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标准 GB/T51402-2021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5.4 停车区及停靠站

5.4.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300辆以上的小汽车停车区应设置独立连续的人行通道,不宜与机动车交叉,且人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750mm。
5.4.2 公交停靠站的站台形式可采用直列式、港湾式、锯齿式。单向单车道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或专用停靠车道,单向双车道可采用直列式停靠站。公交到车区和发车区宜分别设置。
5.4.3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超车道直列式停靠站(图5.4.3-1)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4.3-1的规定。
图5.4.3-1 无超车道直列式停靠站
图5.4.3-1 无超车道直列式停靠站
L—公共汽(电)车长度;D1—车位间距;W—车道最小宽度
表5.4.3-1 无超车道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表5.4.3-1 无超车道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2 有超车道可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图5.4.3-2)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4.3-2的规定。
图5.4.3-2 有超车道可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
图5.4.3-2 有超车道可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
L—公共汽(电)车长度;D2—车头间距;W—车道最小宽度
表5.4.3-2 有超车道可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表5.4.3-2 有超车道可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3 有超车道不能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图5.4.3-3)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4.3-3的规定。
图5.4.3-3 有超车道不能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
图5.4.3-3 有超车道不能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
L—公共汽(电)车长度;D3—车位间距;W—车道最小宽度
表5.4.3-3 有超车道不能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表5.4.3-3 有超车道不能单独驶入驶出的直列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4 港湾式停靠站(图5.4.3-4)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4.3-4的规定。
图5.4.3-4 港湾式停靠站
图5.4.3-4 港湾式停靠站
Ls—港湾长度;W—车道最小宽度
表5.4.3-4 港湾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表5.4.3-4 港湾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注:1 L为公共汽(电)车长度;n为车站停靠泊位数;
       2 停靠段长度按公交车顺序进站设计;
       3 驶入段推荐值24m;
       4 驶出段推荐值18m。
       5 锯齿式停靠站(图5.4.3-5)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4.3-5的规定。
图5.4.3-5 锯齿式停靠站
图5.4.3-5 锯齿式停靠站
L—公共汽(电)车长度;D4—站台长度;W—车道最小宽度;d—锯齿式停靠站车位起点距折线的间距
表5.4.3-5 锯齿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表5.4.3-5 锯齿式停靠站设计参数(m)
5.4.4 小汽车落客区车道边(图5.4.4-1)、上客区车道边(图5.4.4-2)设计通行能力宜分别符合表5.4.4-1和表5.4.4-2的规定。
图5.4.4-1 小汽车落客区车道边示意
图5.4.4-1 小汽车落客区车道边示意
图5.4.4-2 小汽车上客区车道边示意
图5.4.4-2 小汽车上客区车道边示意
表5.4.4-1 小客车落客区车道边设计通行能力
表5.4.4-1 小客车落客区车道边设计通行能力
5.4.5 小汽车落客区、上客区车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落客区停车位单车道宽度宜为3.00m,行车道宽度宜为3.25m。
    2 长度超过100m的落客区车道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枢纽建筑出入口。
    3 当出租车上客区车道边长度超过50m时,上客区宜分区设置。
5.4.6 大客车车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落客区停车位单车道宽度宜为3.00m,行车道宽度宜为3.50m。
    2 每100m长的落客区车道边的设计通行能力宜为50veh/h。
    3 落客区和上客区车道边应设在车道最靠近建筑出入口的一侧。
