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3-2011
10.2 系统设计
10.2.1 智能化集成系统宜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系统架构,系统使用浏览器可浏览、检索有关信息(包含实时信息)、操作有关功能。
10.2.2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接口应具有兼容性,对于各种标准接口及协议公开的非标准接口应能实现各子系统信息(运行数据和命令)协议的转换和实时传送。
10.2.3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支持TCP/IP通信协议,并应能够在同一网络上通过特定的协议转换机制与各类通用、标准的通信协议通信,可读取各种符合开放式数据库互接(ODBC)标准的开放式数据库。
10.2.4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支持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并应允许建筑内存在多个用户操作同一管理界面,或根据管理需要提供不同的管理界面。
10.2.5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对系统用户分级管理,可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
10.2.6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应采用面向用户的,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系统软件应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更新。
10.2.7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不应受集成监控点数的限制,系统扩容时,无需重新购置应用软件。
10.2.8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配置中央数据库系统,存放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数据库系统宜采用双机热备或容错系统,以提高集成系统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数据访问的高效性。
10.2.2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接口应具有兼容性,对于各种标准接口及协议公开的非标准接口应能实现各子系统信息(运行数据和命令)协议的转换和实时传送。
10.2.3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支持TCP/IP通信协议,并应能够在同一网络上通过特定的协议转换机制与各类通用、标准的通信协议通信,可读取各种符合开放式数据库互接(ODBC)标准的开放式数据库。
10.2.4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支持多用户操作管理界面,并应允许建筑内存在多个用户操作同一管理界面,或根据管理需要提供不同的管理界面。
10.2.5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对系统用户分级管理,可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
10.2.6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应采用面向用户的,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系统软件应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更新。
10.2.7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不应受集成监控点数的限制,系统扩容时,无需重新购置应用软件。
10.2.8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配置中央数据库系统,存放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数据库系统宜采用双机热备或容错系统,以提高集成系统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数据访问的高效性。
条文说明
10.2.1 通常智能化集成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的系统结构。系统从软件功能上划分为四层:
第一层:人机接口层,用于各级操作员对系统的监视和操作,包括一般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有线与无线(包括PDA、手机、POS)界面,集成的用户界面层采用标准的浏览器,支持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并包括一系列通用组件如用户权限、内容管理、通用查询、报表等。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提供第一层的用户界面所需的经逻辑处理后的所有数据,实现业务功能。业务逻辑层将被封装成各类业务组件。业务逻辑层主要采用接口隔离的设计方法,保证组件的内部修改不影响应用系统的其他层次。同时,业务组件还可以Web Services的方式横向为第三方系统提供服务,以利于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
第三层:数据管理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存储管理、备份、迁移等支持。它包括数据库和文件系统,数据库主要存储业务数据,文件系统主要存储系统配置数据。
第四层:数据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协议转换。
10.2.8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配置用于集成的中央数据库系统,通过不同的网关接口,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简化数据交换的流程,实现信息共享,进而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
第一层:人机接口层,用于各级操作员对系统的监视和操作,包括一般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有线与无线(包括PDA、手机、POS)界面,集成的用户界面层采用标准的浏览器,支持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并包括一系列通用组件如用户权限、内容管理、通用查询、报表等。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提供第一层的用户界面所需的经逻辑处理后的所有数据,实现业务功能。业务逻辑层将被封装成各类业务组件。业务逻辑层主要采用接口隔离的设计方法,保证组件的内部修改不影响应用系统的其他层次。同时,业务组件还可以Web Services的方式横向为第三方系统提供服务,以利于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
第三层:数据管理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存储管理、备份、迁移等支持。它包括数据库和文件系统,数据库主要存储业务数据,文件系统主要存储系统配置数据。
第四层:数据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协议转换。
10.2.8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配置用于集成的中央数据库系统,通过不同的网关接口,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简化数据交换的流程,实现信息共享,进而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10.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0.3 系统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