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设计标准 GB50265-2022
10.6 排水系统
10.6.1 泵站应设机组检修及泵房渗漏水的排水系统。检修排水与渗漏排水合成一个系统时,应有防止外水倒灌的安全措施,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自流排水方式。
10.6.2 排水泵不应少于2台,其流量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修排水泵可按4h~6h排除单泵检修时流道(或管道)积水和上下游闸门(或阀门)漏水量之和确定。检修排水泵均为工作泵,至少应有1台泵的流量大于上下游闸门(或阀门)总的漏水量。
2 渗漏排水自成系统时,可按15min~20min排除集水井积水确定,并设1台备用泵。
10.6.3 排水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止回阀和检修阀。冰冻地区,排水泵的排水管出口下缘宜高于排出处水池最高运行水位。对从集水井或排水廊道吸水的间接排水,为防倒灌水淹泵房,排水泵的排水管出口下缘宜高于排出处水池的最高水位。
10.6.4 采用集水廊道时,其尺寸应满足人工清淤的要求,廊道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采用集水井时,井的有效容积按6h~8h的漏水量确定。泵站所在地水源有保护要求时,集水井应设置油水分离措施,保证含油污水不得直接排至河道中。
10.6.5 在主泵进出水管道的最低点或出水室的底部,应设放空管。排水管道应有防止水生生物堵塞的措施。
10.6.6 泵房内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有关规定。
10.6.7 排水系统宜进行自动化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渗漏排水设备应能自动操作,集水井应设置水位信号装置和报警装置,水位信号装置宜设两种不同型号;
2 集水井水位信号器应远离排水泵进口处,防止排水泵工作时水位波动影响信号器,并应布置在便于维修检查的集水井进人孔附近;
3 立式主泵组设备的顶盖应设置水位监视信号装置,顶盖排水设备应能自动运行;
4 检修排水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动或手动运行方式。
条文说明
10.6.1 机组检修周期比较长或检修排水量比较小时,宜将检修排水和渗漏排水合并成一个系统。排水泵单泵容量及台数应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要求。两个系统合并时应有防止外水倒灌入集水井的措施。防倒灌措施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1)吸水室的排空管接于排水泵的吸水管上,不得返回集水井;
(2)排空管与集水井(或集水廊道)相通时,应有监视放空管阀门开关状态的信号装置;
(3)集水井设置冗余水位计。
10.6.2 排水泵至少应设2台。检修时,排水泵全部投入,在4h~6h内排除吸水室全部积水,然后至少有1台泵退出运行作备用,其余水泵用以排除闸门的漏水。用于渗漏排水时,至少有1台泵作为备用。
10.6.3 冰冻地区为防止排水泵出水管内的积水结冰,其管口下缘宜高于排出处水池的最高水位。有条件的情况下,排水系统管路宜采用不锈钢材质。
10.6.4 集水井或集水廊道均应考虑清淤以及清淤时的工作条件。鉴于环保要求,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含油污的水考虑一定的处理措施。
10.6.5 为便于设备检修,在进出水管路最低点设排空管是非常必要的。在寒冷地区,排空管路中的积水可以避免冻涨引起的设备损坏。为避免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堵塞排水管,排水管出口可装拍门。
(1)吸水室的排空管接于排水泵的吸水管上,不得返回集水井;
(2)排空管与集水井(或集水廊道)相通时,应有监视放空管阀门开关状态的信号装置;
(3)集水井设置冗余水位计。
10.6.2 排水泵至少应设2台。检修时,排水泵全部投入,在4h~6h内排除吸水室全部积水,然后至少有1台泵退出运行作备用,其余水泵用以排除闸门的漏水。用于渗漏排水时,至少有1台泵作为备用。
10.6.3 冰冻地区为防止排水泵出水管内的积水结冰,其管口下缘宜高于排出处水池的最高水位。有条件的情况下,排水系统管路宜采用不锈钢材质。
10.6.4 集水井或集水廊道均应考虑清淤以及清淤时的工作条件。鉴于环保要求,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含油污的水考虑一定的处理措施。
10.6.5 为便于设备检修,在进出水管路最低点设排空管是非常必要的。在寒冷地区,排空管路中的积水可以避免冻涨引起的设备损坏。为避免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堵塞排水管,排水管出口可装拍门。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10.5 真空及充水系统
- 下一节:10.7 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