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GBZ221-2009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中的洗消方法

G.1 洗消原则
G.1.1 既要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保护洗消对象。
G.1.2 根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洗消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洗消装备情况,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
G.1.3 洗消时,应为洗消人员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G.2 洗消对象
在救援行动结束后,应对受污染的消防员及其佩戴的防护装备和使用的器材、仪器等进行洗消。
G.3 洗消方法
G.3.1 物理洗消法
利用通风、日晒、雨淋等自然条件使污染物自行蒸发、散失及被水解,使污染物逐渐降低毒性或被逐渐破坏而失去毒性;用水浸泡、蒸、煮沸、或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洗消对象;可利用棉纱、纱布等浸以汽油、煤油、酒精等溶剂,将表面的污染物溶解、擦洗掉;对液体及固体污染源采用封闭掩埋或将污染物移走的方法,但掩埋时必须加大量的漂白粉。
G.3.2 化学洗消法
利用洗消剂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或低毒的产物,但应注意避免发生次生危害事故。化学洗消法在实施中常与物理洗消法同时采用。化学洗消法主要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催化剂法等。
G.3.2.1 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消除化学有害因素。强酸(H2SO4、HC1、HN03)大量泄漏时,可以用5%〜10%NaOH、Na2CO3、Ca(OH)2等作为中和洗消剂;也可用氨水,但氨水本身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反之,若是大量碱性物质泄漏(如氨的泄漏),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但同样必须控制洗消剂溶液的浓度,避免发生次生危害事故。中和洗消完成后,对残留物仍然需要用大量水冲洗。
常见毒物和中和剂见表G.1。
常见毒物和中和剂

G.3.2.2 氧化还原法
利用洗消剂与毒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对毒性大且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等进行洗消。常用洗消剂有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三合二(其性质与漂白粉相似)等。也可利用燃烧来破坏毒物的毒性。
G.3.2.3 催化法
利用催化剂把毒物加速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物质。一些有毒的农药(包括毒性较大的含磷农药),其水解产物是无毒的,但反应速度很慢,加入某些催化剂可促其水解。利用农药加碱性物质可催化水解的原理,常用碱水或碱溶液对被农药、战剂等污染的对象进行洗消。
G.4 化学战剂(毒剂)洗消
目前,有3种化学机制被用于毒剂洗消:水或肥皂水冲洗、氧化作用和酸碱水解。芥子气(HD)和持久性神经毒剂VX都含有硫原子,容易被氧化。VX和其它神经性毒剂(GB、GB、GD和GF)都含有磷基能被水解。因此,HD和VX的消毒一般采用氧化,VX和G类毒剂一般采用水解。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