他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可采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的其他工业废渣材料,但应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其经济技术效果良好且施工措施完善后方可使用。
7.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选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性能及填料,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质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的要求,通过设计计算并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带、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砾砂、粗砂、中砂等材料,且不宜含氯化钙、碳酸钠、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物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
4.2.2 垫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pz+pcz≤ ƒaz (4.2.2-1)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ƒ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可分别按式(4.2.2-2)和式(4.2.2-3)计算:
1) 条形基础
(4.2.2-2)
2) 矩形基础
(4.2.2-3)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 °),宜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2.2采用。
表4.2.2 土和砂石材料压力扩散角θ( °)
注:1. 当z/b<0.25时,除灰土取θ=28°外,其他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2. 当0.25<z/b<0.5时,θ值可以内插;
3.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其压力扩散角宜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4.2.3 垫层底面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垫层底面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确定:
b'≥b+2ztanθ (4.2.3)
式中:b'——垫层底面宽度(m);
θ——压力扩散角,按本规范表4.2.2取值;当z/b<0.25时,按表4.2.2中z/b=0.25取值。
2. 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缘不应小于300mm,且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基坑开挖的经验及要求放坡。
3. 整片垫层底面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加宽。
4.2.4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表4.2.4选用。矿渣垫层的压实系数可根据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试验结果,按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确定。
表4.2.4 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
注:1. 压实系数λc为土的控制干密度ρd与最大干密度ρdmax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1t/m3~2.2t/m3;
2. 表中压实系数λc系使用轻型击实试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ρdmax时给出的压实控制标准,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时,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及其他材料压实标准应为压实系数λc≥0.94。
4.2.5 换填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4.2.6 对于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在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应考虑邻近建筑物基础荷载对软弱下卧层顶面应力叠加的影响。当超出原地面标高的垫层或换填材料的重度高于天然土层重度时,宜及时换填,并应考虑其附加荷载的不利影响。
4.2.7 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换填垫层在满足本规范第4.2.2条~4.2.4条的条件下,垫层地基的变形可仅考虑其下卧层的变形。对地基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计算垫层自身的变形。垫层下卧层的变形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进行计算。
4.2.8 加筋土垫层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尚应进行材料强度验算:
Tp≤Ta (4.2.8)
式中:Ta——土工合成材料在允许延伸率下的抗拉强度(kN/m);
T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单位宽度的土工合成材料的最大拉力(kN/m)。
4.2.9 加筋土垫层的加筋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层加筋时,可设置在垫层的中部;
2. 多层加筋时,首层筋材距垫层顶面的距离宜取30%垫层厚度,筋材层间距宜取30%~50%的垫层厚度,且不应小于200mm。
3. 加筋线密度宜为0.15~0.35。无经验时,单层加筋宜取高值,多层加筋宜取低值。垫层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4.2.1 砂石是良好的换填材料,但对具有排水要求的砂垫层宜控制含泥量不大于3%;采用粉细砂作为换填材料时,应改善材料的级配状况,在掺加碎石或卵石使其颗粒不均匀系数不小于5并拌合均匀后,方可用于铺填垫层。
石屑是采石场筛选碎石后的细粒废弃物,其性质接近于砂,在各地使用作为换填材料时,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应控制好含泥量及含粉量,才能保证垫层的质量。
