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等疑难问题解答(2021年版)
5.2 疑难点: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强调必须采用箍筋,能否采用连续多个单肢箍(拉筋)?
5.3 疑难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3.11条是“剪跨比不大于2”,对于未提供框架柱剪跨比的,是否都按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来判断?
5.4 疑难点:临街高层住宅,商业的层高高,与之相连的住宅层高低,一般是二层商业与三层住宅顶齐平,前半部分二层,后半部分三层,设计错层的问题,错多少规范可以允许?如何把握?
5.5 疑难点:建筑物凸凹尺寸的判断建筑物平面凹凸尺寸比例计算,挑出的部分(例如阳台)是否不予考虑,只以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外轮廓线进行计算。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的认定,如果遇到下图所示情况时,缩进比例以那个边为准?是否判断为竖向体型收进结构?
5.6 疑难点:楼梯间里梯梁、梯柱箍筋加密问题。楼梯间里和框架柱相连的平台梁需要按照框架梁要求进行加密处理;但是对于不和框架柱相连,而仅与梯柱相连的梯梁、平台梁是否也按照框架梁要求对箍筋进行加密处理?梯柱箍筋是否也需要按照框架柱要求进行加密?
5.7 疑难点:地上地下柱配筋的比例问题。规范规定如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但是有设计院提出此条规定pkpm计算软件中已经考虑了。在实际设计中可能考虑到结构安全或者施工方便,把地上一层柱的配筋进行适当放大,使地上一层柱的配筋与地下一层柱配筋相同,此时可以满足规范的规定。而审图单位认为这种说法在审图过程中无法判断地下一层的柱子钢筋是否已经放大,并且规范规定的这种做法完全是构造性的做法,必须满足规范的规定。这两种意见哪种正确?
5.8 疑难点: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和直径是否需要分别都要满足规范规定?
5.9 疑难点:框架梁箍筋直径是否可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采用不同的直径?如一级抗震等级,加密区采用10mm直径,非加密区采用8mm直径。
5.10 疑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1.3条规定···采取措施后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可增大到什么程度?(武汉地区可取表8.1.1的几倍?地上结构与地下的差异?)
5.11 疑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12条第3款中黑体字要求,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2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3.7条第2款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4.3条第2款,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问题:箍筋间距是否需要满足混规中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楼梯间内部设置的楼层至休息平台处的梯柱一般均为短柱,是否需要按混规要求的一级抗震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5.12 疑难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7条第1款: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请问转换梁的通长筋是否需要满足此最小配筋率?
5.13 疑难点:女儿墙受风荷载按受弯构件计算是否按悬臂受弯构件控制配筋率?构造线条悬挑板(如板厚100mm、200mm、300mm,悬挑长度100~200mm以内)配筋率是否可以不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5.1条最小配筋率控制?是否按第8.5.3条的少筋构件计算配筋率?
5、上部构造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5.1 疑难点:许多建筑屋顶设置有构架,构架柱是否应按框架柱截面尺寸确定不小于300mm。一般设计院多用200mm,应明确规定。
解答:不宜小于300mm。且应满足相应抗震等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
5.2 疑难点: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强调必须采用箍筋,能否采用连续多个单肢箍(拉筋)?
解答:不能。
5.3 疑难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3.11条是“剪跨比不大于2”,对于未提供框架柱剪跨比的,是否都按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来判断?
解答:应要求设计单位按M/(Vho)计算剪跨比。
5.4 疑难点:临街高层住宅,商业的层高高,与之相连的住宅层高低,一般是二层商业与三层住宅顶齐平,前半部分二层,后半部分三层,设计错层的问题,错多少规范可以允许?如何把握?
解答:规范没有不允许错层。如果有错层,根据规范要求,按错层结构设计。
5.5 疑难点:建筑物凸凹尺寸的判断建筑物平面凹凸尺寸比例计算,挑出的部分(例如阳台)是否不予考虑,只以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外轮廓线进行计算。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的认定,如果遇到下图所示情况时,缩进比例以那个边为准?是否判断为竖向体型收进结构?
解答:只以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外轮廓线进行计算。图示情况下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4节有关规定执行。图示情况以上部建筑外轮廓为准。是否为竖向体型收进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6.1条执行。
5.6 疑难点:楼梯间里梯梁、梯柱箍筋加密问题。楼梯间里和框架柱相连的平台梁需要按照框架梁要求进行加密处理;但是对于不和框架柱相连,而仅与梯柱相连的梯梁、平台梁是否也按照框架梁要求对箍筋进行加密处理?梯柱箍筋是否也需要按照框架柱要求进行加密?
解答:对于不和框架柱相连,而仅与梯柱相连的梯梁、平台梁也应符合框架梁的构造要求。
梯柱箍筋需要按照框架柱要求进行加密。
5.7 疑难点:地上地下柱配筋的比例问题。规范规定如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但是有设计院提出此条规定pkpm计算软件中已经考虑了。在实际设计中可能考虑到结构安全或者施工方便,把地上一层柱的配筋进行适当放大,使地上一层柱的配筋与地下一层柱配筋相同,此时可以满足规范的规定。而审图单位认为这种说法在审图过程中无法判断地下一层的柱子钢筋是否已经放大,并且规范规定的这种做法完全是构造性的做法,必须满足规范的规定。这两种意见哪种正确?
解答:在强震作用下结构构件不存在承载力储备。框架柱或抗震墙墙肢的嵌固端屈服时,地下一层对应的框架、柱或抗震墙墙肢不应屈服。据此规定了地下一层框架柱纵筋面积和墙肢端部纵筋面积的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1.14条文说明)地下一层柱增加的纵筋应弯入板内不向上延伸。
5.8 疑难点: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和直径是否需要分别都要满足规范规定?
解答:配筋率和直径均需满足规范规定。
5.9 疑难点:框架梁箍筋直径是否可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采用不同的直径?如一级抗震等级,加密区采用10mm直径,非加密区采用8mm直径。
解答:原则上可以。但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5条第1款沿梁全长箍筋面积配筋率的要求。
5.10 疑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1.3条规定···采取措施后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可增大到什么程度?(武汉地区可取表8.1.1的几倍?地上结构与地下的差异?)
解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1.3条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指导和方法,属概念设计范畴,不能也不必作出定量规定。设计应针对具体工程,结合相关工程经验,通过正确的分析计算,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
5.11 疑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12条第3款中黑体字要求,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2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3.7条第2款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4.3条第2款,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问题:箍筋间距是否需要满足混规中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楼梯间内部设置的楼层至休息平台处的梯柱一般均为短柱,是否需要按混规要求的一级抗震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解答:剪跨比≤2的框架柱,其箍筋间距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12条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mm中的较小值)。对于楼梯间内部的梯柱,其箍筋间距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3.7条第2款执行。
5.12 疑难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7条第1款: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请问转换梁的通长筋是否需要满足此最小配筋率?
解答:转换梁的通长筋应满足此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13 疑难点:女儿墙受风荷载按受弯构件计算是否按悬臂受弯构件控制配筋率?构造线条悬挑板(如板厚100mm、200mm、300mm,悬挑长度100~200mm以内)配筋率是否可以不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5.1条最小配筋率控制?是否按第8.5.3条的少筋构件计算配筋率?
解答:女儿墙配筋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对于无使用功能、悬挑跨度很小的非受力构件(如线条、造型、装饰等),一般属于构造所需截面高度大于承载需求较多的次要构件,其配筋可不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0年版)第8.5.1条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控制。可按第8.5.3条的少筋砼构件计算。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 上一节:4、高层嵌固部位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 下一节:6、高层剪力墙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