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GB/T51356-2019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4.4 运行与管理

I 控制项
4.4.1 应建立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且应落实责任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
4.4.2 节能、节水设备、设施应工作正常,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 应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应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应设置规范。
4.4.4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有毒有害实验品废弃物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
Ⅱ 评分项
4.4.5 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培训,组织同行交流。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记录完整,人员具有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得4分;
    2 运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考核,得4分;
    3 组织参与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交流活动,相关记录完整,得2分。
4.4.6 信息公开,师生和家长参与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制度并组织学习,得3分;
    2 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中有学生、教工和家长的参与并发挥有效作用,得2分;
    3 定期征集绿色校园满意度,得2分;
    4 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学生、教工参与校级校园运行管理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且参与人员范围涵盖学校各年级和主要部门,得3分。
4.4.7 建立绿色校园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实效。评价总分值为12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针对学校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绿色校园管理、公示、激励机制和办法,得2分;
    2 各部门的能耗、水耗等信息定期公示,得2分;
    3 运行管理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包含激励机制,得2分;
    4 落实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资源节约或环境治理实效,得2分;
    5 争取外部资金支持绿色校园建设,得2分;
    6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取得实效,得2分。
4.4.8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与绿化管理等运行管理制度,得5分。
4.4.9 制定突发事件预案与预警机制,得5分。
4.4.10 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内、外部评估审查,并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学校每学年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得2分;
    2 学校每学年接受校外机构或组织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运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外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得2分;
    3 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指导和咨询,记录完整且效果良好,得2分。
4.4.11 对绿色校园运行有关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设备系统的运行优化、诊断和改造。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校园基本运行设施、设备、管线功能完好,定期维护,具有设施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定记录,且记录完整,得2分;
    2 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得2分;
    3 对主要运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得2分。
4.4.12 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水耗分项计量,得4分;
    2 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得3分;
    3 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3分。
4.4.13 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满足绿色校园运行与管理的需要,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校园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基础配置要求,得4分;
    2 智能化系统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得4分。
4.4.14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覆盖全面。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运行管理,功能完备,记录完整,得2分;
    2 建立校园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设施、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得2分;
    3 运用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校园管理活动,得2分。
4.4.15 进行校园绿化、景观维护,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化按照景观设计定期维护和修剪,绿化景观状态良好,得2分;
    2 绿化化学用品使用规范,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得2分;
    3 使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生态肥料,得2分;
    4 景观水体定期维护检测,水质达标,得2分;
    5 使用生态化手段保障水体水质,得2分。
4.4.16 垃圾收集站(点)不污染环境。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垃圾及时清运、处置,得2分;
    2 垃圾站(点)定期冲洗、消毒,得2分;
    3 垃圾站(点)周边无臭味得2分。
4.4.17 校园建筑废弃物控制排放及回收。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每10000m2建筑面积建造或改造工程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不大于310t,得2分;
    2 装潢工程中每10000元建材造价对应工程量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不大于1.8t,得2分;
    3 建筑垃圾回收率达到100%,得2分。

条文说明

I 控制项
4.4.1 学校应建立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的制度制定、组织协调、落实实施和监督考核。机构由学校领导、责任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组成,明确绿色校园相关责任部门和岗位职责,确保安全保卫、网络监控、车辆管理、设施维护、设备保养、校园绿化、垃圾处理、环境保障等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对部门、岗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学校绿色校园组织机构建立、任命、部门岗位职责文件档案和人员履职情况等日常管理记录,并现场核查。
4.4.2 节能、节水设施的运行维护技术和可靠性要求高,无论是自行运维还是购买专业服务,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日常运行中做好记录。
    应对绿色校园的节能、节水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保养,确保所有设备、设施工作正常。相关设备、设施的性能指标和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预期运行目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节能节水设施的竣工文件、调试记录、产品检测报告、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情况。
