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
返 回
变小
变大
底 色

5.3 观众厅混响时间

5.3.1 观众厅满场合适混响时间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频率为500~1000Hz时,宜采用图5.3.1所示对不同容积的合适混响时间范围。

    2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表5.3.1的规定。

图5.3.1 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对不同容积V的观众厅,在500~1000H z时满场的合适混响时间T的范围

表5.3.1 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观众厅各频率混响时间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

5.3.2 混响时间应分别对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个频率进行估算。估算值应取两位有效值。

5.3.3 以扩声为主的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在使用扩声系统时应在讲台附近设置减少声反馈的建筑声学措施。


条文说明
5.3.1 以语言为主的厅堂,其合适混响时间的选定引自《室内声学的原理和应用》一书(详见第3.3.1条说明)。虽然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要求会有些不同,但从其推荐值范围与我们的经验结果相比较,没有多大出入。
    对于自然声讲话来说,声源的功率很有限(长时间平均声功率通常不过数十微瓦),长的混响有助于提高室内声音的相对(声)强感G(有时可用声能密度E来表示),但是过长的混响会妨碍语言清晰度。另外,容积大的观众厅会使室内声能密度减小,同时带来混响长的后果。对于稳态声来说,它们之间大致有下列关系:
    式中 
    E——声能密度;
    W——声源功率;
    T——混响时间;
    V——观众厅容积。
    但是语言是具有脉冲性质的,实际听众的响度感受主要取决于早期声的强度。上式的估计值就偏高,有时偏高还很多,是设计者必须注意的。
    图5.3.1所示合适混响时间的上限是既考虑到对提高声强的效果,又保证具有满意的语言清晰度。该图中曲线的下限则适用于扩声条件下的观众厅。因为声源的功率大大提高了,不必依赖混响的帮助,反之长的混响不利于传声增益的提高和语言清晰度。
    有关中频(500~1000Hz)合适混响时间T与容积V关系曲线的斜率,见本说明第3.3.1条的解释。
    不同频率下的合适混响时间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原则上宜保持为1,即低频不必提升,高频不必下降。但考虑实际工程室内装修及空气吸声(在体积较大时起作用)等因素,本条提出比值范围是适当的。
5.3.2 有关说明参见第3.3.2条说明。
5.3.3 以自然声为主的厅堂,来自声源(发言者)附近的反射声有助于加强到达听众席的早期声,因此声源附近不宜做吸声处理。对扩声为主的厅堂,情况往往相反,传声器(声源)附近如有来自周围壁面的强反射声将给扩声系统带来声反馈,容易引起啸叫等缺陷,亦影响到扩声系统的传声增益,故一般在舞台上不宜有强反射表面。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京ICP备10045562号-2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