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DB37/T242-2021
9.11 气体灭火系统
9.11.1 一般规定
检测要求:
a) 系统设置类型、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B 类)
c)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A 类)
d) 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 30 s 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B 类)
e) 低压二氧化碳储瓶的制冷装置应正常运行,控制的温度和压力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f) 低压二氧化碳储瓶的制冷装置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供电。(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模拟火灾、灭火动作、手动自动转换、设备故障信号,查看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c)气体灭火控制器设置在自动状态,触发火警信号,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气体灭火控制器设置在手动状态触发手动控制按钮,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在储瓶间内直接按下驱动装置容器阀的机械机构,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d)控制设定在自动状态,模拟火灾确认,用秒表测量火灾确认后到喷射的时间;e)对照设计文件,查看制冷装置的温度和压力是否正常;f)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秒表、感烟(温)探测器功能试验器。
9.11.2 环境和温度
检测要求:
a)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B 类)
b) 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 ℃~50 ℃;(B 类)
c) 高压系统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 0 ℃~49 ℃。(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使用数字温湿度计测量温度。
检测器具:数字温湿度计。
9.11.3 气体灭火控制器和组件
检测要求:
a) 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选择阀、安全泄放装置、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完好、封闭良好、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B 类)
b)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B 类)
c) 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C 类)
d)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及其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固定牢靠;(B 类)
e) 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 1.5 m;(B 类)
f) 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1.5 m,并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B 类)
g)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B 类)
h)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每台灭火装置均应具备启动反馈功能。(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c)直观检查;d)对照设计文件,直观检查;e)f)尺量;g)h)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卷尺。
9.11.4 防护区
检测要求:防护区的大小、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对照设计文件。
9.11.5 储存装置间
检测要求:
a)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B 类)
b) 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且最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B 类)
c) 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C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直观检查。
9.11.6 储存装置
检测要求:
a) 灭火剂储存装置不能超出设计使用年限,其数量、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 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 1.5 倍;(B 类)
c) 同一规格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20 mm;(C 类)
d)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B 类)
e) 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B 类)
f) 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储存容器宜涂红色油漆;(B 类)
g)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外储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设压力表);(A 类)
h)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B 类)
i) 储存装置上压力计、液位计、称重显示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人员观察和操作;(B 类)
j) 储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B 类)
k)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A 类)
l) 热气溶胶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 10 m。(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l)尺量;d)~k)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直尺、钢卷尺。
9.11.7 驱动装置
检测要求:
a) 驱动装置类型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电磁驱动装置驱动器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支架、框架或墙面固定;(B 类)
c) 气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B 类)
2) 驱动气瓶上应有标明驱动介质名称、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并应便于观察。(B 类)
d)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B 类)
2) 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 0.6 m。转弯处应增设 1 个管卡。(B 类)
e) 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 mm;(C类)
f) 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C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f)直观检查;d)e)尺量、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直尺、钢卷尺。
9.11.8 集流管
检测要求:
a) 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A 类)
b) 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B 类)
c) 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架、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直观检查;b)c)直观检查。
9.11.9 选择阀
检测要求:
a)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B 类)
b)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 1.7 m 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B类)
c)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C 类)
d) 选择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B 类)
e)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便于观察;(B 类)
f)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直观检查;b)尺量;c)~f)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卷尺。
9.11.10 灭火剂传输管道及附件
检测要求:
a) 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80 mm 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 80 mm 时,宜采用法兰连接。使用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应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B 类)
b)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B 类)
c)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B 类)
d)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B 类)
e)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二氧化碳系统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抗腐蚀的材料;(B 类)
f)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C 类)
g) 连接储存容器与集流管间的单向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B 类)
h) 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与设计文件相符;(B 类)
2) 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500 mm;(B 类)
3)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 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1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 1 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尺量;b)~g)直观检查;h)尺量。
检测器具:游标卡尺、钢卷尺。
9.11.11 喷嘴
检测要求:
a) 喷嘴的规格、型号、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B 类)
c)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置在有粉尘或喷漆作业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B 类)
d)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 2.0 m;(C 类)
e)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 1.0 m 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 0.2 m 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直观检查;d)e)尺量。
检测器具:钢卷尺。9.11.12 模拟启动实验9.11.12.1 自动模拟启动试验
检测要求:
a) 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并延迟一定时间后才能启动;(A 类)
b) 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后能正常启动、喷射;(A 类)
c) 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A 类)
d) 有关联动设备动作正确;(A 类)
e) 手动紧急停止装置应能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可靠的停止系统的启动。(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将灭火控制器的启动输出端与灭火系统相应防护区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应与阀门的动作机构脱离。也可以用1个启动电压、电流与驱动装置的启动电压、电流相同的负载代替。人工模拟火警使防护区内任意1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单一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报警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警铃、蜂鸣器发出报警声等。人工模拟火警使该防护区内另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复合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
检测器具:数字万用表、感烟(温)探测器功能试验器。
9.11.12.2 手动模拟启动试验
检测要求:
a) 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并延迟一定时间后才能正常启动、喷射;(A 类)
b) 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A 类)
c) 有关联动设备动作正确;(A 类)
d) 手动紧急停止装置应能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可靠的停止系统的启动。(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按下手动启动按钮,观察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人工使压力信号反馈装置动作,观察相关防护区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是否正常。
检测器具:数字万用表。
检测要求:
a) 系统设置类型、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B 类)