4.4.3 学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有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有餐饮后剩余的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有含有重金属的电池等有害垃圾;还有校园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砖石和混凝土碎块、金属、竹木材等废料。首先,根据垃圾处理要求等确立分类管理制度和必要的收集设施,并对垃圾的收集、运输等进行整体的合理规划,合理设置有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其次,制定包括垃圾管理运行操作手册、管理设施、人员配备及机构分工、监督机制、定期的岗位业务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的垃圾管理制度。
    垃圾容器应具有密闭性能,其规格和位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数量、外观色彩及标识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并置于隐蔽、避风处,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坚固耐用,不易倾倒,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询建筑、环卫等专业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竣工文件,垃圾管理制度文件;查阅垃圾收集、运输等的整体规划和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
4.4.4 中小学校园运行过程中在化学课、生物课及其他课程等环节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化学品实验品废弃物,在校园防鼠、防虫、绿化等环节,也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可能造成多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污染及病原体等生物污染。
    根据教育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危险品实施严格的保管、领用、审查制度。校园内实验室、化学课、生物课等相关课程场所产生不同类型有害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收集处理;有害垃圾存放于密闭容器,摆放位置合理,避免师生接触,无泄漏、无气味,并有清洗保洁措施,及时清运。废气、废水排放前应进行无害处理,有相应设施并有效运行,实现达标排放。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此外,还应关注噪声、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确保校园环境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有害废弃物处理方案,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文件,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制度,存储场所或容器及废水、废气处理设施,项目运行期排放废气、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检测报告,查阅相应记录,并现场核实。
Ⅱ 评分项
4.4.5 学校根据自身设备设施和实际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培训和考核,使运行管理人员具备所在岗位要求的基本业务能力,持证上岗。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运行管理人员参加社会行业技能考核,不断提升操作管理水平。积极组织或参与校际间及行业绿色校园相关交流活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人员培训计划、证书、培训记录、考核记录、交流活动记录,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考察。
4.4.6 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制度文件,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学习有关内容,确保人人知悉绿色校园组织管理有关内容和管理规定。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中除学校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外,应积极吸纳学生、教工和家长代表的参与,并对绿色校园的运行提出意见和建议,接受全校师生对校园运行管理的监督评价,定期征集校园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对师生、家长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学校要回应,并应有记录,采纳合理化建议。在全校范围邀请学生、教工代表参加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共同促进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考察管理文件发布和信息公开情况,查阅管理制度学习记录、校园满意度征集记录及学生、教工和家长参与校园运行管理的文件及记录,并与师生、家长代表座谈。
4.4.7 管理激励机制是运行阶段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将管理业绩与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对校园能源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是根据学校实际选用合理的能耗统计方式、方法,对各部门的能耗、水耗等运行管理信息通过学校网站或公告栏定期公示并及时更新。根据能源资源使用量监测统计数据,设置合理的能源资源使用配额,结合经济或加减分激励机制杜绝浪费,促进节约。在保证校园园区、各建筑和设施的使用性能要求前提下,将校园运行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考核和效益与校园用能系统耗能状况、水资源和各类耗材等的使用情况挂钩。鼓励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地方财政在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项目,或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建设绿色校园。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管理办法、管理考核记录、激励措施实施记录、外部资金支持绿色校园建设资金证明材料及相关合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及运行记录、用能用水发票,并现场核查。
4.4.8 学校运行管理部门应提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能方案及节能管理模式、机制,管理办法,分类分项计量等。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水方案、管理办法、分类计量等。节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材料选用、耗材管理、资源回收等。环保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保方案、污染源控制排放管理、废弃物处理、空气质量监控、水质监控等。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苗木养护、用水计量和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制度等。管理制度中应有工作目标、分工、措施和监督考核,每学年有计划和总结,促进绿色校园管理水平的提高。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管理制度是指导操作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南,应挂在各个操作现场的墙上,同时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以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校园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与绿化管理制度文件、日常管理记录、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操作人员的专业证书、节能节水设施的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
4.4.9 制定应对运行设备重大故障、校园建筑火灾、严重自然灾害、食品安全、有毒物质泄漏、爆炸、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预案和避免事件发生的预警机制。中小学校校园具有人员高度密集、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差等特点,必须根据学校特点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并有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予以保障。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每年度至少举行1次演练。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绿色校园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的相关文件、设备设施档案、日常管理、巡查、演练记录,并现场核实。