黏土难以夯压密实,故换填时应避免采用作为换填材料,在不得已选用上述土料回填时,也应掺入不少于30%的砂石并拌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当采用粉质黏土大面积换填并使用大型机械夯压时,土料中的碎石粒径可稍大于50mm,但不宜大于100mm,否则将影响垫层的夯压效果。
灰土强度随土料中黏粒含量增高而加大,塑性指数小于4的粉土中黏粒含量太少,不能达到提高灰土强度的目的,因而不能用于拌合灰土。灰土所用的消石灰应符合优等品标准,储存期不超过3个月,所含活性CaO和MgO越高则胶结力越强。通常灰土的最佳含灰率约为CaO+MgO总量的8%。石灰应消解(3~4)d并筛除生石灰块后使用。
粉煤灰可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按其燃烧后形成玻璃体的粒径分析,应属粉土的范畴。但由于含有CaO、SO3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活性,当与水作用时,因具有胶凝作用的火山灰反应,使粉煤灰垫层逐渐获得一定的强度与刚度,有效地改善了垫层地基的承载能力及减小变形的能力。不同于抗地震液化能力较低的粉土或粉砂,由于粉煤灰具有一定的胶凝作用,在压实系数大于0.9时,即可以抵抗7度地震液化。用于发电的燃煤常伴生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因而粉煤灰亦有时有弱放射性。作为建筑物垫层的粉煤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有关规定作为安全使用的标准,粉煤灰含碱性物质,回填后碱性成分在地下水中溶出,使地下水具弱碱性,因此应考虑其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应对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粉煤灰垫层上宜覆盖0.3m~0.5m厚的黏性土,以防干灰飞扬,同时减少碱性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绿化。
矿渣的稳定性是其是否适用于作换填垫层材料的最主要性能指标,原冶金部试验结果证明,当矿渣中CaO的含量小于45%及FeS与MnS的含量约为1%时,矿渣不会产生硅酸盐分解和铁锰分解,排渣时不浇石灰水,矿渣也就不会产生石灰分解,则该类矿渣性能稳定,可用于换填。对中、小型垫层可选用8mm~40mm与40mm~60mm的分级矿渣或0mm~60mm的混合矿渣;较大面积换填时,矿渣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或大于分层铺填厚度的2/3。与粉煤灰相同,对用于换填垫层的矿渣,同样要考虑放射性、对地下水和环境的影响及对金属管网、构件的影响。
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是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工材料,主要由涤纶、尼龙、腈纶、丙纶等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工程的需要,加工成具有弹性、柔性、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透水、隔水、反滤性、抗腐蚀性、抗老化性和耐久性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如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土工带、土工网、土工膜、土工织物、塑料排水带及其他土工合成材料等。由于这些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广泛的适用性,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被迅速推广应用于河、海岸护坡、堤坝、公路、铁路、港口、堆场、建筑、矿山、电力等领域的岩土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
用于换填垫层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垫层中主要起加筋作用,以提高地基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防止垫层被拉断裂和剪切破坏、保持垫层的完整性、提高垫层的抗弯刚度。因此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垫层有效地改变了天然地基的性状,增大了压力扩散角,降低了下卧土层的压力,约束了地基侧向变形,调整了地基不均匀变形,增大地基的稳定性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上述特点,将其用于软弱黏性土、泥炭、沼泽地区修建道路、堆场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在部分建筑、构筑物的加筋垫层中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以及工程实测的结果证明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的作用机理为:(1)扩散应力,加筋垫层刚度较大,增大了压力扩散角,有利于上部荷载扩散,降低垫层底面压力;(2)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加筋垫层的作用,加大了压缩层范围内地基的整体刚度,有利于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3)增大地基稳定性,由于加筋垫层的约束,整体上限制了地基土的剪切、侧向挤出及隆起。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时,应根据工程荷载的特点、对变形、稳定性的要求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性质及土工合成材料的工作环境等,选择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布置形式及填料品种,主要包括:(1)确定所需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力学性质如允许抗拉强度及相应的伸长率、耐久性与抗腐蚀性等;(2)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在垫层中的布置形式、间距及端部的固定方式;(3)选择适用的填料与施工方法等。此外,要通过验证、保证土工合成材料在垫层中不被拉断和拔出失效。同时还要检验垫层地基的强度和变形以确保满足设计的要求。最后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垫层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工合成材料的耐久性与老化问题,在工程界均有较多的关注。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引入我国为时不久,目前未见在工程中老化而影响耐久性。英国已有近一百年的使用历史,效果较好。合成材料老化的主要因素:紫外线照射、60℃~80℃的高温或氧化等。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土工合成材料是埋在地下的土层中, 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皆极微弱,故土工合成材料能满足常规建筑工程中的耐久性需要。