5.4.7 枢纽停车区应按停车位的15%配置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5.4.8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机动车停车场宜设在行人换乘通道附近,宜根据需求分散设置,并宜设置在地面,当设于地下时,宜具备骑行出入的条件。
    2 独立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雨篷、照明、排水等相关设施。
条文说明
5.4.1 人行通道净宽取值考虑了携带行李和安全距离。其中,人带行李宽是700mm,安全距离为50mm。
5.4.3 一般情况下,无超车站台实行的是依次进站停靠,不分线路号的运营方式。有超车道站台适用于分线路号设置站台,不同线路之间不干扰的运营方式。站台尺寸参照美国公共交通合作研究计划TCR报告:《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 第二卷:实施指导原则》中推荐的数值。
    一般情况下,无超车站台实行的是依次进站停靠,不分线路号的运营方式。有超车道站台适用于分线路号设置站台,不同线路之间不干扰的运营方式。站台尺寸参照美国公共交通合作研究计划TCR报告:《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 第二卷:实施指导原则》中推荐的数值。
5.4.4 车道边是建筑边缘或者内部用于人车转换的区域,机动车在此区域上落客,实现建筑物内行人流与外围车流的转换,车道边规模的计算可以通过落客区、上客区车辆需求和车道边设计通行能力获得。其中,车辆需求数量与车辆平均载客人数和车辆停靠时间相关,而车辆平均载客人数和停靠时间与枢纽所在城市、枢纽类型、级别等因素有关,为准确计算车道边规模,建议各城市在进行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时,通过调查当地同类别同规模的客运枢纽获得。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通过数据收集和实际调查,推荐出租车平均载客人数取值为1.4人/车~1.6人/车,社会车平均载客人数取值为1.7人/车~2.0人/车(见表21)。
表21 枢纽内小客车平均载客人数
表21 枢纽内小客车平均载客人数
    通过数据收集和实际调查,列出了枢纽内落客区小客车的平均停靠时间,由于上客区小客车平均停靠时间与车位布置形式、车位数、管理方式有关,因此表22列出了典型车位布置形式下的车辆平均停靠时间。
表22 枢纽内落客区小客车平均停靠时间
表22 枢纽内落客区小客车平均停靠时间
    平行式和斜列式车位周转率,需根据车位数、布置形式等综合确定。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对北京南站西广场上客区和首都机场T2航站楼上客区的车位周转率进行了调查,平均车位周转时间为120s,见表23。
表23 不同形式上客车道边车位周转时间
表23 不同形式上客车道边车位周转时间
注:车位的平均周转时间是指出租车进入上客区到驶离上客区的时间。
    小客车落客区车道边通行能力定义为100m标准段车道边外侧行车道与内侧停车落客区在单位时间内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表5.4.4-1为小客车落客区车道边设计通行能力查询表(100m标准段车位数14个,下客时间取值40s),结合图5.4.4-1车道边示意图,说明表5.4.4-1的使用方法。如图5.4.4-1所示,为三组车道边示意图,假设三组车道边均为小客车车道边,那么该100m标准段车道边断面的通行能力为第一组车道边通行能力、第二组车道边通行能力和第三组车道边通行能力之和,即:490+510+360=1360(pcu/h)。
    对于小客车上客区车道边,当上客车位数较少(≤5个)时,各种布置形式下的车道边的通行能力相差不大;而当上客车位数在5个~15个时,斜列式的通行能力要更大一些;当超过10个后,采用并排平行两点上客的布置形式,则能获得更大的通行能力;对于上客区车道边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空间条件和客流需求来确定,并不是车位数越多越好,除通行能力外,还应考虑交通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需求。
5.4.5 车道边落客区单车道宽度主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宽度、车门打开后与车身的横向距离。根据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相关规定,小客车落客区停车位单车道最小宽度为3m。
    落客区停车位的利用率受步行距离枢纽主体建筑入口的远近、车道边入口与枢纽主体建筑入口的相对距离等影响,因此停车位的利用率不同,为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100m落客区车道边宜对应枢纽主体建筑2个出入口,此时理论有效车位最多,为12个。
5.4.6 车道边落客区单车道宽度主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宽度、车门打开后与车身的横向距离。依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设计速度不大于60km/h的大型车或混行车车道宽度为3.5m。
    对于大客车,落客区每组车道边设置车道为2条或3条时,通行能力基本相同,3车道通行能力较2车道仅提高5%,因此建议采用更为经济合理的2车道。混合布置时,车道数取高值。
    大型车停靠时间较长,并且车均人数较多,如果布置在外侧,对内部小客车车道边横向干扰较大,因此建议在内侧布置大型车车道边,外侧布置小型车车道边。车道边设置超过三组时,横向干扰较大,应谨慎使用三组以上的车道边布置形式。
5.4.7 参考公共建筑的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标准。
5.4.8 独立非机动车停车场指不在道路用地范围设置的非机动车停车场。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