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GB/T16840.1-2008
7.3 二次短路熔痕的特征
7.3.1 铜导线上短路熔珠的直径相对大于一次短路熔珠,但又小于火烧形成的熔珠,表面有微小凹坑,光泽性差;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有小凹坑、裂纹及塌陷现象。
7.3.2 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多,分布在熔珠的边缘及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透明感的鲜红色(红宝石色),光泽度强,有较多的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浅灰色氧化铝膜,光泽度强,有粗糙的条纹或光亮的斑点。
7.3.3 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无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导线上有微熔变细的痕迹。
7.3.4 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短路熔珠时,与短路熔珠相连接的导线变硬或粘结在一处。
7.3.2 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多,分布在熔珠的边缘及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透明感的鲜红色(红宝石色),光泽度强,有较多的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浅灰色氧化铝膜,光泽度强,有粗糙的条纹或光亮的斑点。
7.3.3 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无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导线上有微熔变细的痕迹。
7.3.4 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短路熔珠时,与短路熔珠相连接的导线变硬或粘结在一处。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 上一节:7.2 —次短路熔痕的特征
- 下一节: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