在加筋土垫层中,主要由土工合成材料承受拉应力,所以要求选用高强度、低徐变性、延伸率适宜的材料,以保证垫层及下卧层土体的稳定性。在软弱土层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由合成材料承受上部荷载产生的应力远高于软弱土中的应力,因此一旦由于合成材料超过极限强度产生破坏,随之荷载转移而由软弱土承受全部外荷,势将大大超过软弱土的极限强度,而导致地基的整体破坏;进而地基的失稳将会引起上部建筑产生较大的沉降,并使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用于加筋垫层中的土工合成材料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而绝不能使其受力后的强度等参数处于临界状态,以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4.2.2 垫层设计应满足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首先垫层能换除基础下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软弱土层,代之以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层;其次荷载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使下卧层顶面受到的压力满足小于或等于下卧层承载能力的条件;再者基础持力层被低压缩性的垫层代换,能大大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因此,合理确定垫层厚度是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通常根据土层的情况确定需要换填的深度,对于浅层软土厚度不大的工程,应置换掉全部软弱土。对需换填的软弱土层,首先应根据垫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基底压力,再根据垫层下卧层的承载力,设置垫层的厚度,经本规范式(4.2.2-1)复核,最后确定垫层厚度。
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值可以根据双层地基理论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仅限于条形基础均布荷载的计算条件。也可以将双层地基视作均质地基,按均质连续各向同性半无限直线变形体的弹性理论计算。第一种方法计算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的假定又与实际双层地基的状态有一定误差。最常用的是扩散角法,按本规范式(4.2.2-2)或式(4.2.2-3)计算的垫层厚度虽比按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略偏安全,但由于计算方法比较简便,易于理解又便于接受,故而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压力扩散角应随垫层材料及下卧土层的力学特性差异而定,可按双层地基的条件来考虑。四川及天津曾先后对上硬下软的双层地基进行了现场静载荷试验及大量模型试验,通过实测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压力反算上部垫层的压力扩散角,根据模型试验实测压力,在垫层厚度等于基础宽度时,计算的压力扩散角均小于30°,而直观破裂角为30°。同时,对照耶戈洛夫双层地基应力理论计算值,在较安全的条件下,验算下卧层承载力的垫层破坏的扩散角与实测土的破裂角相当。因此,采用理论计算值时,扩散角最大取30°。对小于30°的情况,以理论计算值为基础,求出不同垫层厚度时的扩散角θ。根据陕西、上海、北京、辽宁、广东、湖北等地的垫层试验,对于中砂、粗砂、砾砂、石屑的变形模量均在30MPa~45MPa的范围,卵石、碎石的变形模量可达35MPa~80MPa,而矿渣则可达到35MPa~70MPa。这类粗颗粒垫层材料与下卧的较软土层相比,其变形模量比值均接近或大于10,扩散角最大取30°;而对于其他常作换填材料的细粒土或粉煤灰垫层,碾压后变形模量可达到13MPa~20MPa,与粉质黏土垫层类似,该类垫层材料的变形模量与下卧较软土层的变形模量比值显著小于粗粒土垫层的比值,则可比较安全地按3来考虑,同时按理论值计算出扩散角θ。灰土垫层则根据北京的试验及北京、天津、西北等地经验,按一定压实要求的3:7或2:8灰土28d强度考虑,取θ为28°。因此,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给出不同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
土夹石、砂夹石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宜依据土与石、砂与石的配比,按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有经验时也可按地区经验选取。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一般用于z/b较小的薄垫层。对土工带加筋垫层,设置一层土工筋带时,θ宜取26°;设置两层及以上土工筋带时,θ宜取35°。
利用太原某现场工程加筋垫层原位静载荷试验,对土工带加筋垫层的压力扩散角进行验算。试验中加筋垫层土为碎石,粒径10mm~30mm,垫层尺寸为2.3m×2.3m×0.3m,基础底面尺寸为1.5m×l.5m。土工带加筋采用两种土工筋带:TG玻塑复合筋带(A型,极限抗拉强度σb=94.3MPa)和CPE钢塑复合筋带(B型,极限抗拉强度σb=139.4MPa)。根据不同的加筋参数和加筋材料,将此工程分为10种工况进行计算。具体工况参数如表3所示。以沉降为1.5%基础宽度处的荷载值作为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58.3kPa。基础底面处垫层土的自重压力值忽略不计。由式(4.2.2-3)分别计算加筋碎石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值,结果列于表3。
表3 工况参数及压力扩散角
注:LDR-加筋线密度;q0.015B-沉降为1.5%基础宽度处的荷载值;θ-压力扩散角。
收集了太原地区7项土工带加筋垫层工程,按照表4.2.2给出的压力扩散角取值验算是否满足式(4.2.2-1)要求。7项工程概况描述如下,工程基本参数和压力扩散角取值列于表4。验算时,太原地区从地面到基础底面土的重度加权平均值取γm=19kN/m3,加筋垫层重度碎石取21kN/m3,砂石取19.5kN/m3 ,灰土取16.5kN/m3,所用土工筋带均为TG玻塑复合筋带(A型),ηd取1.5。验算结果列于表5。
表4 土工带加筋工程基本参数
注:L——基础长度;B——基础宽度;d——基础埋深;z——垫层厚度;N——加筋层数;h——加筋带厚度;U——首层加筋间距;H——加筋间距;其他同表3。
表5 加筋垫层下卧层承载力计算
1——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13号住宅楼(6层砖混,砂石加筋);
2——山西省体委职工住宅楼(6层砖混,灰土加筋);
3——迎泽房管所住宅楼(9层底框,碎石加筋);
4——文化苑E-4号住宅楼(7层砖混,砂石加筋);
