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 GB55023-2022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4.3 结构设计

4.3.1  脚手架设计计算应根据工程实际施工工况进行,结果应满足对脚手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

4.3.2  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应依据施工工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及构配件,以其最不利截面和最不利工况作为计算条件,计算单元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取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2  应选取跨距、间距变化和几何形状、承力特性改变部位的杆件、构配件;

    3  应选取架体构造变化处或薄弱处的杆件、构配件;

    4  当脚手架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选取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4.3.3  脚手架杆件和构配件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杆件和构配件稳定性、变形应按毛截面计算。

4.3.4  当脚手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和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当脚手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和变形限值进行计算。

4.3.5  脚手架受弯构件容许挠度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4.3.6  模板支撑脚手架应根据施工工况对连续支撑进行设计计算,并应按最不利的工况计算确定支撑层数。


条文说明

4.3.1  脚手架设计时应根据架体结构、工程概况、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要求、荷载等因素具体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是因架体的结构和构造等因素不同而变化的,在设计计算内容选择时,应具体分析确定。一般来说,对于落地作业脚手架和支撑脚手架应包括下列内容:

    (1)作业脚手架

    ① 水平杆件抗弯强度、刚度;

    ② 立杆稳定承载力;

    ③ 地基承载力;

    ④ 立杆基础下的支撑结构承载力与变形;

    ⑤ 连墙件杆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⑥ 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处有竖向力作用时,应进行节点抗滑移验算;

    ⑦ 当有缆风绳时,应计算缆风绳承载力及连接强度。

    (2)支撑脚手架

    ① 水平杆件抗弯强度、刚度;

    ② 立杆稳定承载力;

    ③ 架体抗倾覆能力;

    ④ 地基承载力;

    ⑤ 连墙件杆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⑥ 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处有竖向力作用时,应进行节点抗滑移验算;

    ⑦ 当有缆风绳时,应计算缆风绳承载力及连接强度。

4.3.2  对于脚手架的设计步骤,一般是根据工程概况和有关技术要求先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并进行验算、调整,经再验算、再调整过程,直至满足技术要求后最终确定架体搭设方案。计算时,先对架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明确荷载传递路径的基础上,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进行计算。

4.3.3  本条规定在计算脚手架杆件、构配件强度、变形及稳定承载力时,杆件、构配件截面积的选取方法。

4.3.4  本条规定了脚手架按不同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组合值和材料、构配件物理性能和抗力值的选择方法。对于不同的极限状态应选择对应的荷载组合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

4.3.5  本条给出了脚手架结构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值,是受弯构件变形计算的依据。

4.3.6  在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上部作业面楼层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等施工时,其对应的下部楼层梁板混凝土结构因受混凝土养护时间、施工荷载、施工环境条件、上部作业面预施工楼层及下部已施工楼层混凝土梁板厚度、结构等因素影响,需对下部支撑模板脚手架的楼板强度、变形进行验算,当下部支撑模板脚手架的楼板强度、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连续模板支撑脚手架。在对下部楼层板强度、变形进行验算时,应以下部楼层板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为依据,按上部浇筑混凝土楼面新增荷载和最不利工况,分析计算连续多层模板支撑脚手架和混凝土楼面承担的最大荷载效应,确定合理的最少连续支模层数。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