c)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A 类)
d) 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 30 s 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B 类)
e) 低压二氧化碳储瓶的制冷装置应正常运行,控制的温度和压力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f) 低压二氧化碳储瓶的制冷装置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供电。(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模拟火灾、灭火动作、手动自动转换、设备故障信号,查看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c)气体灭火控制器设置在自动状态,触发火警信号,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气体灭火控制器设置在手动状态触发手动控制按钮,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在储瓶间内直接按下驱动装置容器阀的机械机构,查看启动方式是否正常;d)控制设定在自动状态,模拟火灾确认,用秒表测量火灾确认后到喷射的时间;e)对照设计文件,查看制冷装置的温度和压力是否正常;f)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秒表、感烟(温)探测器功能试验器。
9.11.2 环境和温度
检测要求:
a)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B 类)
b) 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 ℃~50 ℃;(B 类)
c) 高压系统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 0 ℃~49 ℃。(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使用数字温湿度计测量温度。
检测器具:数字温湿度计。
9.11.3 气体灭火控制器和组件
检测要求:
a) 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选择阀、安全泄放装置、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完好、封闭良好、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B 类)
b)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B 类)
c) 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C 类)
d)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及其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固定牢靠;(B 类)
e) 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 1.5 m;(B 类)
f) 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1.5 m,并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B 类)
g)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B 类)
h)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每台灭火装置均应具备启动反馈功能。(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c)直观检查;d)对照设计文件,直观检查;e)f)尺量;g)h)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卷尺。
9.11.4 防护区
检测要求:防护区的大小、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对照设计文件。
9.11.5 储存装置间
检测要求:
a)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B 类)
b) 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且最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B 类)
c) 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C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直观检查。
9.11.6 储存装置
检测要求:
a) 灭火剂储存装置不能超出设计使用年限,其数量、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 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 1.5 倍;(B 类)
c) 同一规格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20 mm;(C 类)
d)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B 类)
e) 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B 类)
f) 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储存容器宜涂红色油漆;(B 类)
g)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外储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设压力表);(A 类)
h)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B 类)
i) 储存装置上压力计、液位计、称重显示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人员观察和操作;(B 类)
j) 储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B 类)
k)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A 类)
l) 热气溶胶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 10 m。(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l)尺量;d)~k)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直尺、钢卷尺。
9.11.7 驱动装置
检测要求:
a) 驱动装置类型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电磁驱动装置驱动器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支架、框架或墙面固定;(B 类)
c) 气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B 类)
2) 驱动气瓶上应有标明驱动介质名称、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并应便于观察。(B 类)
d)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B 类)
2) 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 0.6 m。转弯处应增设 1 个管卡。(B 类)
e) 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 mm;(C类)
f) 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C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f)直观检查;d)e)尺量、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直尺、钢卷尺。
9.11.8 集流管
检测要求:
a) 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A 类)
b) 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B 类)
c) 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架、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直观检查;b)c)直观检查。
9.11.9 选择阀
检测要求:
a)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B 类)
b)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 1.7 m 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B类)
c)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C 类)
d) 选择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B 类)
e)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便于观察;(B 类)
f)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直观检查;b)尺量;c)~f)直观检查。
检测器具:钢卷尺。
9.11.10 灭火剂传输管道及附件
检测要求:
a) 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80 mm 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 80 mm 时,宜采用法兰连接。使用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应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B 类)
b)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B 类)
c)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B 类)
d)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B 类)
e)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二氧化碳系统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抗腐蚀的材料;(B 类)
f)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C 类)
g) 连接储存容器与集流管间的单向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B 类)
h) 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与设计文件相符;(B 类)
2) 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500 mm;(B 类)
3)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 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1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 1 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B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尺量;b)~g)直观检查;h)尺量。
检测器具:游标卡尺、钢卷尺。
9.11.11 喷嘴
检测要求:
a) 喷嘴的规格、型号、设置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A 类)
b) 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B 类)
c)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置在有粉尘或喷漆作业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B 类)
d)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 2.0 m;(C 类)
e)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 1.0 m 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 0.2 m 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a)对照设计文件;b)c)直观检查;d)e)尺量。
检测器具:钢卷尺。9.11.12 模拟启动实验9.11.12.1 自动模拟启动试验
检测要求:
a) 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并延迟一定时间后才能启动;(A 类)
b) 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后能正常启动、喷射;(A 类)
c) 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A 类)
d) 有关联动设备动作正确;(A 类)
e) 手动紧急停止装置应能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可靠的停止系统的启动。(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将灭火控制器的启动输出端与灭火系统相应防护区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应与阀门的动作机构脱离。也可以用1个启动电压、电流与驱动装置的启动电压、电流相同的负载代替。人工模拟火警使防护区内任意1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单一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报警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警铃、蜂鸣器发出报警声等。人工模拟火警使该防护区内另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复合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
检测器具:数字万用表、感烟(温)探测器功能试验器。
9.11.12.2 手动模拟启动试验
检测要求:
a) 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并延迟一定时间后才能正常启动、喷射;(A 类)
b) 有关的声、光报警装置均能发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正常信号;(A 类)
c) 有关联动设备动作正确;(A 类)
d) 手动紧急停止装置应能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可靠的停止系统的启动。(A 类)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按下手动启动按钮,观察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人工使压力信号反馈装置动作,观察相关防护区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是否正常。
检测器具:数字万用表。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 上一节:9.10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 下一节:9.12 干粉灭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