5——文化苑E-5号住宅楼(6层砖混,砂石加筋);
6——山西省交通干部学校综合教学楼(13层框剪,砂石加筋);
7——某机关职工住宅楼(6层砖混,砂石加筋)。
4.2.3 确定垫层宽度时,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侧面土的强度条件,保证垫层应有足够的宽度,防止垫层材料向侧边挤出而增大垫层的竖向变形量。当基础荷载较大,或对沉降要求较高,或垫层侧边土的承载力较差时,垫层宽度应适当加大。
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应大于ztanθ,且不得小于300mm,如图1所示。
图1 垫层宽度取值示意
4.2.4 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由于干密度试验难于操作,误差较大。所以其施工的控制标准按目前的经验,在采用8t以上的平碾或振动碾施工时可按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2mm控制。
4.2.5 经换填处理后的地基,由于理论计算方法尚不够完善,或由于较难选取有代表性的计算参数等原因,而难于通过计算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所以,本条强调经换填垫层处理的地基其承载力宜通过试验、尤其是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确定。对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及一般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在无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当施工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压实标准后,初步设计时可以参考表6所列的承载力特征值取用。
表6 垫层的承载力
注:压实系数小的垫层,承载力特征值取低值,反之取高值;原状矿渣垫层取低值,分级矿渣或混合矿渣垫层取高值。
4.2.6 我国软黏土分布地区的大量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工程经验表明,采用换填垫层进行局部处理后,往往由于软弱下卧层的变形,建筑物地基仍将产生过大的沉降量及差异沉降量。因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中的变形计算方法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计算,以保证地基处理效果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4.2.7 粗粒换填材料的垫层在施工期间垫层自身的压缩变形已基本完成,且量值很小。因而对于碎石、卵石、砂夹石、砂和矿渣垫层,在地基变形计算中,可以忽略垫层自身部分的变形值;但对于细粒材料的尤其是厚度较大的换填垫层,则应计入垫层自身的变形,有关垫层的模量应根据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参照表7选用。
表7 垫层模量(MPa)
注:压实矿渣的Eo/Es比值可按1.5~3.0取用。
下卧层顶面承受换填材料本身的压力超过原天然土层压力较多的工程,地基下卧层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如工程条件许可,宜尽早换填,以使由此引起的大部分地基变形在上部结构施工之前完成。
4.2.9 加筋线密度为加筋带宽度与加筋带水平间距的比值。
对于土工加筋带端部可采用图2说明的胞腔式固定方法。
图2 胞腔式固定方法
1——基础;2——胞腔式砂石袋;
3——筋带;z——加筋垫层厚度
工程案例分析:
场地条件:场地土层第一层为杂填土,厚度0.7m~0.8m,在试验时已挖去;第二层为饱和粉土,作为主要受力层,其天然重度为18.9kN/m3,土粒相对密度2.69,含水量31.8%,干重度14.5kN/m3,孔隙比0.881,饱和度96%,液限32.9%,塑限23.7%,塑性指数9.2,液性指数0.88,压缩模量3.93MPa。根据现场原土的静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结合本地区经验综合确定饱和粉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
工程概况:矩形基础,建筑物基础平面尺寸为60.8m×14.9m,基础埋深2.73m。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k取130kPa。基础底部为软弱土层,需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一:采用砂石进行换填,从地面到基础底面土的重度加权平均值取19kN/m3,砂石重度取19.5kN/m3。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假定z/B=0.25,如垫层厚度z取3.73m,按本规范4.2.2条取压力扩散角20°。计算得基础底面处的自重应力pc为51.9kPa,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pcz为124.6kPa,则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63.3kPa,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为187.9kPa,承载力深度修正值为115.0kPa,垫层底面处土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95.0kPa,满足式(4.2.2-1)要求。
处理方法二:采用加筋砂石垫层。加筋材料采用TG玻塑复合筋带(极限抗拉强度σb=94.3MPa),筋带宽、厚分别为25mm和2.5mm。两层加筋,首层加筋间距拟采用0.6m,加筋带层间距拟采用0.4m,加筋线密度拟采用17%。压力扩散角取35°。砂石垫层参数同上。基础底面处的自重应力pc为51.9kPa,假定垫层厚度为1.5m,按式(4.2.2-3)计算加筋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66.6kPa,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pcz为81.2kPa,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为147.8kPa,计算得承载力深度修正值为72.7kPa,垫层底面处土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2.7kPa>147.8kPa,满足式(4.2.2-1)要求。由式(4.2.3)计算可得垫层底面最小宽度为16.9m,取17m。该工程竣工验收后,观测到的最终沉降量为3.9mm,满足变形要求。
两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可知,使用加筋垫层,可使垫层厚度比仅采用砂石换填时减少60%。采用加筋垫层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施工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