4.4.10 为了确保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以及各项数据的可靠性和参比性,有必要对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审查。内部评估要定期进行,同时要接受外部的评估审查,对内部和外部评估审查的结果要有整改、预防和提高的措施并落实执行。学校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和咨询,以推动和促进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层次和水平提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评审记录、报告和整改措施、外聘专家聘书和进行指导和咨询的工作记录。
4.4.11 为确保校园运行管理体系硬件的有效运行,应根据制度对供热、供水、供电等系统的基本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进行诊断和改造,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保持校园内基本设施设备系统运行正常,是绿色建筑实现各项目标的基础。机电设备系统的调适不仅限于新建筑的试运行和竣工验收,而应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校园运行管理部门和物业部门有责任定期检查、调试设备系统,标定各类检测装置的准确度,根据运行数据,或第三方检测的数据,不断提升设备系统的性能,提高建筑设备的能效管理水平。
    学校应根据设备设施现状、发展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并积极实施,取得实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定记录,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升级改造技术资料和实施、调适、验收记录等文件,并现场核查。
4.4.12 建立校园能耗水耗监测平台,在分项计量的基础上对能源和资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公示和共享,以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监测系统对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为设备管理、诊断提供依据,定期分析能耗水耗特点,做出诊断,研究改进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校园能源资源管理定量化和精细化程度。对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宿舍等场所的耗能、耗水、耗材进行分类分项计量统计,分析资源消耗特点,并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激励措施促进师生行为节约,进而采取制度措施和技术改造两方面手段改进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学校进一步发挥监测平台的作用,依托监测平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节能降耗改造方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校园能耗监测平台资料、至少1年的运行记录、数据、管理记录和设备诊断改造资料等,查阅激励管理措施文件及实施记录,现场核查分项计量与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及管理实效。
4.4.13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基础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安(消)防监控中心要求等要求。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以系统合成配置的综合技术功效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标准等级予以界定,绿色校园建筑应达到其中的应选配置(即符合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配置)的要求,且智能化系统工作正常,符合项目的设计要求,即达到该项目施工图设计要求的配置和运行水平。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询智能化系统竣工文件、验收报告及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
4.4.14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校园的安全、舒适、高效及节能环保的运行效果,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校园运行管理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建筑及设备设施、能耗监管、配件档案及维修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校园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建立校园建筑、设施、管线等模型并结合监控、检测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便于运行管理部门实时掌握校园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实现校园的高效维护管理。
    一卡通系统等信息管理平台是校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应用方式,目前在全国已得到较大范围推广,除完成结算功能外,应结合激励措施将一卡通等系统应用于信息服务、资源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等管理活动中。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校园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一卡通系统技术资料和管理办法,现场核查软硬件条件、运行记录和学生教工使用情况。
4.4.15 校园自然或人工景观和绿化的维护管理是校园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运行管理部门应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专业的人员进行绿化建设和维护,确保景观和绿化效果的良好维护。校园绿化维护中不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化肥等化学品将对校园环境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应对绿化维护方式方法和用品进行合理规范。对校园内景观水体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根据要求设置水质处理设施,鼓励使用生态手段保障景观水体水质,无景观水体的学校此得分点不参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绿化采购和维护管理记录、绿化化学品管理制度和记录、避免化学污染措施、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方案、水质控制措施及相关技术资料、水质检测报告、相关用品的进货合同和发票复印件,并现场核实。
4.4.16 校园垃圾站(点)是校园主要环境污染源,对校园空气、水、卫生、视觉环境有较大影响,应按要求对垃圾站(点)进行合理处置。应对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垃圾不散落。经常对垃圾站(点)进行冲洗和消毒。确保垃圾站(点)不散发臭味,不污染环境。垃圾收集站(点)应对应垃圾分类设置相应设施,实现分类投放,清运。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申报单位垃圾清运、垃圾站(点)清洁记录。实地核查,在师生中随机抽查核实平时情况。
4.4.17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减少对天然材料资源消耗和降低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条对校园内建筑施工、更新改造和建筑装潢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作出要求。
    建筑垃圾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渣土、废混凝土、弃土、淤泥以及各种弃料等。
    单位产量法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建筑垃圾量估算方法,可以满足各类建筑垃圾的量化需求,其关键步骤是确定单位建筑垃圾产生率,通过计算总体单位数量得到建筑垃圾总产量。房屋主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量的计算方法为:房屋主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量=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对于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其单位面积垃圾量:钢筋混凝土结构取250t/万m2为评分基数,外加道路、管沟和绿化等过程产生的垃圾取主体施工的25%估算,所以本条中取310t/万m2为评分基数。在运行阶段,主要以改造和装潢为主,改造时存在已有建筑的部分拆除情况,但是相应的道路管沟绿化等工作量减少,以二者抵销处理,因此改造工程数据控制值取为与建造一致;装潢工程按行业内较高标准取值,每10000元造价产生1.8t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回收在城市管理体系内已经严格规定,由各地建交委稽查,中小学所属场地一般不大,校园自行消纳较为困难,主要纳人城市渣土系统,要求全部回收处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和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计算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并现场抽查。近1年无建造和改造工程的学校本条不参评。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