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4.4.1 制造管道组成件用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1 Q235-A、Q235-B及Q235-C材料宜用于C及D类流体管道,且设计压力不宜大于1.6MPa。Q235-A·F材料仅宜用于输送D类流体的管道及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50℃的管道支吊架。
4.4.1.2 奥氏体不锈钢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不应小于0.04%。
4.4.1.3 受压管道组成件使用附录A中表A.0.2所列的钢板时,应对以下钢板逐张进行超声波检测:
(1) 低温钢厚度大于20mm。
(2) 20R及16MnR厚度大于30mm。
(3) 其他低合金钢厚度大于25mm。
以上质量不应低于Ⅲ级。
(4) 对于调质钢板不论厚度多少,均须检测,质量不应低于Ⅱ级。
4.4.1.4 调质状态供货的钢材,应按设计条件进行常温或低温冲击试验。
4.4.1.5 钢材的使用状态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设计指定供货状态与国家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不同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4.4.1.6 低温管道用钢应采用镇静钢。
4.4.2 铸铁类材料使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1 球墨铸铁用作受压部件时,其设计温度不应超过350℃,设计压力不应超过2.5MPa。在常温下,设计压力不宜超过4.0MPa。
4.4.2.2 (本款删除)
4.4.2.3 下述铸铁不宜在剧烈循环条件下使用。对过热、机械振动及误操作等采取防护措施时,可限制在下列范围内使用:
(1) 灰铸铁件不宜使用于输送B类流体的管道上,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时,其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50℃,设计压力不应超过1.0MPa;C类流体管道使用灰铸铁件的设计压力不宜超过1.6MPa,设计温度不宜超过230℃;
(2) 可锻铸铁用于C类流体管道,设计温度不应高于230℃,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5MPa;或用于设计温度为300℃时,设计压力不应大于.0MPa;用于B类流体管道,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50℃,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5MPa;
(3) 高硅铸铁不得用于B类流体。
4.4.3 使用其他金属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4.4.3.1 在火灾危险区内,不宜使用铜、铝材料。
4.4.3.2 铅、锡及其合金管道不得用于B类流体。
4.4.3.3 铜、铝与其他金属连接时,有电解液存在情况下,应考虑产生电化腐蚀的可能性。
4.4.4 使用复合金属和衬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1 管道组成件由符合有关材料标准要求的整体复合钢板制成时,其基层(外层)金属和复层金属应符合本规范第4.1节的规定。
(1) 整体复合材料的管道耐压强度计算,可根据扣除所有厚度附加量后的基层和复层金属的总厚度来计算。
(2) 基层和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但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取值不应大于基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值。
整体复合材料的许用应力可按式(4.4.4)计算:
式中 [σ]o——在设计温度下整体复合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σ]1——在设计温度下基层金属的许用应力(MPa);
[σ]2——在设计温度下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MPa);
δ1——基层金属的名义厚度(mm);
δ2——复层金属扣除附加量后的有效厚度(mm)。
4.4.4.2对于非整体结构的金属复层或衬里的管道组成件,其基层金属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耐压强度计算的厚度,计算厚度不应包括复层或衬里的厚度。
4.4.4.3除本条的要求外,在本规范中对输送不同流体的管道材料所作的各种限制,不适用于管道组成件的复层材料或衬里材料。复层或衬里材料和基层材料以及粘结剂应根据设计条件及流体性质选用。
4.4.4.4复层为奥氏体不锈钢时,使用温度不宜超过400℃。
4.4.4.5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4.4.5选择连接接头和辅助材料诸如胶泥、溶剂、钎焊材料、填料、衬垫及“O”形环、螺纹的润滑剂与密封剂等用以制作或用作密封接头时,对上述材料与所输送流体应有相容性。
4.4.2球墨铸铁使用温度最高为350℃与管件标准一致。ASME B31.3为343℃。在ASME B31.1中规定设计温度不高于230℃,设计压力不大于2.4MPa。可锻铸铁最高使用温度本规范规定为300℃,符合阀门的设计条件。ASME B31.3定为343℃。对于C类流体管道用可锻铸铁时,使用压力与温度的规定参照阀门的设计条件及ASME B31.1的规定。国家现行灰铸铁管件标准所订的最高温度为300℃。按中国的灰铸铁阀门,一般规定用于公称压力PN不超过1.6MPa,温度不高于200℃。
4.4.3本条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
4.4.4作为衬里用非金属材料,由于牌号不同,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的数据在本规范中未列出,设计时可向制造厂询问。
对于整体复合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公式及本条第4.4.4.4款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规定相同。
第4.4.4.2及4.4.4.3款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
4.4.5本条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 下一节: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术 语
- 2.2符 号
-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 3.1设计条件
- 3.2 设计基准
- 4 材 料
- 4.1一般规定
- 4.2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 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 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 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 5.1一般规定
- 5.2管子
- 5.3弯管及斜接弯管
- 5.4 管件及支管连接
- 5.5阀门
- 5.6法兰
- 5.7垫片
- 5.8紧固件
- 5.9管道组成件连接结构选用要求
- 5.10管道特殊件
- 5.11非金属衬里的管道组成件
- 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 6.1一般规定
- 6.2 直管
- 6.3 斜接弯管
- 6.4 支管连接的补强
- 6.5 非标准异径管
- 6.6 平盖
- 6.7 特殊法兰和盲板
- 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 7.1管径的确定
- 7.2 单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 7.3气液两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 8 管道的布置
- 8.1 地上管道
- 8.2沟内管道
- 8.3埋地管道
- 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 9.1一般规定
- 9.2管道柔性计算的范围及方法
- 9.3管道柔性计算的基本要求
- 9.4 管道的位移应力
- 9.5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
- 9.6改善管道柔性的措施
- 10 管道支吊架
- 10.1一般规定
- 10.2 支吊架的设置及最大间距
- 10.3支吊架荷载
- 10.4材料和许用应力
- 10.5支吊架结构设计及选用
- 11 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 11.1一般规定
- 11.2金属的焊接
- 11.3金属的热处理
- 11.4检 验
- 11.5 试压
- 11.6其他要求
- 12 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 12.1 隔热
- 12.2隔声和消声
- 12.3防腐及涂漆
- 13 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3.1 A1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3.2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 14.1一般规定
- 14.2超压保护
- 14.3阀 门
- 14.4盲 板
- 14.5排 放
- 14.6其他要求
-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 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
- G.1管子弯曲后的热处理
- G.2焊后需热处理的管道厚度
- 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
- H.1角 焊
- H.2对 焊
- 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
- J.1管道组成件制造的无损检测
- J.2管道施工中的无损检测
- 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
-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