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构件组装
9.3.1 构件组装宜在组装平台、组装支承架或专用设备上进行,组装平台及组装支承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应便于构件的装卸、定位。在组装平台或组装支承架上宜画出构件的中心线、端面位置线、轮廓线和标高线等基准线。
9.3.2 构件组装可采用地样法、仿形复制装配法、胎模装配法和专用设备装配法等方法;组装时可采用立装、卧装等方式。
9.3.3 构件组装间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文件要求,当设计和工艺文件无规定时,组装间隙不宜大于2.0mm。
9.3.4 焊接构件组装时应预设焊接收缩量,并应对各部件进行合理的焊接收缩量分配。重要或复杂构件宜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焊接收缩量。
9.3.5 设计要求起拱的构件,应在组装时按规定的起拱值进行起拱,起拱允许偏差为起拱值的0~10%,且不应大于10mm。设计未要求但施工工艺要求起拱的构件,起拱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起拱值的±10%,且不应大于±10mm。
9.3.6 桁架结构组装时,杆件轴线交点偏移不应大于3mm。
9.3.7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组装、焊接完成后不应允许下挠。吊车梁的下翼缘和重要受力构件的受拉面不得焊接工装夹具、临时定位板、临时连接板等。
9.3.8 拆除临时工装夹具、临时定位板、临时连接板等,严禁用锤击落,应在距离构件表面3mm~5mm处采用气割切除,对残留的焊疤应打磨平整,且不得损伤母材。
9.3.9 构件端部铣平后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密贴,应用0.3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9.3.2 确定构件组装方法时,应根据构件形式、尺寸、数量、组装场地、组装设备等综合考虑。
地样法是用1:1的比例在组装平台上放出构件实样,然后根据零件在实样上的位置,分别组装后形成构件。这种组装方法适用于批量较小的构件。
仿形复制装配法是先用地样法组装成平面(单片)构件,并将其定位点焊牢固,然后将其翻身,作为复制胎模在其上面装配另一平面(单片)构件,往返两次组装。这种组装方法适用于横断面对称的构件。
胎模装配法是将构件的各个零件用胎模定位在其组装位置上的组装方法。这种组装方法适用于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构件。
专用设备装配法是将构件的各个零件直接放到设备上进行组装的方法。这种组装方法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经济性好。
立装是根据构件的特点,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组装方法。这种组装方法适用于放置平稳、高度不高的构件。
卧装是将构件放平后进行组装的方法,这种组装方法适用于断面不大、长度较长的细长构件。
9.3.5 设计要求或施工工艺要求起拱的构件,应根据起拱值的大小在施工详图设计或组装工序中考虑。对于起拱值较大的构件,应在施工详图设计中予以考虑。当设计要求起拱时,构件的起拱允许偏差应为正偏差(不允许负偏差)。
- 上一节:9.2 部件拼接
- 下一节:9.4 构件端部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