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6-2021
4.3 防热设计
4.3.1 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及寒冷B区的建筑应进行防热设计。
4.3.2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外墙和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注: te,max表示室外逐时空气温度最高值;ti表示室内空气温度。
4.3.3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和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一维非稳态方法进行计算,并应按房间的运行工况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
2 计算模型应选取外墙、屋面的平壁部分;
3 当外墙、屋面采用2种以上不同构造,且各部分面积相当时,应对每种构造分别进行计算,内表面温度的计算结果应取最高值。
条文说明
4.3.1 本条对具体要进行强制性防热设计的地域做出了规定,保证防热设计能够正确执行。
防热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防热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有关规定。
4.3.2 人体热感觉除了与环境温湿度相关,还包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夏季过高的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会对人产生强烈的热辐射,造成人体不适。
对夏季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最高值做出了规定,以保证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保证夏季室内热环境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是衡量围护结构隔热水平的重要指标,夏季内表面温度太高,易造成室内过热,影响人体健康。应把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防止室内过热,保持室内舒适度要求。
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屋面外表面综合温度会达到60℃以上,西墙外表面温度达50℃以上,围护结构外表面综合温度的波幅可超过20℃,在这种强波动作用下,会造成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出现较大的波动,使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大大超过人体热舒适热辐射温度,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好坏和建筑能耗的大小。对屋面、外墙(特别是西墙)要进行隔热处理,合理设计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减少传进室内的热量和降低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合理地选择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形式,达到防热所要求的热工指标。
由于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性和构造形式不同,围护结构所体现出的隔热特性也不同。在我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无论是自然通风、连续空调还是间歇空调,热稳定性好的厚重围护结构与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以及金属夹芯板等热稳定性差的轻质围护结构相比,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幅差别很大。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验、工程现场测试,在热阻相同条件下(0.52m²·K/W),连续空调室内温度为26℃时,实心页岩砖外墙内表面温度波幅值为1℃以内,加气混凝土外墙内表面温度波幅为2.0℃以上,金属夹芯板外墙内表面温度波幅为3.0℃以上。可以看出在热阻相同条件下,轻质围护结构比重质围护结构抵抗室外热扰动能力要差得多,所以对轻质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比重质围护表面最高温度的限值要宽松。
在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隔热设计将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低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作为评价指标,相当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240mm实心砖墙(清水墙,内侧抹20mm石灰砂浆)的隔热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240mm砖墙的隔热水平远远达不到节能建筑墙体的热工性能,而且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空调方式进行室内环境的控制,这些情况都与30多年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自然通风条件下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同样重要,尤其在评价被动建筑热性能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南方还有许多建筑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热环境。因此,本规范采用自然通风和空调二种工况条件下来评价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本规范给出了隔热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仅仅围绕围护结构本身的隔热性能,只反映出围护结构固有的热特性,而不是整个房间的热特性。分别按空调房间还是自然通风房间给出不同的设计限值。具体评价标准的基准条件是外墙的两侧分别给定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即外墙外表面为当地的夏季最热月典型日的逐时室外综合温度,自然通风房间外墙内侧空气温度平均值比室外空气温度平均值高1.5℃、波幅小1.5℃;空调房间外墙内侧空气温度为固定的26℃。由于围护结构重质与轻质对热稳定性影响很大,所以分别对重质围护结构和轻质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作出不同的标准规定。
本规范给出了隔热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仅仅围绕围护结构本身的隔热性能,只反映出围护结构固有的热特性,而不是整个房间的热特性。分别按空调房间还是自然通风房间给出不同的设计限值。具体评价标准的基准条件是外墙的两侧分别给定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即外墙外表面为当地的夏季最热月典型日的逐时室外综合温度,自然通风房间外墙内侧空气温度平均值比室外空气温度平均值高1.5℃、波幅小1.5℃;空调房间外墙内侧空气温度为固定的26℃。由于围护结构重质与轻质对热稳定性影响很大,所以分别对重质围护结构和轻质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作出不同的标准规定。
把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作为控制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强制性条文给予规定,是由于屋面所受到的太阳辐射比外墙更大,而且屋面内表面的表面放热系数还小于外墙内表面,屋面的内表面温度比外墙的内表面温度更难控制。在气候相同条件下屋面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大于外墙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所以将屋面的内表面最高温度限值在外墙基础上提高了0.5K。
4.3.3 为保证本设计结果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能够对非透光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进行控制,需要对设计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设计参数进行规定。
计算方法是设计计算的核心,直接决定设计结果。本条对计算时必须满足的条件进行规定,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现整个热工设计过程的闭环。
条文引用的非稳态计算方法是满足夏季隔热设计精度要求所必需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中附录C.3中,对隔热性能计算的方法、计算模型、边界条件、计算参数,以及计算软件都提出了要求。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